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应该以结果为导向吗?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23
以结果为导向,是很多公司常常挂在嘴边的说法,似乎这是企业生存的最优法则。大部分人都可以对这种行为做出解释,我们先来一一列举下。

第一种观点是:企业第一要务是追求效益,这是企业生存的基础。伟人不是说过吗?“甭管白猫黑猫,能抓老鼠就是好猫”;

第二种观点是:结果导向可以确保一个好的结果,过程导向有太多未知性。结果也最容易进行追溯,而过程很难考量,以结果考核会最为公平;

第三种观点是:运气是实力的一部分,只看重结果不会有大的弊端。因为你不可能每次都运气好,反之亦然;

第四种观点是:要树立一种积极的价值观,激发员工的动力,过程导向可能让有好结果的不奖,没有做出成绩的反而获奖,这会打破正常的奖惩规则;

在回应以上观点之前,我们先来看一组数据,中国民营企业的平均寿命仅有3.7年,而中小企业平均寿命更是少到2.5年,即使是所谓的中国大公司的平均寿命也就7到9年。我相信很多企业,尤其中小企业是遵循结果导向的,当我们深深信服的理论只换得如此短暂的寿命,所以我们所信奉的一切都是可以怀疑,这是一个前提。

结果为导向,可以更多的为企业带来利润,这一点是肯定的,但这一定就是好事吗?我举个简单的例子,很多销售型企业,每年都会根据前一年的销售情况做下一年的计划,基本上每年都必须保持一定额度的增长,而这些数字背后可能仅仅是投资人的要求,所以这种结果导向一定会刺激员工使用非常规手段,像早年快消类、日化类出现的各种串货现象就是结果导向的一种恶果。而员工面对具体行为的选择时,结果导向会刺激人们铤而走险,去选择那些风险大于收益的项目。

很多企业也是有过程监控,比如各项KPI考核,但这些并非是真正的过程导向,而是结果导向的变形。海底捞老总张勇就讲过他们自己的故事,曾经海底捞就制定过考核规则,客人杯子里的水不能少于多少,客人带了眼镜,一定要给眼镜布,否则就要扣分,在这种辅助监控下,客户说不要用眼镜布,还是一定要给,客户说不喝了,还是一定要加满。怎么说呢,结果导向总是会让很多美好的初衷变得非常可笑,但结果导向操作起来是那么的简单,又那么的符合人性,让很多企业无法割舍。相比之下,过程监控就非常非常难,一家成熟的企业,一定要有非常完善的过程监督机制,从这个角度来看,很多时候,选择结果导向的原因是因为自己实力不济。

企业一定是需要合理分工的,但结果导向一定会让企业更加偏向于销售部门,我就听过最耸人听闻的说法,有个销售负责人就对其他部门人说,“是我们养活你们的。”这是一种多么可怕的观点。而结果导向会让很多人严重依赖过去成功的经验,当你好心劝诫,告诉他风险和收益的严重倒挂,但他多数情况是不会采纳的,原因很简单,“我是带过兵打过胜仗的,你一个破军师懂个啥?”

什么是真正的企业价值观,成王败寇一定不适合企业,因为太多不确定因素决定着结果,一个好的结果,很可能过程充满了错误,鼓励结果会给企业未来带来极大的风险。我记得有故事,某项目负责人,收受贿赂,以远高市场的价格购买了一批建材,用于项目建设,但就在这期间,建材价格开始疯长,企业年终对他给予表彰,说他的英明决定为企业节约了大量资金。其实每个企业的经营,都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过程,经营企业绝不能成为一个简单的赌博游戏,因为只要是赌博游戏,只要你每把都全压,哪怕你运气再好,最后你一定会血本无归。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