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研方法论】互联网内容平台的创新抓手:用户需求洞察 | 一文看懂 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做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4-04-13
在2022年的CMRA年度峰会上,我荣幸地受邀分享互联网产品用户研究的深度洞察,围绕“互联网内容平台的创新抓手:用户需求洞察”这一主题,探讨了内容为王的时代预言和创新起始点。以下是演讲的关键内容,旨在揭示为何、如何以及在何处进行用户需求洞察。

首先,从内容为王的预言开始,1996年比尔·盖茨的文章预见了互联网内容产业的崛起,中国也随之涌现了如短视频平台这样的综合内容巨头。而如今,移动互联网步入存量竞争阶段,创新的源泉正是对用户需求的深刻理解。用户需求洞察不仅仅是技术、商业和人性的交汇点,它涵盖了战略、业务和设计的全方位考量。

需求洞察的定义,是业务研究从海量信息中提炼关键需求,设计研究挖掘潜在欲望,而战略研究则聚焦于长期的业务问题。随着行业的发展,需求洞察的边界不断拓展,从基础体验深入到细节,甚至触及战略层面。

分享过程中,我举了业务和设计层面的实际案例,强调了研究深度的提升和效率的重要性。比如,大公司如图文资讯产品,通过眼动研究细致探究用户在2017-2019年的阅读习惯,探索用户注意力分布和浏览模式。

在战略层面上,内容的价值被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比尔·盖茨强调互联网的潜力,萨莫·雷石东则回归内容的本真。我们认识到,内容产品的核心价值在于创造价值而非仅仅消耗时间,企业需要回归本质,通过创新为用户创造实实在在的价值。

我们运用Jobs to be done(JTBD)理论,将用户、需求和品牌紧密结合起来,区分期待收益(任务完成的衡量标准)和产品特性期待(用户对功能和情感需求的期望)。通过场景梳理和竞品分析,我们能更清晰地理解用户需求,把握市场机会和竞品威胁。

量化期待收益是评估市场潜力的关键,例如关注用户精神状态的提升,产品特性则涉及功能与情感需求的平衡。例如,首要任务是提升内容消费平台的可靠性,包括真实信息、隐私保护,以缓解用户的信任焦虑。

在研究方法的选择上,我们不仅关注用户快乐,更深入理解他们的期望收益,如人性的多元层面。而JTBD方法论则是创新的指南针,它引导我们从用户完成任务的角度出发,而非局限于产品本身,就像从“更快的马”到“汽车”那样,转变思考方式。

通过市场分析、用户需求分析、竞品分析和客户细分,我们为完成任务设计出清晰、可衡量且稳定的解决方案。深入理解JTBD理论,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服务用户,创造价值。

若想了解更多关于JTBD的详细解读,欢迎探索[链接],那里有更为深入的探讨和实践指南。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