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姓家谱的谱序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6-06-01

从目前遗留下来的五华县《古氏族谱》序中,可以看出广东省古姓第一次修谱时间是在宋仁宗皇祐至嘉祐七年间(1049—1062年),由时任殿中丞、勋都骑尉的古宗悦所修,但这次修谱时的序文已失。到了宋代绍兴十四年(1144年),古革、古巩在梅州分了家后,各自修谱,各撰序文,是次序文方见谱传。因这次修谱的序文是海内外古姓家族中所见最早的谱序,最具代表性。
此后,古姓在每次修谱时,都会将前几次修谱序文转载编人,以方便后人知道修谱人的思想、修谱经过以及修谱者对本姓所寄予的厚望。
谱序一般延请那些取得一定功名或有很高誉望的本族士子或外姓社会贤达撰写,从而提高氏族声望,达到光宗耀祖的目的。
明代洪武年间,广东省梅州市梅县区的古姓在第三次修谱时,请原任五军都督府参议、后任程乡县知县的樊思明和洪武五年壬子科解元、任职程乡县儒学训导的刘德海分别撰写《古氏宗谱引》和《新安古氏家乘记》。
万历年间第五次续修时,则请广东省潮阳县人林大春撰序。林大春是一名进士,两奉敕谕总理两浙学政,参与预修《世宗皇帝实录》,任职浙江等处按察司副使,他撰的序文,议人叙事。
江西省瑞金县的古姓,虽在明初拓基,却以忠厚传家,耕读为本,至清代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续修族谱时,因族中没有显赫人物,只得请县中望姓杨氏家族的杨以兼撰写序文。杨以兼在县中是知名学者,进士出身,还担任过康熙庚午科河南同考官,杨氏在《瑞金带溪古氏谱序》中也毫不吝笔地写道:“家本诗礼,业惟耕稼,越先朝万历年间,必伟公初得蜚声庠序,今距其世已数十年矣,卒未闻有继必伟而起者。”
江西省宁都县,是南方所有古姓的祖籍地。世居该县的古全规后裔,于乾隆年间发起续修族谱。时有本族进士古宗泰,即将上任知县,来拜谒宁都古氏祖祠,恰逢这次修谱盛事,欣然提笔作序,以表孝思,以励后进。
-------------------------------------------------------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