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酸诊断的研究历史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6-06-03

聚合酶链反应
核酸研究已有100多年的历史,本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人们致力于研究基因的体外分离技术,Korana 于1971年最早提出核酸体外扩增的设想:“经过DNA变性,与合适的引物杂交,用DNA聚合酶延伸引物,并不断重复该过程便可克隆tRNA基因”。
1983年的一天,美国科学家Kary Mulis驱车在蜿蜒的州际高速公路上行驶中,孕育出了PCR技术的原型。他在实验上证明了PCR的构想,并于1985年申请了有关PCR的第一个专利,在Science杂志上发表了第一篇PCR的学术论文。从此PCR技术得到了生命科学界的普遍认可,Kary Mulis也因此获得了1993年的诺贝尔化学奖。 Mullis最初使用的DNA聚合酶是大肠杆菌DNA聚合酶 I的Klenow片段,其缺点是酶不耐高温,90℃会变性失活,每次循环都要重新加。 1988年Saiki等人从温泉中分离的一株水生嗜热杆菌中提取到一种耐热DNA聚合酶,克服了这个缺点,从而使PCR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也使PCR成为遗传与分子分析的根本性基石。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PCR成为实验室的常规技术。它是现代分子生物学研究中不可缺少的手段,是一种极为敏感的放大系统。相比于传统的临床诊断方法,核酸诊断是分子水平上的诊断技术,可以弥补传统临床诊断方法的某些缺陷,比如,核酸诊断能直接揭示病原体的存在,能客观反映病原体在人体内感染及活动情况,可以作为临床治疗中的一个有效监控手段,另外采用核酸诊断技术还可以检测到常规检测方法难以检测到的病原体,例如可以克服酶免检测技术中从感染到抗体产生的窗口期问题。因此,以PCR技术为代表的核酸诊断技术在临床诊断中得到日益广泛的应用。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