汉字“六书”中的转注到底是什么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02
汉字“六书”中的转注到底是什么

汉字“六书”,是古人总结出来用于解析汉字构形缘由六条规则。其简要历史如下:

我的理解,“六书”更多是解字法,而非一般认为的造字法。 西汉刘歆《七略》:“古者八岁入小学,故周官保氏掌养国子,教之六书……” 很明显,“六书”在周人那里,是用来教小孩的。教小孩用的,明显只可能是帮助解字。

关于转注,最早的解释出自《说文》,其说辞为:“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

不论其余,只“同意相受”一条,明显就跟「转(转)」字的含义相冲突。

《说文》本身将「转(转)」训为「运(运)」。而更为误导许慎的是,他认为「转(转)」字是形声字。那么「转(转)」的含义完全来源于「车(车)」。「车(车)」之构形为车辆的侧面,象形。而「车(车)」之最大的特点,乃是旋转的车轮。于是,许慎对「转(转)」字的理解,其实倾向于“旋转”。这就是为何“转注”的注解有“同意相受”一条。

然而,实际上,更可能发生的情况是,「专(专)」字发生转注,然后才另造的「转(转)」字:

然而,「专(专)」字不知为何被许慎理解为“六寸簿”,连锁反应下,「转(转)」字被理解为形声也算可以理解。

「专(专)」字被误解,大概因为构件「叀」所表示的纺轮工具被更方便的纺车所取代。

因此,虽然「专(专)」字某种程度带有“旋转”的含义,但更多是方向(或状态等)的变化。 因为纺是纺纱,将棉麻等纤维物做成纱线。

所以,“转注”基本上不可能包含“相受”之含义。其转字之含义,当解为转变。

而「注」字,从水从主。「主」字之构形,为点燃的油灯,战国竹简多写作「宔」。一灯点燃,全屋普照。因此,「宔」字之本义当为主宰。

「主」字单纯燃灯的构形,普照的含义减弱,但也能照亮一隅。但只是点燃的灯火,就等于不限定所在,那就去到哪里,哪里亮。因此,「主」字仍带有主宰(一方)的含义,同时由于不限定所在,去到哪里哪里亮,于是还兼有入主的含义。

因此,「注」的本义,是慢慢充满的意思,引申为解释。

对文字进行解释,无论如何,皆源于本义。因此,“转注”的字面含义虽为转变解释,但其内核为转变本义。

一个字的构形含义是附着在构形中的,不会变。但同一个构形,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

比如「莫」,其构形含义为日在草丛中。这种构形,本身其实可以是早上也可以是傍晚,但对比「朝」字,其左部构件,其实也是表示日在草中(见下图,甲骨文)。但借助月亮在早上与傍晚的出现频率(金文「朝」从水,表示露水,露水只有早上出现,「朝」字表意更明确),我们就能确定,「莫」的最初本义(使用义、通用义)为傍晚。

大约从战国开始,「莫」字开始表示否定含义,直到楷变,「莫」的最初本义“傍晚”另造「暮」字表示。至此,「莫」字的本义完成了改变。

「莫」一般被认为是假借,但是,日在草中的构形,本来就包含没有太阳的含义,而对比「朝」字的话,同时还能表示没有月亮(或没有朝露)。因此,直接从「莫」字,就能引申出否定的含义。所以「莫」不可能是假借字。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转注”所改变的本义,是通用本义,使用本义。

《说文》部首中,其实就有不少的转注字,举例如下(前者为转注字,后者为另造字,表示被替代的原初本义):

八→分
止→脚
句→钩(勾)
自→鼻
甘→含
乃→奶
乎→呼
喜→笑
岂→凯(凯)
北→背
身→腹
考→老
尸→卧

此外还有:

千→徙(迁)
巨→矩
→(更多字例陆续补充)

转注一般被认为是用字法,但实际是造字法。因为一个转注字出现,必然伴随一个新字出现,以表示其原初本义。

也正因为转注造字,所以即使转注,转注后的含义也跟原来有相当的关联。若是如一般所认为了,很多转注字都是假借字,那么我们阅读古文就不会像现在一样顺利(多数时候,借助上下文还有目前使用的文字含义,我们就大致能猜到某个字在古文中的含义),而需要借助专门的假借字字典。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