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来过,我记得,便是永远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19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那些短暂的不期而遇的抑或是半路相逢的美好,或许更让人难忘,于是风景从这里遇见。

像是语文里的倒叙手法吧,似乎多了一点迂回婉转的境界,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大概只在小说里,于生活而言,是平平淡淡,是台儿庄古城里那一抹亘古不变的清幽的天际。平淡生活的点点浪花,就如同这小桥流水时夕阳挥洒的金光,耀眼而又直慑人心,让人迷醉也甚感欢喜。

“古道西风瘦马”,“小桥流水人家”,置身于古城的桥段,似乎自己便成了那个诗中的人家。这种融入,是自然而然的,没有强词夺理也没有生搬硬套,全然一景。

徐志摩《再别康桥》里道:“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不知道是太过美好才不忍采撷,于是不带走一片云彩,还是诗人另有所意。

人生赤裸裸来终将赤裸裸去,想带走的未必带的走,带的走的也许只是你看过的风景,心生过的爱恨情愁,对世间付出过联系过的种种,那些不可名状的东西大概叫做灵魂吧。

天地人,云树水,动而静,生命力盎然,古城所到之处,都如此的饱满。又不免想到另一种境遇,想到八大山人画里的那些寥寥几笔,墨点无多泪点多,艺术大美,是毫无修饰的一腔赤诚。

夜晚萌生着神秘,等余晖落尽,古城夜晚便是张灯结彩的华丽。秋日的入夜渐微凉,灯火映射河面,如繁花落地,又如璀璨星光。抬头看见层层的古墙,圈圈花火,有那么一角如同老上海的柔媚娇姿风花雪月,又有那么一角如同穿越民国清幽而高古。

运河水里波光粼粼灯红酒绿,弱水三千倘若我就此取瓢,一定会醉不知何归,游船画舫里说流年,仿佛透过银河望见了牛郎织女,那画面里的情爱是说不尽的温柔畅不尽的幽怀。

碧柳红船斜秋风

古桥净水醉红尘

晚来谁处渔家曲

翠色轻烟一径深

乘船夜游在古运河,老城的女子为游客摇船,摇曳着优美的身姿,讲解着这座城市的古往今来,唱着悠悠的古韵,动听的歌声回旋在码头回荡在岸边,又宛在水中央。

老城盘踞的老树根,刻满故事的木柱牌匾,尝尽人生百味,方知人间冷暖,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在梁间呢喃,你是爱,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如果生活只剩下了匆忙,如果生活只剩下了名利,如果生活只剩下了熬不完的夜吃不完的外卖,诗和远方不过是一场海市蜃楼。

生活不仅有眼前的苟且,还有明天的苟且。五彩斑斓的舞台,酒精让旋律更加的动情。音乐有疗愈的力量,它成就的不仅仅是贝多芬、莫扎特,还有亿亿万万平凡的我们。《贝多芬命运交响曲》是战胜了个人情感挫折和生理疾病痛苦绝望情绪后的决心。——“我要同命运抗争,决不能被它征服。”命运所有跌宕起伏在旋律里点点释放,绝望可以使之灭亡,绝望也催生出巅峰高潮。

台儿庄大战留下的旧迹,写着青春和热血,英雄之所为英雄,一定有着悲壮的战斗故事,大概每个人都有一个英雄梦,而宿命,却让很多人殊途陌路。

多少人曾经说过想一醉不醒,如果醒来,就可以忘记所有悲伤忧愁。爱过知情重,醉过知酒浓,多少人活着小心翼翼,活着盲目活着从众活着不知所以然,活着不敢爱,活着忘了什么叫活着。日复一日,等待苍老。

二十多年的光阴里任性过很多次,也许很多人不以为然,也许不断的失去也许不断的磕磕绊绊跌跌倒到,可也许那就是我,或者说最终归于那就是人的宿命,每个人该走的路。《黄金时代》里说:“那一天我二十一岁,在我一生的黄金时代。我有好多奢望。我想爱,想吃,还想在一瞬间变成天上半明半暗的云。后来我才知道,生活就是个缓慢受锤的过程,人一天天老下去,奢望也一天天消失,最后变得像挨了锤的牛一样。可是我过二十一岁生日时没有预见到这一点。我觉得自己会永远生猛下去,什么也锤不了我。”

“落红萧萧为哪般”,读民国女作家萧红,辉煌是因为才高,凄凉是因为命薄,我懂得的尽是些偏僻的人生,人生太短了,故事很长很长。无论是爱情苦旅还是文学造诣,那都是属于她的黄金时代。在只言片语里读半明半暗的萧红,桃源不必一定和现实隔开,如同现实主义不离弃浪漫主义。与其说自己是任性的生活,不如说是认真的做梦。

历史的每一瞬间,都有无数的历史蔓延,都有无限的时间延伸。我们生来孤单,无数的历史和无限的时间因破碎而成片段。互相淹没的心流,在孤单中祈祷,在破碎处眺望,或可指望在梦中团圆。记忆,所以是一个牢笼。印象是牢笼以外的天空。

清晨初升的光芒里

哼唱着远走高飞的潇洒

迎着光走

有那么一瞬间

像是走向了神秘国度

走进了太阳走入了银河

走到了宇宙

那金闪闪的光亮里

没有悲伤的姿势

没有等待的样子

没有生老病死

没有悲欢苦乐

于是我化成了微粒

铸就成永恒

就让一切回归

童真的滋味

那自由的感觉

不会累

迎着光勇敢追

远走高飞说走就走一回

爱过

就是一生一世

你来过

我记得

便是永远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