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立西南联合大学不包括哪一所学校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0-22
民国年间,有一所大学只存在了不到九年,却培养出了数千优秀学子和众多的学术大师,影响了中国几十年——这所大学就是成立于抗战初期的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西南联大由国立北京大学、国立清华大学和私立南开大学三所学校组成。根据办学地点的不同,分为长沙时期和昆明时期,学校前后也有两个名称:1937年8月至1938年2月,称为“国立长沙临时大学”;1938年2月至1946年7月,称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一、长沙时期(1937年8月—1938年2月)

卢沟桥事变不久,平津沦陷。1938年8月,奉国民政府教育部命令,国立北京大学、国立清华大学和私立南开大学筹组国立长沙临时大学,三校校长蒋梦麟、梅贻琦和张伯苓担任常务委员。三校师生背井离乡,辗转千里,来到长沙。截至10月底,学校共有教师148人,其中北大55人,清华73人,南开20人;截至11月20日,学生报道者1120人,其中北大342人,清华631人,南开147人;另外招收借读生若干,据长沙临时大学1938年1月学生册记录,新旧学生共计1500余人。1937年11月1日,学校在湖南长沙正式开学上课。

此间,临大文学院以临大南岳分校的名义,设在衡山半腰的圣经学校,分校有学生190余人,1937年11月16日开学,1938年1月20日返回长沙。

二、昆明时期(1938年2月—1946年7月)

1937年12月13日南京沦陷,不久武汉告急,长沙也不安全。在这种情况下,临大决定西迁入滇。

临大西迁分为三条路线:

1、步行入滇(长沙—常德—芷江—晃县—贵阳—永宁—平彝—昆明)

这支队伍取名湘黔滇旅行团,由国民政府军委会中将参议黄师岳担任团长,其中教师11人(闻一多、曾昭抡、黄钰生、李继桐、袁复礼、许维遹、李嘉言、王钟山、毛应斗、郭海峰、吴征镒)组成辅导团。1938年2月20日,旅行团从长沙出发,经常德、芷江、晃县、贵阳、永宁、平彝,于4月28日抵达昆明。旅行团历经68天,除车船代步,旅途休整外,实际步行40天,经受了体力的磨练和意志的考验。

2、海道赴滇(长沙—广州—香港—越南海防—昆明)

这支队伍2月中旬离开长沙,经粤汉铁路到广州,乘船赴香港,然后乘船去越南海防,到海防后转经滇越铁路抵达昆明。

3、部分教师从广西进入越南,然后经河内至昆明(长沙—桂林——柳州——南宁——镇南关——河内——昆明)

联大教授钱穆、朱自清、冯友兰、陈岱孙等10余人经此路线抵达昆明。他们此行目的有二:一是向广西省政当局解释学校不迁广西的原因;二是借此机会游览闻名天下的桂林山水。

入滇后,长沙临大更名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于5月初正式开学。另外,部分学院未去昆明,在云南蒙自开课。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