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去的青木川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17
青木川是一个偏僻的镇子。在千分之一的地图上你都别想找到它的影子。要不是电视剧《一代枭雄》的播出和小说《青木川》的出版,恐怕将永远沉睡在陕南的大山深处。

一直想找一条比较近的路线,查了地图和网上的攻略,才发现它到底有多么偏僻。从甘肃徽县出发,根本没有一条路是可以直达的。周边看起来直线距离很近的几个地方,略阳,燕子砭,姚渡,都没有直发的车,只能坐从汉中宁强过来的班车。它几乎就在一个由略阳,汉中宁强组成的三角形的中心。

五月去武都参加计算机考试,却阴差阳错踏进了青木川。这算是比较近的一条路线。上兰海高速南下,在姚渡分路口有一个路牌,指示青木川的方向,只有十七公里。在姚渡,朱杰去买香烟,我趁机站在桥上寻找昔日古渡,却只见混浊的黄水和脏乱的河滩。一只废弃的铁船搁在河边,不知道多日没有用过了。或许只是一只采沙船只而已。新修的大桥横贯两岸,自然不需要涉水了。古渡,听起来诗意的名字,现在我们已经不需要它了。

姚渡是四川最西北边上的一个古镇,属广元市。是陕甘肃川交界之处。有鸡鸣三省之称。镇子不大,但地处要扼,此去向西20公里是甘肃武都的碧口,向东17公里就是陕西宁强的青木川。顺白龙江南下50公里就到四川广元白龙湖,昭化。前年在昭化白龙湖边,老雷的侄女的朋友开车给我们导游,指着浩大的湖面说,顺着这条湖一直上去几十公里就到甘肃的姚渡了。我在地图上也不止一次寻找过这个地名。现在就站在姚渡镇街,想不到距离如此之近。通往青木川的路口,当地政府在这里修建了标志性的小景点,一个水泥雕塑的高大雄鸡,写着“鸡鸣三省”几个字。周围修建了花圃和甬道。后边临河是一个寺庙,供奉着某个神位。来往的游客都停车在此照相,当然都忘不了在雄鸡前面照一张鸡鸣三省的照片。

鸡鸣三省,陕甘川三不管地带,正像是缅甸的金三角,极易与毒品,犯罪,暴力等神秘事件联系起来。此去17公里的陕西宁强青木川,也处在这样一个三角地带。当年魏辅唐以贩卖种植鸦片起家,发展商贸,教育,培植地方武装,组建了宁西人民自卫队,自封司令,雄霸一方。叶广苓的长篇小说《青木川》,完整地再现了青木川半个世纪以来的风云画卷。魏辅唐,魏氏宅院,风雨桥,辅仁中学,大礼堂,荣盛魁,回龙场,徐种德,这些在小说里反复出现的关键词,在眼前的青木川,都一一有了归宿。

辅仁中学在全镇的最高点。两层砖混结构苏式建筑,有男女宿舍,老师办公室,食堂,文化礼堂。现在看来,依然不失为颇具气息的学校。可想当时魏辅唐的眼光和气度。魏氏宅院占地三百多亩,分居住和办公两部分。议事厅门头上挂着“威震三边”的匾额,空间不大,上首一把太师椅,是首脑人物魏辅唐坐的。当厅两边依次对称摆着8把椅子,是各级重要头目的位置。此种格局自有威严的气势,可想当初魏辅唐这个青木川一号人物在这里号令一切的辉煌和荣光。

解放初的1950年1月29日,魏辅唐率三百名武装弟兄向宁强县人民政府和当地驻军缴械投降。两年后的1952年4月27日,被以反革命恶霸地主杀人罪枪决于辅仁中学操场边的荒草之中。1986年4月,陕西省委将原国民党宁西人民自卫总队定为投诚部队平反,7月,宁强县人民法院据此重审旧案,魏辅唐被重新定为开明绅士。历史翻云覆雨,一个人的荣衰,自有定数。时代成就了他,时代也消灭了他。魏氏宅院在1952年魏辅唐投诚后被收归公有,现今当地政府旅游部门重新修葺后作为旅游资源开发。有意思的是建筑上镌刻的对联,说不清是对这位青木川一号人物到底是褒而是贬。

三边雄踞,这自然是极高的赞誉。几场黄梁幽梦,一朝鸟散,这就是明显的嘲讽了。

毅然投诚缴械,这是赞魏氏深明大义。令古镇拨云见日,暗指魏氏统治时暗无天日。真的是暗无天日吗?魏辅唐为发展教育开化一方风气不惜重金。创办的学校至今仍然不算落伍。镇上子女上学都不掏学费,开义务教育的先河。镇上居民每杀一头猪,都首先给教师三斤猪肉。创办的辅仁剧社,在偏僻的乡村已算是超前有眼光。就算是当今政府治下,亦不见得如此。至于鸦片生意,当然是一败笔,可是魏氏严禁自己兄弟和乡民吸食,这又见其自律的一面。

当年为方便金溪河两岸乡民来往,魏辅唐出资发动乡民投工建了这座桥。桥上修建了亭阁,以供避雨纳凉休闲售卖山货,命名为风雨桥。工程建造中因开山取石出现人员伤亡,这成为魏辅唐杀人罪状之一。解放后,政府对风雨桥进行了修葺,改名为飞凤桥,以示与旧势力的不同。这副对联看起来对仗工稳,但实为恶俗之作。“百年沧桑渺似烟”,这是典型的文人作诗的套路。魏氏建筑,风雨桥,辅仁中学,荣盛魁,这些建筑,曾经在一个穷乡僻壤的乡村起着重要的开户民智的作用,标志着一个时代巨大的文化成果,现在又作为重要的旅游资源开发利用。如果没有这段传奇,外界有谁知道青木川这个偏僻的小镇呢?这样巨大的时代影响力,怎么能说是“渺似烟”呢?一个人在一个时代的作为,就因为对其错误的定性,就不名一文吗?如果说,百年沧桑话风流,这样或许还客观一点。既然政府和法院已经将其平反,就应该直面历史,尊重事实。如今青木川政府大力发展旅游,依托的无非是魏辅唐当年的建筑和传说,却在其上面镌刻着这样遮掩历史的对联,这怎么称得上是对文化的尊重呢?如果旅游开发的指向只是商业利益,那再辉煌的建造,都只能是一具没有灵魂的空壳。青木川如果不能以文化立身,便是文化的耻辱。这么说不是要为魏辅唐树碑立传,而是要尊重历史,知古鉴今。

成王败寇,古今一般。成功的政权在倒下的势力面前都如此倨傲,毫无宽容之态,更何况个人得势?

我在街道的一家小店铺邂逅了魏辅唐的长子魏树武。已经是七十岁高龄的老人了。老人在小店里签名售卖叶广苓的长篇小说《青木川》。我恭敬地请老人签了名,并且留下了一张照片。问起老人的生活近况,说他们兄弟两人都依旧生活在这个小镇子上,过着非常普通的生活。至于父亲曾经住过的宅子,1950年就被没收,现在家父虽然平反了,但这些与他都没有任何关系。还有一个妹妹,当年嫁到不远处的杜家坝,现在过着平淡的生活。魏辅唐当年盛极一时,不想后代如此零落。也许这样就好罢。1952年魏辅唐被冠以反革命恶霸地主杀人罪之后,几十年严酷的政治气候,魏氏子孙能够苟全性命就算不错了。可以想见,仅恶霸地主这个帽子,就足以让后代抬不起头来,还焉敢言他?我面前的老人,只是给我签名,微笑,对于先父和家事,避而不谈。风雨沧桑过后,平静就是最大的幸福。

沿青木川向东的大青路出来,一路经过燕子砭,阳平关,到宁强县城已经是夜里9点。找到一家宾馆,停好车,在楼下的小馆子喝了几杯酒,昏沉睡去。第二天一早,又去了汉源公园。公园以汉水源头汉王山为依托,古木清流,植被茂盛,山势险峻。我怀疑这座山就是米仓山的一部分。因为背后有阴平古镇(碧口镇),离此不远又有阳平关。中间的分水岭,是不是就是这座大山呢?是为待考。

回来的途中在勉县的温泉乡铁路疗养院泡温泉。躺在气味熏人的温泉水里,两个男人谈着关于男人的话题,倒是非常适合。上车后,这位仁兄悄悄地给我塞了一颗药丸,说是壮阳药。并且嘱咐具体的用法。由此我与朱杰有了一段难忘的革命友谊。后来我们一起泡脚,半夜喝酒,给老婆打掩护,呵呵呵,像小时候做游戏逃避大人一样有趣。

后来查阅了众多关于青木川和魏辅唐的资料,总的还是褒扬的多。据说当年的宁西人民自卫队少校参谋主任徐种德老人曾经这样评价:“是坏人,却做好事;是好人,亦做坏事;非普渡众生,却广为施舍;非绿林好汉,不打家劫舍。”这一切都过去了。如今的青木川,已经被打造成标准的旅游古镇,与许多景点的模式毫无二致,吃,住,游,购,一条龙,充斥着浓厚的商业气息。魏辅唐的传奇,只是一个陪衬而已。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