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个回答 2024-08-06
《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篇: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逆之则伤心,秋为痎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春夏养生的关键在于保养阳气,春天的时候,阳气开始升发,合于自然就是由于气温的回升,地面的温度逐渐升高,所以地气开始上升,地气的上升就携带地面的水汽一起向上蒸发,所以空气中的湿气就逐渐加重,温度和湿度合适,所以才呈现出万物华实的景象。
对于人来说,冬季阳热处于内,至春而升发,至夏则阳气发于外,故而易汗出,这就跟地气上升而湿气蒸腾一样,这时候是身体气化最好的季节,气化是身体新陈代谢的关键环节,通过出汗,排出体内多余的水分和代谢废物,所以《黄帝内经》说使气得泄,对于很多代谢障碍性疾病,夏季是最好的恢复机会,也是减肥最好的季节,如何协助机体更好地完成新陈代谢也就成了夏季养生的关键。
出汗的动力是阳气充足,所以夏季保养阳气就至关重要。《黄帝内经》生气通天论指出: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故天运当以日光明。这就很形象地指出阳气的作用,就像天上的太阳一样,一定要普照地,才能万物生长,否则万物就会折寿而不彰,身体的阳气与此相同,一定要阳气旺盛,才能完成身体的气化,从而促进机体的新陈代谢,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的阳气逐渐衰弱,气化功能减退,所以很多代谢废物不能及时排出,这也就给以后的代谢性疾病埋下了祸根,导致糖尿病,肥胖,高脂血症,以及由此引起的血压增高,甚至一部分肝肾功能下降等都与此相关,就如同汽车的发动机一样,在高速路段,当发动机平稳高效运转时,一般不会有很多积碳,只有在拥堵路段,发动机不能很好地工作时,才会出现积碳,从而影响汽车的能效发挥。
那么对于机体而言,保养阳气也就至关重要。夏天的养生需要使气得泄,通过出汗,排出体内多余的代谢废物的毒素,从而减轻心肝肾的负担,而我们现在的环境,在追求舒适的同时,人为减少了出汗的机会,汗出减少,机体的代谢废物就不容易排出,累积到体内的代谢废物会越来多,从而加重了心肝肾的负担,为一些慢性疾病的产生埋下了病理基础。另外,夏季很多人嗜食冰饮,本来阳气外出,体内阳气相对就弱,再加上贪食冰饮,无异于雪上加霜,加重了体内的寒湿之气,人为地削弱了体内的阳气。
机体的阳气不足,出汗的动力就逐渐减小,就更加重了体内毒素的淤积,同时因为汗出减少,体内的热量不能及时散出,所以觉得胸闷,气短,甚则烦躁,总觉得空调温度越低越舒服,这样更损伤了阳气,加重了寒湿之气,从而形成一个恶性循环。所以,趁着夏季阳气蒸腾,我们也不妨洗一个太阳浴,把体内淤积的陈年寒湿一扫而光。体内的寒湿祛除了,很多疾病就没有生存的环境,自然可以预防很多疾病,这其中最主要的就是肿瘤。
出汗的物质基础是津液充足,只有津液充足,才能汗出有时,《黄帝内经》评热病论篇指出:人所以汗出者,皆生于谷,谷生于精。可见汗生于谷,以胃为水谷之海,而化生津液。《黄帝内经》五癃津液指出:水谷皆入于口,其味有五,各注其海。津液各走其道,故三焦出气,以温肌肉充皮肤为其津,其流而不行者为液。天暑衣厚则腠理开,故汗出。所以津液充足,汗出方能有源。正如朱熹所说“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津液的形成离不开肠胃,以肠胃为水谷之海,亦为津液生成的场所,脾胃居于中焦,如同一口锅一样,只有下面的火旺盛,锅里面的食物才能很好地腐熟,食物腐熟之后,形成的津液由脾为之转输,糟粕由大肠为之导下,从而完成消化吸收的过程,不难看出,这个过程需要两个方面的因素,一个是水谷,一个是火。水谷是津液形成的物质基础,那么,水谷相合,再经过高温熬制的粥无疑是最好的选择了,所以夏天汗出之后,多喝粥,是补充津液的最好方法;另一方面是火必须要旺,只有火旺了,水谷的腐熟才能够完成,脾的转输才能实现,所以夏天,少吃冰凉,保护脾胃的阳气,也就成为养生的关键。“冬吃萝卜夏吃姜”,就很简单地说明了冬夏养生的原则,可惜的是我们往往不能够重视。
现在的风湿骨关节疾病,痛经等诸多疾病,跟夏季受寒有很大关系,以前是冬季劳累,不注意保护,寒湿内侵,现在的寒湿内侵,往往跟夏季有关,夏季汗出毛孔张开,加上过度依赖空调,更容易导致寒气内侵,《黄帝内经》生气通天论指出:阳气,开阖不得,寒气从之,乃生大偻。
道,法于自然,所以合乎自然规律的养生才是中医的最高境界,夏季养生,让我们遵循自然的原则,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在万物华实的季节,共同完成养长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