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中学教育作文250字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4-06-08
一、教育的不公平,是当前社会最大不公平
教育辐射的面最广,牵涉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出现一点问题,就会成为广大公众关注的问题。人们对教育的意见很大,甚至引起了人们的不满,教育存在严重不公平的现象。
1、城乡差别进一步扩大。按照经济学原理,投入越大收益越大。当前,学生家长舍得在孩子身上花钱,城市的家长对孩子的投入更多。学生的视野极其开阔,信息来源十分广泛,学生获取信息的途径和渠道多,这是农村学生无法比拟的。城市学校的办学条件优越,办学资金充足,师资力量雄厚,这也是农村高中望尘莫及的。
近几年来,各个省都在大力推行新课程改革,新教材对学生的要求很高。各个高校在招生方面也进行了全面改革,自主招生的高校已经扩大到了七十六所。自主招生的条件也十分注重学生的能力和素质,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学生的特长、兴趣与爱好。这些条件,有利于城市学生的竞争,农村学生是远远跟不上的。
2、政策上的差别。很多省都有省级示范性高中,集中力量办重点。政府扶持一部分学校,学校自然就出现了强弱之分。谁上重点高中?学校凭什么招生呢?所有学生都能接受优质教育吗?这就告诉了世人,不是所有学生可以进入重点中学读书。据调查了解,现在绝大多数示范性高中,采取了“三子”的招生办法,即分子、票子、条子。分子,就是学校凭学生的实际考分录取一部分;票子,是指分数还差一点,出钱可以进入该学校;条子是考虑各种厉害关系,分数还差得远,但有关系,可以接受优质教育。特别是条子,使所有学校校长感到十分恼火。很多条子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差生。如果不解决条子生,手中掌握了一点权力的“领导”,时刻会为难学校,学校生存与发展面临巨大的危机。如果全部解决,学校管理的难度加大。当今社会,有很多“领导”手中的权力,是为自己、亲戚、朋友等服务的。
政策上的差别还表现在:高考分省录取的比例差异,高考许多的加分政策不公等。这样,就出现了不公平。考生多而高校少的大省里,高中学生至少要奋斗三年。每天不分昼夜,拼死拼命地读书,苦不堪言,最后还是有很大一部分学生被挤下独木桥。这些地方的老师为了让学生考个好大学,竞争也异常激烈。家长也跟着受苦受累。人数较少而高校多的省,学生在高中三年则是潇洒走一回,绝大多数学生能顺利进入高校学习深造。
前不久,北京大学在本科招生方面又出台了新的政策——“校长实名推荐”。虽然湖南只有四所地处长沙的省级示范性高中校长获得了这样的资质与特权,名额4个,的确不多。但是,如果明年或今后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武汉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大、中国科大、人民大学等一流大学,也实行这样的招生政策,公平的程度和范围就很难说了。就这一问题,有关部门对家长和学生进行了调查,调查的学生中,有74%的学生认为不公平;58%的家长担心暗箱操作。一致认为,没有资质就不等于没有优秀的学生。
3、受教育的机遇不均等。由于学生家庭出生、家庭经济条件、父母的地位、所处的区域位置、社会关系等各个方面的不同,造成了孩子受教育的机遇和程度不同。这也决定了孩子将来发展的差异。孩子因出生不同、地域不同、家庭经济条件等的不同,造成了孩子接受教育存在差异。我国宪法明确规定,公民有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和机会。可是,事实并非如此。
4、高考制卷权力与主体的下移,主体的多元化导致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不公平。在2001年8月,因为社会教育不公平问题,不是有山东青岛三名学生状告教育部的事吗?最后不了了之。为了显示教育的“公平”,平息事件,教育部把高考命题权这个头等大事交给了各个省。谁来命高考试卷呢?当然是名校和名师了,名校和名师集中在哪里?主要集中在城市了。这个教育环节的调整,能够保证公平吗?在试卷的保密、公平的的程度和范围上,能不能体现公平,值得社会的怀疑。这种作法实际上把不公平的范围和程度更进一步扩大了,这是教育最大的不公平。有关高考政策与高三复习的信息,名校和城市必将是近水楼台先得月。考试重点甚至高考试题,自然向有参与命题老师学校和地区倾斜,高考及高校录取有利于名校和城市的学生。
5、教育资源分配不公。教育资源是什么,如师资力量、办学条件、教学设备、高校在各个省市招生及录取比例、以及对教育的投入等。但这里所说的教育资源分配是指国家教育计划分配、国家财政支持、政策支持等方面。具体上是东西部的不一致,农村高中与城市高中存在较大的差别,省立高中与县立高中不一样,示范性高中与一般高中不对等,等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讲究通过市场调节资源,加上国家科学宏观调控,使资源达到优化配置。
山还是那座山,河还是那条河,一江春水还是向东流。农民终究还是农民,穷人终究还是穷人。这些人要改变现状,要改变自己家庭和孩子的命运多难啊!教育的不公平是社会最大的不公平。
二、教育秩序混乱,直接影响国计民生
教育秩序混乱,办学不规范,是老百姓公认的事实。现在已经达到了难以控制和收拾的局面,这种情况主要表现在三大方面。
乱招生现象十分严重。学校离不开学生,谁都希望招收好学生、尖子学生。社会评价学校主要看考了多少北大、清华。一所省级示范性高中考不了几个北大、清华,一方面要遭到社会的指责甚至辱骂,另一方面生存也会十分艰难。因此,全省各个高中如何招到最拔尖的学生,已经成为了各个学校的头等大事。抢优质生源,挖优质生源成为了必然。各个高中学校用尽了一切手段,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去抢夺尖子学生。每年3至8月,跨县市、跨地区的生源大战就全面展开。地处省会的省级示范高中、名优学校,特别是具有命题资格的名校便成为了学生的首选目标。尖子学生得到了学校很多的优惠和承诺,被哄得团团转。在全省招收了最拔尖学生的学校,多考几个北大清华也就很正常了。这些学校的名气也越来越大,生源越来越好,考北大、清华的学生一年比一年强,形成了良性循环。农村示范高中、其他高中就望尘莫及了,学校发展极其艰难。乱招生造成了校与校之间的不公平竞争。
乱收费比较普遍。教育经费的严重不足,是当前全国各个学校普遍存在的现象。学校运转的经费严重不足,教师的福利待遇没有保障,国家开口子的不能到位,政府对教育的投入少得可怜。校长怎么当呢?卖学生是人贩子,抢银行犯罪,巧立名目收点费最多只是违规。学生要读书,家长望子成龙心切,也只好忍气吞声。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增加老师的福利待遇,中央财政应该直接拿钱。不应该“国家开口子,地方拿票子”。有些地方的财政本身就很困难,难以维持基本的工资和福利。国家再开“空头支票”,地方根本拿不出钱来。这种政策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是十分严重的,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导致教育乱收费。这也造成了地方之间的差异。
乱摊派主要来自上面。上级向下级摊派,下级向学校摊派,学校向教师摊派,教师向学生摊派,学生向家长摊派。有些领导的亲戚、朋友,“挟天子以令诸侯”,在下面招摇闯骗,进行推销,或控制学校的一些事情。在摊派与推销的过程中,下级为难,学校为难,教师怨声载道,学生与家长不满,最后学校和老师被指责骂。
三、学校环境差,合法权利得不到保障
周边环境混乱,学校管理无能为力。每逢学生休息或放学,学校周边基本上是人山人海。水果摊、烤饼担、麻辣汤、糖葫芦比比皆是,吆喝声、呼喊声、讨价声、争吵声声声入耳。好不气派,好一派“生意兴隆”、“欣欣向荣”的景象。过后,垃圾遍地,到处飞扬,尘土弥漫。学校的环境受到严重影响,治安环境得不到保障,学生的饮食卫生、身心健康面临严重的威胁与挑战。面对学校周边的这种状况,政府的职能部门到哪里去了?谁来管这件事,维护学校与学生的利益呢?
社会环境也不令人乐观。教育应该是国家的大事,民族的大事,社会关注和支持的大事。社会的各个方面不利于学校的生存和发展,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社会的大环境差。
公众给学校施加的压力大。对学校的评价不公平、不客观、不科学、不准确,往往影响和干扰学校正常的发展。家长选学校,这是正常现象。但他们不看学校所处的位置,不看生源质量,不看学生的发展等,首先问的是这个学校高考有几个北大清华。很多学生家长都很在乎这个方面,社会上老百姓把它作为衡量与评价学校质量的唯一标准。这就太冤枉了,太不公平了。学生成绩很差,家长也希望孩子考上二本,上不了二本的也希望考个好重点大学,考不上重点的也希望上北大清华。你看,这就是家长对学校、对学生的期望值。如果不能实现这个目标,家长就会责怪学校,学校就麻烦了。
家长对学校缺乏理解和支持,特别是学生在学校出现问题后,总是死死抓住不放,找学校的麻烦。不着边的事,学校也脱不了干系,要为此事买单。这也是学校不敢放手开展校外活动,把学生管得死死的根本原因。有时因为一点小事,家长在学校找麻烦,甚至闹事。这种作法,不仅有损家长形象,而且不利于对孩子的教育,更妨碍了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给学校造成了不好的影响。
地方政策环境也不利于学校的生存和发展。地方职能部门三番五次地到学校督导检查,总是吹毛求疵,频频罚款。据了解,某示范性高中,一年要接受上面的检查与评估多达上百次。即使地方政府给学校一点政策,也是带有附加条件的,条件就是钱的问题。学校成为了地方政府的摇钱树,这也是地方财政收入的一个重要来源。学校的生存与发展的环境不好,可以说是步履艰难。
四、学生负担重,难管亦难教,家长活受罪
(一)、现在的学生很苦、很累,个性发展受到很大的制约
据调查了解,至少有半数以上学生不喜欢读书或厌恶读书。学生的学习任务繁重,家长的期望值过高,学校管得太死,学生心理问题突出,学生的休息时间几乎被家长安排得满满的,包括双休日、节假日都由家长请老师补课,等等这些,是造成学生厌学的重要原因。孩子的天性是爱好活动,喜欢接触外面的新鲜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具有探索与创新的精神和品质。在活动中成长与发展,在活动中提高各种能力和素质。学生的睡眠时间严重不足,现在大多数学生每天早晨6点钟要起床。有的学校的学生起床时间更早,5点多就要起来,披星戴月,匆匆忙忙上学去,晚上摸门进屋。学生的精神负担很重,压力大。据调查,高中生中眼睛近视的有83.5%的学生,94.1%的学生睡眠严重不足。
(二)、学生实在是难管、难教,“问题学生”越来越多
现在的每个家庭只有一个孩子,父母对孩子溺爱,对他们要求和管理不严,“问题学生”越来越多。主要表现在:
1、行为习惯差,过分注重打扮。乱丢乱泼乱放;吃口香糖、嚼槟榔的学生多,随地乱吐;男生留长发,女生披发,甚至烫发,打扮过分注重成人化、社会化等。
2、法纪意识与观念淡薄。学生吸烟、喝酒、打牌的大有人在;带手机、戴首饰的比较普遍;早恋现象比较普遍,和异性亲密交往、接触的也有不少;遇事不冷静,打架现象时有发生;有的学生组织、参与敲诈、抢劫等。
3、读书没有兴趣,心理问题突出。学校管得死,课外活动开展得少,学生的精神压力大,心理负担重,学科兴趣没有充分培养,导致学生学习没有兴趣。没有兴趣学习就消极与被动,学习成绩就会下降,成绩下降,信心不足,信心不足就会失去兴趣。失去兴趣就会厌学,甚至逃学。学生的学习出现恶性循环,这也是必然的。
由于学生成长环境顺利,没有经历困难和挫折,心理问题突出。据调查,学生普遍存在心理问题,有三层以上学生存在严重的心理问题。常见的心理问题主要有:逆反心理、嫉妒心理、自卑心理、孤独心理、唯我独尊心理、厌学心理、早恋心理、迷恋网络心理、追星心理、焦虑心理、恐惧心理等。产生这些心理的原因有很多方面,主要来自家庭、社会、学生本人及其他方面的人员。
学生一旦出现心理问题后,感到很痛苦。轻则情绪波动,对学习没有兴趣,重则厌学、逃学、弃学,甚至出现很严重的后果。其实,有很多学生不喜欢读书,整天做自己不喜欢做的事。读书枯燥无味,学生几乎没有学习的兴趣。而外面的世界又吸引着涉世不深的青年学生,学生坐不住后就只好想尽各种办法出校。在网吧、歌厅、舞厅、餐厅等地方逍遥,尽情享受。如果教师批评,家长责骂,学生就只好放弃读书,流入社会之中。学生身心不健康,将阻碍学生健康成长与发展,有的最后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4、学生辍学现象严重。前不久,偶尔遇到在某省级示范性高中教书的同学,在交谈中了解大该校学生的流动情况:07级学生从07年下学期新生入学以来,已流失学生106人;08级学生从08年下学期新生入学以来,一年半的时间流失学生99人。学生流失包括环境不适应劝转、自动退学、因病休学、自动转学等。很多学生流失的主要原因是对学习没有兴趣,成绩差,跟不上班,不能受到同学和老师的关心与重视,得不到同学和老师的关心和帮助。
青年学生是“液态人生”、“气态人生”,受周围环境的影响,受周边教育者的影响,变化比较大而且快,具有多变性。学生完全处在种种束缚和严格管制下成长与发展,不是自然生长,而是畸形发展,学生的天性几乎被遏制和抹杀。如果学生承受不了这种教育,就会出现逆反情绪和心理,导致学生普遍存在心理问题,不能健康发展。
(三)、家庭教育不科学,在孩子的教育与管理上不知所措
现在的家长一般缺乏家庭教育知识,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显得束手无策、无能为力。家庭教育的不科学、不到位;有的父母言行不规范,给自己的孩子起到了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影响;父母对孩子溺爱;父母长期在外地打工,管理与教育出现真空;过分地满足孩子的物质要求,是物质上的富翁,精神上的乞丐;在人生发展的道路上,在关键的时候不能正确指引孩子发展的方向,等等这些。孩子出现问题,父母是“罪魁祸手”。
什么是幸福?幸福指数主要取决于以下几个因素:身心健康、固定的经济收入、和谐的工作环境、工作有成就感、良好的人际关系、稳定的家庭和健康成长的孩子等。一般家庭只有一个孩子,评价一个人是否幸福,评价指数是多方面的。评价一个家庭幸福与否,孩子能不能健康成长是其中标准之一。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特别高,对孩子的投入也特别大。为了孩子的成长与发展,在时间、精力、财力等各个方面舍得付出。工作不好,休息不安。只要孩子认真读书,什么要求都满足孩子的。孩子也就抓住了父母的这个心理,欺骗父母,敲诈父母,甚至威胁父母。父母被孩子哄得团团转,最后落得过人才两空的局面。现在不是孩子听父母的话,而是父母听孩子的话;不是父母管孩子,而是孩子管父母。良好的物质条件,按理说给学生成长创造了好的环境,但往往使学生骄奢淫逸,不思进取,缺乏忧患意识。
学生存在大量问题,主要原因是由于家庭教育存在严重问题;学校教育的不规范,个别教师对学生的教育和引导不正确;社会负面的东西对学生的影响很大等,是学生不能健康成长和发展的重要原因。
有关专家指出:家庭贫穷孩子的智商要高出富裕家庭孩子。现在,很多家庭经济条件很好。每个家庭只有一个孩子,父母对孩子的教育不科学、不正确,娇养孩子,满足孩子的一切要求,为孩子的成长营造良好的物质条件。况且,现在有很多父母双双在外地打工,孩子成为留守孩,无法管教孩子,基本上失控,任其发展。最后孩子因欠缺教育与管理,成为“坏”学生,致使老师失望,家长伤心。
五、教师累,责任心与敬业精神减弱,教书育人没有落实
(一)、教师很累,身心健康存在问题
学生很苦,教师也很累。超负荷是当前广大教师普遍存在的问题。教师工作时间长,有的学校班主任从早晨5:30就要起床,中午要在学校值班,晚上要到10:30才能回家,11点多才能上床睡觉。教师工作量大,有的教师身肩数职。据了解,某示范性高中有一名骨干教师,在高三时教两个班的课,担任班主任、年级党支部书记、教研组长、备课组长等职,还肩负一些社会工作。教师长期睡眠严重不足,工作任务特别大,身心疲惫,基本上处于亚健康状态。
工作压力大,精神负担重,受社会的不良影响,不能进行正确的自我调节和释放,学生难教、难管,家长的不配合,等等这些原因,造成了教师的心理问题突出。教师心情不好,情绪波动,莫名其妙地发火,这是当前特别是班主任老师经常出现的心理现象。
由于学校要生存和发展,学校便想了很多的办法,提高教师的工作责任感和敬业精神。教育主管部门、学校领导不断出台新的举措,考核、评价教师,教师之间的竞争自然就非常激烈。精神负担重,工作环境不顺畅,给广大教师增添了很大的心理压力。教师常常又给自己施压,担心误人子弟。因此,教师这个职业尽管光荣而神圣的,但是很辛苦。
(二)、教师知识陈旧、落后,培训流于形式
社会发展迅速,知识的更新换代很快,教师培训滞后,不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有的教师已经完全落伍,不受学生和家长的欢迎。
近两年来,走访与调查了近百名教师,教师爱学习,主动“充电”的不到30%;脱产进修一年或半年的几乎没有;参加继续教育几年也只有一次,也是为了评职称而形式上的学习几天。参加职业技能培训,既是劳动者的权利,又是劳动者的义务。不是广大教师不想进行培训,而是没有时间和机会,也没有经费,所以培训就流于形式了。
教师现在的知识面比较狭窄,见识比较短。文科教师几乎不知道基本的常见的理科知识,理科教师也不知道文科知识。有的班主任连自己班上的学生是不是入了党也无法把握。班主任对党、团的知识缺乏了解,很难对学生讲解党、团的知识。不懂得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对心理有问题的学生不能进行心理辅导,对学生进行其他方面的教育也感到无能为力。在成长与发展的过程中,学生得不到正确指导,往往缺乏理想和目标,缺乏信心和动力,不能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因此,很多学生不能健康成长与发展。
(三)、责任心与敬业精神减弱,队伍不稳定
市场经济下,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等发生了重大改变。金钱观念、享乐主义、自我意思、小团体主义思想等比较盛行,师生关系、同学关系、战友关系、上下领导关系、亲戚关系等,环环相连,结成了一个庞大的关系网,每个人无不处在这个关系网中。人的共性是社会性,这也是人的本质的体现。处在这个关系之中的每个人,都受到这个关系中方方面面的影响。教师也不例外,也是促成关系存在、稳固及发展的重要主体。
一直以来,人们将李商隐的千古佳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中的春蚕、蜡烛比喻教师形象,以此颂扬教师无私奉献精神。可是,社会风气也影响着教师的发展。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思想比较泛滥,社会上打牌之风、吃喝之风、玩乐享受之风、炒股之风等十分流行。教师作为社会中一个很大的群体,受到了很大影响。贪图物质享受,忽视精神追求,已经是普遍现象。
教师队伍不稳定给学校教育教学带来了很大困难。据了解,地处某省会的一所省级示范性高中,一下子被海南某私立学校挖走了好几个特级教师。该示范高中又不断从下面学校挖特级教师。现在的特级教师很吃香,只要有这个花环,不管年龄大小,不管教学水平高不高,不管其它情况怎样?个人可以得到丰厚的待遇,也可以为学校撑门面,学校也照上了一道道光环。
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现在很多教师只注重教学生知识,不注重教方法,更不注重教学生做人。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就满足了,没有真正地把教书育人落到实处。特别是班主任老师,在学生的教育和管理上,缺乏系统安排和整体考虑,没有真正注重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前途理想教育、道德教育、心理教育、法纪教育、安全教育、情感教育等各个方面。再者,学校为了生存和发展,特别注重教学质量,在某个程度上忽视了学生的成人教育。因此,现在有问题的学生是越来越多,有很多学生不能健康成长,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专家指出:一个优秀的班主任老师,往往影响学生的一辈子。一个不称职的班主任老师,也可能会给学生造成终身的遗憾。
(四)、教师待遇得不到保障
国家“开口子,地方拿票子”,一直是地方政府难以解决的大难题。近些年来,国家经济越来越发展,但是有的地方财政已是越来越困难。解决教师的福利待遇,中央财政应该直接拿钱。靠地方落实教师的待遇,简直是不可能。教师盼星星、盼月亮,望穿秋水也难以实现国家有关政策。
(五)、精力分散,从事家教的多
由于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很多教师下了讲台后基本上是忙于家教,或从事第二职业,或者打牌玩麻将,或进行休息娱乐活动等。省级示范性高中的教师还比较规范,在这个方面还好一点,其他中学的教师就难以评价了。
六、学校正常运行困难,负债累累
办学经费严重不足,政府投入很少,这是当前各个地方普遍存在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学校只好想办法,扩大招生。把经济学的原理运用到办学之中去,大班额必然是低成本,小班额必然是高成本。学校扩招,班数多,班额又受到限制,必然出现高成本运行的现象。某示范性高中,仅水电费一项一年的支出就高达150多万元。
学校盲目扩校,有的甚至实行“战略大转移”,“另起炉照”,资金全靠银行贷款。地方政府本身财政就非常紧张,无暇顾及学校的债务。高额的贷款和沉重的贷款利息,压得学校喘不过气来。有的省级示范性高中,学校全部新建,贷款及利息累计高达将近两个亿。有很多学校负债超过一个亿。政府无法解决学校的大额贷款,学校只好硬抗着。
负债过于沉重,不利于学校改善办学条件,直接影响教师的福利待遇。一方面挫伤教师工作的积极性,教师怨声载道;另一方面会造成人心浮动,教师的流动,严重影响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直接影响学校的生存与发展。
七、教育行政干部专业不强,职能部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依我之愚见,专业性强的行业和部门,领导必须具有较高的专业素养,应该来自一线和基层。例如,公、检、法部门的领导应该懂得法律,受到比较正规的专业训练;卫生部门的领导,应该知晓基本的卫生健康知识,经过严格的专业训练;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至少要懂得教育与教学,等等。现在的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外行领导内行的情况比较普遍。这种情况之下,领导没有专业指导能力,专业水平低,坐在台上往往以专家、学者、行家等身份做报告。信口雌黄、吓指挥的现象比较普遍,工作无法展开,下属也不信服,不利于调动工作的积极性,提高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行政干部普遍缺乏学习,对本部门和行业的政策、法规理解不透,把握不准确,政策水平不高。主管领导的专业水平不对口,不懂教育的现象比较普遍。
权力导致腐败,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权力得不到监督必然导致权力的滥用和失控。权力的监督不力,权力出现滥用现象比较常见。例如,上级向下级的摊派就是最典型的权力滥用现象。如果不完成上级交给的“任务”,年终考核一票否决。所以,每个学校都认真执行上级的“圣旨”,在各个方面都要争第一。校长提拔也很快,位置坐得稳定。这种现象在当今社会比较普遍。

当今,国人的思想、观念还没有彻底改变,传统的思想、观点把读好大学与找好工作等同起来。其实,读书是一个过程,是提高自身素质的过程,是加强自身修养的重要手段,并不是人生的目的。可是,现在很多人把读大学当作了人生奋斗的目标了。所以,教育存在一些不正当的竞争。教育是社会公益事业,不应该当作经济部门来管理,更不应该把教育当成发财致富和牟取暴利的重要部门和行业。现在的公立学校也好,私立学校也不用说,办学的思想和理念几乎完全走调。
教育,决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时代。教育应该尊重人的个性,张扬个性,不能泯灭个性。在现代的这种教育制度下,学生个性得不到张扬,学生的心理受到严重压抑,身心受到摧残。这不仅仅制约个人的发展,也严重阻碍社会经济的发展。
总而言之,当前高中的教育存在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并不只有上述十大问题。高中学校在办学理念与宗旨、学生教育与管理、家庭教育如何适应与配合学校教育等,依然存在比较严重的问题,高中教育还有很多需要改进、完善及进一步加强的地方。近些年来,教育的改革是不成功的。
教育是全社会的事,是民族的事,是国家的事,教育无小事;教育直接关系到每个家庭,关系到每个人的终身成长与发展,教育是个人和家庭的大事。如果教育真正得到全社会的高度重视与支持,政府每年加大对教育投入力度,学校进一步端正办学宗旨。那么,教育就像阳关雨露,滋润着大地万物。微风吹拂,袅袅升腾,学生也会雨后春笋般茁壮
抱歉!因为觉得片面的去理解可能不全面。所以从各种方面分析了一下。如果要求字数建议选段,从你认识最深的角度选段进行参考。或者从各方面理解,进行压缩。但压缩难度较大,建议选段。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