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爷称孤,皇帝称朕,太子称什么?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08
没有什么特殊规定。

比如唐代,太子多被身边人称呼为储君,郎君,自己则自称寡人、孤等。

例如,《旧唐书.列传85》记录唐顺宗当太子时与王书文的对话:

所以,唐代太子自称多用“本王“或“吾“这样的口语。对德高望重者自谦“小王“,对太子属官则自称“寡人“,对皇帝皇后太后等人均自称“儿臣“。

太子也是王爷啊,所以王爷可称孤,太子比王爷更尊贵,当然也可称孤了。

除此之外,太子也可自称寡人、本王等,但使用场合却不太一样。

比如太子面对自己的属官时,常自称寡人。

比如太子在比较随便的场合,常自称本王。

比如太子在面对比较德高望重的人时,虽然自己是未来储君,谁能比自己地位还高,但他总归还是要谦虚一下,就会自称小王。

还有一点,太子在面对自己爹妈时,一般都自称儿臣。

当然,太子平时没事时,总不能天天称孤道寡,本王小王的,于是他还可以自称吾,就是“我”的意思。

这些都是太子的自称,如果是别人称呼太子的话,有一个比较官方的称谓,就是殿下。

所谓殿下,就是大殿之下,可以理解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了,也就是太子、储君。那么大殿之上的那个人,自然就是皇帝了。

总的来说,太子称什么,是没什么具体规定的,完全看身处何种场合,面对何种人物。

我的理解是,只有皇帝才能称孤道寡,王爷对待下人或平级自称“本王”,对皇帝自称小王或臣,下人或平级称王爷为“王爷”。太子对皇帝自称儿臣,对下人或平级自称本太子,下人或平级称太子为殿下。

皇帝上朝时要坐在台阶之上的宝座上,从平地到最高台阶之上宝座称为“陛”,所以大臣称皇帝为“陛下”。

大臣在台阶下排班列队,散朝后大臣后队变前队鱼贯而出走出大殿。出殿门时要走很长的台阶再到平地,此处的台阶叫做“殿”。

殿下,就是比皇帝低一个等级,表示一人之下万万人之上的意思。

王爷称孤,皇帝称朕,太子称储君。那么君主帝王的自称则主要为孤、寡人、朕。这些自称有何来历和讲究呢?

首先孤在汉语解释里的主要意思是:父亲亡故或父母双亡的孩子。而先秦时代,有很讲究礼制,在比较大的诸侯国君王遭遇凶事,如父亡或父母双亡,他成了孤儿,便自称为孤,或曰孤王、孤家,这是一种谦称。君主和诸侯王称孤在春秋战国时期很盛行。不过随着后期的国家统一,皇权加强,那些诸侯们就很少有在称孤的了。

寡人也是古代诸侯君王的另一种谦称,寡人在汉语解释里的主要意思:寡德之人,指道德不够、不足,德不配位。 历史 上用寡人自称的也不在少数,在秦末汉初项羽、刘邦所分封的诸王,以及后来的汉朝诸侯,大都自称寡人。北魏、北周、隋朝的帝王及诸侯王、称王的军阀首领,也多自称寡人,很少称孤。

而说道朕,是秦始皇以后变成了皇帝的专用自称,在先秦时代,朕是第一人称代词。意为我,我的。而在当时不分尊卑贵贱,人人皆可自称朕。屈原在离骚中,就用过朕皇考,也就是我的祖先。但在日常生活中,皇帝则多自称“我”、“吾”、“孤”、“寡人”等。而朕一般只会出现在正式的诏书等官方文书上。

而太子一词也是由来已久,在商周的时候,称呼继承者一般为太子或者世子。到了两汉,皇帝的储君和诸侯王的储君都可以称作太子,但只有皇帝的储君可以称作“皇太子”。汉以后,诸侯王的储君称作“世子”,“太子”一词成为皇位继承者的专有名词

寡人,是寡德之人,谦称。意思是身居高位,德行不够,请大家帮我提高德性之意。有一句话可以印证:天下唯有德者居之

太子一般称本宫,皇后妃子是不能自称本宫的。皇后和妃子一般自称咱(zá)家与(本家)没有自称本宫,因为本宫只有太子与公主可以称呼自己的。

本宫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