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每个孩子都需要被“看到”——读《教育的情调》有感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10
“他不听我的话了。我管不住他了。他一遇到事情就闹情绪,在班级里大喊大叫,好像全世界都在针对他。然后就跑到行政楼这边来找校长……”年轻的班主任老师确实是遇见了一个独特的孩子,简直拿他没辙了,所以就来向我诉苦。

我耐心地告诉老师,遇见这样的孩子,就能证明我们当老师存在的价值。我们就是应该去研究这样的孩子啊,去为他的成长寻找一条适合他的路。这就是教育工作的意义所在。

读完了马克斯·范梅南的《教育的情调》一书,我想我应该把这本书推荐给遇到“问题孩子”的这位年轻老师。

在这本书中,你能通过一个个教育小故事,看到真正的教育者应有的样子——敏感而机智,知道什么对孩子合适、什么不合适,知道该说什么、不该说什么,关注孩子的独特之处,关注孩子的个体生活世界,懂得如何“看”孩子和“聆听”孩子。

然而,班主任诉说的现实是令人苦恼的:“孩子在家里最怕的是爸爸,只要爸爸动手打他一顿,他就老实一阵子。到了班级里,只要遇见一点小事儿,他就会哭闹不停,说老师对他不公平。今天就是看见了一个同学面向他比中指,他就又不依不饶要去找校长了。我也喊不住他。”

这让我想起来关于这个孩子的故事:

上学期的一天中午,我开完会返回学校。刚走到三楼楼梯,就听见了一阵哭声。又是哪个孩子出了安全事故?我满脑子疑惑。

待走上楼,才发现是四年级八班里的那个熟悉的小男孩——上一年级时每天中午吃饭都要哭的“烂稀饭”。

我快速了解了情况,原来,他是到德育处找李校申诉告状来的。主要意思是说班里的小朋友都欺负他,不和他耍,班主任老师也不帮他。德育处的几个老师请来了班主任,大家都在劝说和安慰他。

没过多久的一个下午,“烂稀饭”又独自跑了过来,嘴里念叨着:“我要找李校,我要找李校。”我们在场的几个老师又是一阵劝说,把他劝回教室了。

上一周的某一天中午,参加脱产学习的校长回到学校吃午餐,他哭着来到了校长身边,向校长哭诉心中的委屈。原来是和另一位同学又发生了矛盾。校长请他把和闹矛盾的另一位小男孩叫了过来。问清了情况,校长对他俩进行了引导和教育,然后,校长从办公室里拿了4课糖,分别奖励了他俩。

班主任老师说:“现在他就是迷恋暴力和权威,只听校长和他爸爸的。不听老师的了,就连班主任我,也不听了。”班主任一脸愁容。

我给班主任老师提出了建议:给这个孩子做一个“连载日记”吧,记录下他的行为表现,语言表达,情绪反应,对他进行个性化的记录和分析。也许,能从中找到对策。

书中说:“学会从教育学的角度看孩子。我们如何看一个孩子和我们看到什么取决于我们和这个孩子的关系。”老师是特殊的教育观察者。

每个孩子都需要被别人注意,被别人注意是指“为人所知”。[英文“注意”(notice)一词起源于拉丁语nocere,即知道。]

书里叙述了两个孩子上幼儿园碰见了不同的老师。

麦克的老师太忙了,没有注意到麦克和其他孩子,正在进入教室。放学的时候,当麦克拉着老师的衣服说再见的时候,老师也忙着和一位家长说话,没有理麦克。

马克的老师截然不同,他站在门口,亲热地和握握手,和蔼地点点头。“马克早上好。”她注意到马克正拿着一本书要给他看,而且想要说些什么,她立刻表示出很大的兴趣。马克眼中充满了快乐和希望。

马克的老师是全身心的关注每一个走进教室的孩子。每天放学时老师也是这么做的,她和每个孩子一一握手,并给予每个孩子一个恰如其分的评价,她通过一些特殊方式赋予了这一天特别的意义。

马克的老师不仅仅看到了她的孩子们,也让孩子们完全体验到了被“看到”的感觉,被“看到”不仅仅是被认出来。对一个孩子而言,那意味着被老师“看到”的感觉,意味着被承认是一个存在着的人,一个独立的人和一个成长中的人。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看到都具有这样的意义,常常被老师用教育学的眼光“看到”的孩子是幸运的。

一位真正的老师知道如何去看孩子,注意一个害羞的表情,注意一种情绪的流露,注意一种期待的心情。真正的看不仅仅是用眼睛看,而是带着责任感、用全部身心去看他。所以每一天开始或结束时,真正地去看一个孩子就是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里给他或她以重视。

我给年轻班主任提出的建议,就是让她真正地去“看”孩子,用全部的身心去“看”,并将它记录下来,努力地去接近这个特殊的孩子。以满足他受到关注的心理需求。这样,孩子才会真正被“看到”。

我也想起了我们学校的新生入学课程。

还记得那是2015年的8月20日,重庆依然是烈日炎炎,暑气蒸腾,走在哪儿都觉得热。老师们还在休假中。

为了让每一个孩子都被看到,我带领着一年级的老师们提前返校进行新生入学课程的设计。

我们设计了一面新生入学纪念墙。为了能让家长和孩子们在入学报道的这一天,感受到学校和老师们都已经“看到”了他们。我们在墙上贴着一个个孩子的笑脸,并写上了他们的名字。

当一个个新生在家长的陪伴下来到入学纪念墙边,找到自己的姓名后,取下来贴到衣服的胸前,再走向教室去见自己的老师。

孩子和家长们在新生入学纪念墙边找自己的名字,兴奋地在纪念墙边拍照。

对每个孩子而言,学校里的这一个日子被赋予了一种色彩,一些意义。他是一年级小学生啦。

“握手和口头问候的时刻,是老师与孩子彼此面对面的时刻,每次相遇的时候与世界的其他关联都被轻轻切断,留下的是人与人之间的诚恳的接触。当我们以双手和笑脸回应对方的时候,我们共同创造和分享着这段时空。”

读着一段文字,脑海里浮现出八年前刚来融汇沙小的时候,学生总人数也就400多个。每天早晨,我和校长都在校门口迎接着这些孩子,时不时的给这些孩子一个拥抱,一个微笑。的确,我们共同创造和分享着这一段时空,彼此都觉得十分幸福。看着孩子们个个洋溢着充满温情的笑意转身走向教室的那一刻,我心里对孩子们装满了祝福:愿孩子们有愉快的一天,能被老师们温柔以待。

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顾明远先生说:教育情调的核心在爱,把爱献给每个孩子,在教育活动中就有了美好的情调。教育情调的表现在情,在教书育人的细微处见真情。

只有真正的教育者,才能用心中的爱读懂孩子的内心,用心中的情体悟孩子的纯真,让教育和成长变得更加美好而充盈。

我们都努力去做真正的教育者吧!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