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校的女儿》:一旦错过,便成了人生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28
这是一个我爱极了的故事:

在一个海岛上,她和他相遇了。那年,她十八,他十八;她是新兵班的班长,他是她的兵。从某一个时刻开始,他爱上了她。

可是,她是部队高干子弟,而他是农村娃。

可是,他还是义无返顾地爱上了她,不能自拔。

那时的她光彩夺目,年轻、漂亮、心眼好、家世好,而他只是一个家里穷的吃不上饭的农村娃。

那时的她眼里没有他,她的眼里也有一个人,那个人年轻,帅气,是一个军二代。他当然知道,她看上的不是他的家世,而是那种家世滋养出来的潇洒和多才多艺。

没错,潇洒、才艺,必然来自一个优秀家庭的培养,而穷小子,没有那份投胎时的福气。

富是自带光环的,而穷是一道道刻骨铭心的伤痕。

所以,他和她可以是一个连队的兵。可是,抹不去的阶层是道难以逾越的岭。

就这样,他看着她心里装着他,没有一点他的影子,绝望娶了不要彩礼钱还吃苦耐劳的本村姑娘翠花。

这是王海鸰的《大校的女儿》,故事里的她叫韩琳,他叫姜士安。据说,这是作者的半自传故事。

按照套路,她和他的故事原本可以就此结束。可是,人生的难解之处就在于岁月的流逝往往由成长做注。

那一年,姜士安心里爱着韩琳,却在两人的身份差距和情感差距的双重绝望下,听凭父命娶了亲。

他的妻子翠花,一个眼里只有他的女人,一个能够为他缝衣烧饭、种田挑粪的女人。更重要的是,她孝顺他的父亲。

可那又怎样?

他的心不属于她。起初,他抗拒,不肯圆房,还想离婚,但是这些统统被他的父亲压制下来。婚后第三年,他屈服了。他接纳了他的女人,从身体开始,准备发起一场到心灵的革命——他打算改造他的妻子,从学文化开始。

他从部队给她的妻子寄去小学课本——打算让她从零学起。他期盼妻子翠花能够改头换面,成为他精神上的伴侣。这是他这一生中给翠花的唯一机会。

很遗憾,改造失败了。翠花为他生下一对龙凤胎后,他回家探亲,高兴之余他一眼就看到了他为她买的书——那些满载期望的课本,成为一双儿女的玩具被撕得残破不堪,同时也撕去他对她唯一的希冀。

他再次提出离婚,当然,再次被他的父亲压制下来。直到有一天,翠花为下地干活将无人照管的襁褓儿女独留家中,致使儿子从床上掉下摔死。那一次,他终于将这个和他一起经历人生重创的女人搂在了怀里。他心痛而绝望地明白,他有责任和她一起承担这一切,即使不以爱情的名义。

这以后,翠花仍旧为他操持家里的一切,成为他“背后的女人”。而他,则心无旁骛地发展自己的学业和事业,从排长、连长、营长、团长一路升迁到师长。他凭本事成为了一个受人敬重的男人。

可是,在婚姻内外,孤独却无时无刻不在侵蚀他的心,韩琳、韩琳。

那一年,原本被部队推荐上大学的韩琳被好友插队顶了包,也失去了和她心里的他一同前往上海念书的机会。不久,她探亲回来,发现自己带的兵姜士安已经提干,变成自己的领导。而她,服役四年、把少女的青春全部奉献给部队的她,却换不来一纸提干认可。提不了干,就面临转业。

可她,明明很优秀啊!

后来,部队安排她去护校学医。期间,她的好友不仅在上大学的名额上顶了她的包,也顶了她爱情的包:她和她心中的他结婚了。

心痛过后,还能怎样?在这场还来不及拉开帷幕的“三角关系”中,她一直是个配角。

坚毅的她不是一个容易被打倒的人,她准备考大学,离开她并不喜欢的护校。可是,日日夜夜的努力后,她还是失败了。

再后来,她学习写作,每天挑灯夜读,笔耕不辍,在多次投稿失败后终于得到命运的青眼相待——军区话剧团向她伸出了橄榄枝,她成了一名编剧。

在一次部队锻炼中,她又遇见了她心中的那个他,而他此时已离婚。这一次相遇,仿若时光倒流,昨日重现,她对他的感情再次苏醒。尽管好友对她的前夫评价不高,但情感战胜了一切,她同他结婚了。

然而,有些人值得远观却经不起审视,他的不思进取致使他在父辈的光环褪去后变得普通。后来,当他要她打胎,要孩子随她的姓,对妻儿不闻不问,最后还和别的女人上了床后,她终于明白,他的才情不是给她一个人看的。有一些人,注定不能相伴,他们的婚姻走到了头。

之后,她一个人带孩子,在养儿与事业的两难中慢慢突围。

她从不是一个软弱的女人。

就这样,他和她在各自的人生轨道里走着,许多许多年过去了。

她是什么时候意识到他爱她呢?

那年,她在护校参加了高考,但是落榜了。这次落榜给了她前所未有的打击:自己还不够努力吗?大学、提干、爱情,为什么自己什么机会都抓不住?带着这样的沮丧,她请缨到一个小岛上为战士做体检。就是在那里,她遇到了他。那时的他,已经是这个小岛的连长。

那天,他和她深夜坐在海岛上,相顾无言。夜色下的海面,波光粼粼,海风吹过,吹散了她的头发,也吹开了她的情怀。她终于明白,他是爱自己的。

有一些感情,只有经过岁月才能读懂。她固然单身,可是他已经娶妻生子。去和一个毫无还手之力的女人争夺吗?这样的对手弱的让人下不去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她有这样的底线。而他,去抛弃一个为自己奉献一切的发妻吗?纵然他不爱她,那又怎样,他对她有愧疚,更有责任。

所以,即使在过了很多年,重遇后,他拿出这些年收集的她发表的大大小小的文章后,她的心理防线崩溃了——除了父母,没人这样爱过她、心疼她。

可最后,她还是离开了。这时,她知道自己是幸福的,在精神上她已经同他结合了。但爱情不是至高无上的,她不能以爱情的名义巧取豪夺。她和他都有这样的共识。所以,他们注定在生活中无法结合。

她和他无疑是匹配的,可是当他们在你未娶我未嫁时错过,爱情就不再是一场可以奋不顾身的冒险。姜士安深爱韩琳,连做梦都想娶她,可他还是不能够抛下肩上的责任。

而且,你不能用单纯的爱情视角去审视它,你也不能发起一场关于精神出轨的大讨论。因为,当爱情、婚姻、亲情与复杂的生活相遇,一切都变得可恕。因为爱过,所以慈悲。因为懂得,所以宽恕。

这不就是生活吗?

所以,总有一些人,注定是彼此观望而不能相守。

一个女人,究竟会选择什么样的男人过一生?《大校的女儿》引出了这样的深思。

年轻时,谁没有一颗公主心?谁不渴望骑白马的王子?如韩琳,在他们最初相遇的那个海岛上,她的眼里是看不到姜士安的。这不是因为他穷,而是因为穷所造就的一切:木讷、自卑、灰头土脸,一个这样的年轻男人没有光芒可言。

然而,随着年龄见长,一个男人的沉稳和担当更容易绽放光芒。可是,命运的弄人之处就在于,沉稳和担当需要岁月雕刻。不经历生命的浮沉,岁月的洗礼,这世间的男男女女难以拥有这样的见识。所以,才会有“此情可待成追忆”,才会有“恨不相逢未嫁时”。

于是,一旦错过,便成了人生。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