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有少陵的诗句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24
1. 关于少陵的诗句
关于少陵的诗句 1. 广平有梅花赋、少陵无海棠诗 此诗句的意思
出自陆游《六言杂兴》诗:“广平作梅花赋,少陵无海棠诗。正自一时偶尔,俗人平地生疑。

广平——指宋璟(663-737)唐南和人。人谓其为人耿介有节,守法持正,与姚崇并称为唐代贤相,累官至广平郡公,进尚书右丞。宋氏性喜梅花,所作《梅花赋》全篇五百六十字,以花喻人,词丽言切,倍受历代文人称誉。

少陵——即杜甫。杜甫自称“少陵野老”。下联谓杜甫诗集中没有描写海棠的诗作。人云“楚辞无梅,杜诗无海棠。有传闻说因为杜甫的母亲乳名叫海棠,为了避讳,他就不写。但后来有人对此进行了反驳。

大意可能就是:宋璟写有梅花赋,但是杜甫集中却没有海棠诗。有一种无奈疑问之情。

个人意见供参考。
2. 少陵诗是什么意思
但恨平生意,轻了少陵诗

这句话的意思是:表示他经历了兵荒马乱才明白以前对杜甫还领会不深。

原诗

正月十二日自房州城遇虏至奔入南山十五日抵

久谓事当尔,岂意身及之。避虏连三年,行半天四维。我非洛豪士,不畏穷谷饥。但恨平生意,轻了少陵诗。今年奔房州,铁马背后驰。造物亦恶剧,脱命赵毫厘。南山四程云,布袜傲险巇。篱间老炙背,无意管安危。知我是朝士,亦复颦其眉。呼酒软客脚,菜本濯玉肌。穷途士易德,欢喜不复辞。向来贪读书,闭户生处髭。岂知九州内,有山如此奇。自宽实不情,老人亦解颐。投宿恍世外,青灯耿茅茨。夜半不能眼,涧水鸣声悲。
3. 少陵诗 摩诘画 左传文 马迁史 薛涛笺 右军帖 南华经 相如赋 屈子离骚
一副对联上联是:沧海日,赤城霞,峨眉雪,巫峡云,洞庭月,彭蠡烟,潇湘雨,广陵潮,匡山瀑布,合宇宙奇观,绘吾斋壁

下联是:少陵诗 摩诘画 左传文 马迁史 薛涛笺 右军帖 南华经 相如赋 屈子离骚 收古今绝艺,置我山窗

少陵诗,杜甫号称少陵野老;摩诘画,王维字摩诘,诗画双绝;左传文,《左传》我国历史上第一本叙事详尽编年体史书;马迁史,司马迁的《史记》,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薛涛笺,唐朝女诗人薛涛设计的信笺;右军帖,书圣王羲之,世称王右军,书法传家;南华经,本名《庄子》,道家的经书;相如赋,司马相如的汉大赋,名扬天下,《子虚》《上林》;屈子离骚,屈原的《离骚》,中国文学史上最长的抒情诗。
4. 李白在兖州少陵台上写过什么诗
在兖州少陵台写诗的是杜甫。

在兖州城内,府河中段的登灜桥附近,耸立着一座小土山,上面有一玲珑的八角凉亭,那就是原城南门的旧址。杜甫是河南巩县人,早年曾居住在长安东南郊杜陵附近的少陵,故自称“少陵野老”,人称“杜少陵”。杜甫在天宝五年(公元七四六年)北游齐赵,因当时他父亲杜闲任兖州司马,为看望父亲来到兖州。在此巧遇好友李白,经常来南楼赏月、饮酒作诗。杜甫在这里写下了名篇《登兖州城楼》,诗中写道:

东郡趋庭日,南楼纵月初。浮云连海岱,平野入青徐。

孤嶂秦碑在,荒城鲁殿余。从来多古意,临眺独踌躇。

兖州人民为纪念这位伟大的诗人登临此地,后来把南楼改名为少陵台。从杜诗中我们可以看到诗人坦荡的胸怀,他热爱祖国的山山水水,对兖州的自然风光一往深情,运用艺术手法,从不同角度,淋漓尽致地描绘出兖州城的丰姿,因而脍炙人口,流传至今,是一笔极其宝贵的文学遗产。
5. 乙文第一段“少陵浣花居在焉耳”中的“少陵”指谁
少陵指杜甫,其自号少陵野老,浣花居即成都杜甫草堂。杜甫律诗的最高成就,可以说就是在把这种体式写得浑融流转,无迹可寻,写来若不经意,使人忘其为律诗。

如《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上四句用流水对,把春雨神韵一气写下,无声无息不期然而来,末联写一种骤然回首的惊喜,格律严谨而浑然一气。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原籍湖北襄阳,后徙河南巩县。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少年时代曾先后游历吴越和齐赵,其间曾赴洛阳应举不第。三十五岁以后,先在长安应试,落第;后来向皇帝献赋,向贵人投赠。官场不得志,亲眼目睹了唐朝上层社会的奢靡与社会危机。天宝十四载(755年),安史之乱爆发,潼关失守,杜甫先后辗转多地。

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创作了《登高》《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大历五年(770年)冬,杜甫病逝,时年五十九岁。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扩展资料

轶事典故

愤斥皇亲

唐玄宗当政时期的唐王朝,在当时的世界上是一个大国。但就在这表面上看起来仍然强大的大国里,因上下其手等诸多原因,业已孳生着崩溃的征兆。终于唐王朝迅速走向倾覆的转折点——“安史之乱”的发生。杜甫获悉这种情况后,觉得当权者不顾民生只顾自己享乐的做法,定然会导致国家的败亡。

于是他便大为愤慨地挥笔写下后来被选进著名选本《唐诗三百首》的诗作,亦即题为《丽人行》的七言长篇古诗。该诗由于把杨家那炙手可热的奢侈生活作了大胆的讽刺和深刻的揭露,成为一首名副其实的“史诗”;而人们还从中概括出一个成语“炙手可热”,用来表明气焰很盛,权势很大的那一号货色。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杜甫
6. 但恨平生意,轻了少陵诗是谁
作者陈与义[宋]这句话的意思是:表示他经历了兵荒马乱才明白以前对杜甫还领会不深。

原诗 正月十二日自房州城遇虏至奔入南山十五日抵久谓事当尔,岂意身及之。避虏连三年,行半天四维。

我非洛豪士,不畏穷谷饥。但恨平生意,轻了少陵诗。

今年奔房州,铁马背后驰。造物亦恶剧,脱命赵毫厘。

南山四程云,布袜傲险巇。篱间老炙背,无意管安危。

知我是朝士,亦复颦其眉。呼酒软客脚,菜本濯玉肌。

穷途士易德,欢喜不复辞。向来贪读书,闭户生处髭。

岂知九州内,有山如此奇。自宽实不情,老人亦解颐。

投宿恍世外,青灯耿茅茨。夜半不能眼,涧水鸣声悲。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