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最大的古桥,建于1631年,浙江第一盏电灯在此亮起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24

到杭州一定要看运河,看运河一定要看桥,看桥则必要看拱宸桥。

拱宸桥之于杭州,地位不亚于西湖 。西湖的天光云影,是杭州人文气息的象征,拱宸桥的运河岁月,则是经济变迁的写照。

流淌千年的京杭运河,哺育了这座城市,滋养了钱塘文人。我的杭州之行,一半时间都在运河段上,拱宸桥则是第一个景点。

运河从南向北贯穿杭州,拱宸桥所在位置,就是京杭运河到杭州的终点。古时的杭州商贩,在外漂泊多日,见到这座桥就算回到了家,如此说来,或许在外商贩们夜里最常想的,并不是西湖,而是这座桥。

拱宸桥的 历史 ,要比京杭运河晚很多。 它始建于1631年, 崇祯皇帝刚即位4年,不过20岁,这位年轻皇帝励精图治,试图挽回日渐西山的明王朝,却终究是不遂人愿。

桥是由当时举人祝华封募集资金建造,长98米,高16米,桥面中段略窄为5.9米,两端桥堍处有12.2米宽。此时的杭州已是运河关键节点,樯桅如林、云帆蔽日,拱宸桥连接了运河两岸,使得两岸商业进一步繁荣。

拱宸之名,据考证来源于《论语》,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拱宸二字便是由“拱”与“宸”演变而来。

拱宸桥的落成,使得周边的商业尤为昌盛,在桥西一带,形成了热闹集市,明清时被称为“北关夜市”。

清朝时进一步繁荣,六行:米行、鱼行、纸行、酒行、柴行、洋行,六馆:烟馆、茶馆、戏馆、菜馆、赌馆等都沿河筑店,一度呈现 “河上舳舻千里,桥畔人口密集” 盛景,

清朝末期至民国,运河受战乱影响堵塞不通,漕运功能日渐衰微,可桥西商业的熙攘却从未消退。

建国后,拱宸桥一带成为了杭州,乃至浙江近代民族工业的重要起源地。浙江最早的民族工业企业—通益公纱厂,就诞生于此。办开厂需要用电,于是拱宸桥也成了浙江最早应用电力的场所。

1896年8月15日,世经缫丝厂引进了当时最为先进的直流发电设备, 于是浙江第一盏电灯就在拱宸桥西亮起来了。

不仅第一盏电灯,杭州第一家戏院、第一家电影院、第一张报纸,皆于桥西街区有关。拱宸桥陪伴着运河走过了近400年,在 运河使命落下尾声时,又悄悄拉开了杭州近代工业的序幕。

古老的运河缓缓流淌,无声无息,我站在岸边,注视着这座三孔拱桥。桥体雄伟优雅,犹如长虹卧波,划出了一道优美弧线,中国大运河在申请世界文化遗产时,它是首批58个遗产点之一。

如今桥西 历史 街区已退出了自己的使命,走在拱宸桥上的行人,也变成了游客和过路人。

古桥和古街,刻录着时代的痕迹,成为了游人缅怀古今的地方。近代工业的厂房也变为了博物馆--中国伞博物馆、中国扇博物馆、中国刀剪剑博物馆。

杭州的博物馆就像这座城市一样,温文尔雅又侠胆豪情, 它既有纸扇油伞的柔情似水,又有冷剑弯刀的江湖义气,让人半是喜爱半是钦佩,果然是一座特别的城市。

这三个博物馆都可看下,各有千秋,且都不收门票。我最喜爱“伞博物馆”,白墙黑瓦的淡墨画调,极具东方美学韵味,一路走去,羽毛伞、竹伞、绸伞、纸伞、现代伞等各式伞样,花样繁多、比比皆是,直教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

桥西街区的巷弄也别有雅韵,徽派建筑下交错着狭窄小巷,青石板路被雨水冲刷得锃亮。走在巷弄间,似乎尽头随时都会出现一个撑着油纸伞的姑娘,可最终还是没有出现。

没出现也罢,我相信戴望舒漫步巷弄时也不常邂逅姑娘, 有遐想才是最美的诗意,一个人才更显寂寥。

从雨巷拐出来,会看到很多中药馆,它们都是杭州老字号了,每天前来抓药的人也是不少。杭州的中医似乎很有名,河坊街也有一座药堂--庆余堂,鼎盛时为江南之最,它的主人便是晚清富商胡雪岩。

虽然桥西街区留下的古迹不多,房屋也大多新修落成,可仍是察看杭州运河文化的最佳之地。别的不说,仅为了拱宸桥也是值得的。

地址:杭州市拱墅区桥弄街和小河路交叉口,免费开放。

交通:乘坐地铁5号线到大运河站下,向东步行1公里米。

作者:林清鹿,知名旅行家!跟我一起感受壮美山河、领略百味人生。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