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个回答 2022-07-11
明宣德元年(1426年),刚刚当上皇帝的朱瞻基没有想到,自己的亲叔叔汉王朱高煦,居然起兵谋反,想要争夺自己的皇位。
朱高煦发动叛乱的起因要追溯到建文年间,在靖难之役当中,朱高煦跟从老爸朱棣征战白沟、东昌,并在江上之战中突击成功,立下了汗马功劳。
而当时的世子朱高炽则留守燕京,并不在朱棣身边,且患有痴肥之症。朱棣曾说“吾病矣,汝努力,世子多疾。”这样一番话,无疑是在暗示朱高煦要改立他为储。
永乐二年(1404年),朱棣却仍然立朱高炽为太子,朱高煦只能做得藩王,且属地还在云南。
朱高煦对此十分不满,本有可能的太子之位没有了,还要被封去这么远的地方,当然不肯去。这时性情仁厚的太子朱高炽为其向朱棣说好话,朱高煦得以暂留京师。
其实朱棣对朱高煦也挺满意的,数次北伐,他都曾带其出征。这期间,朱棣也曾多次有易储的想法,但大臣们都说性情仁厚的太子能很好将朱棣辛苦打下的江山传承下去,朱棣便打消了易储的念头,但是朱高煦的野心却日渐膨胀。
永乐十二年(1414年),朱棣北征归还,东宫遣使迎迟,朱高煦于是抓住机会造谣太子,并中伤太子党的黄淮等人下狱。
次年,朱棣改封汉王朱高煦到青州(今山东青州市)。因就藩侧意味着与皇位无缘,朱高煦自然不想去,多番推辞,上奏说想常侍朱棣左右。
而藩王出身的朱棣早已看穿朱高煦打的是什么算盘,于是再次下敕要求其不得再辞,但朱高煦依旧推托,迟迟不肯就藩。
性情仁厚的太子朱高炽又跳出来帮朱高煦说话,朱高煦便又一次留在了京师。
永乐十四年(1416年),汉王朱高煦在天子脚下并不安分,暗地里选拔各卫壮健艺能军士随侍,并在府中私募军士三千余人,暗中制造兵器,豢养死士。朱棣得知此事之后大怒,当面训话,将其衣冠夺走,囚禁在西华门内,打算将其废为庶人。
而性情仁厚的太子朱高炽再一次为其求情,朱高煦方才幸免于难。
朱棣无奈,告诉太子,“我这是在为你谋划啊,你弟弟就是一个不安分的主儿,而如今你却要养虎为患吗?我现将你弟弟的两个护卫削去,改封他到山东乐安州,那里离北京很近,若他再有所异动,你朝夕之间便能够出兵。”
永乐十五年(1417年)三月,汉王朱高煦心不甘情不愿地改居山东乐安州。
其后太子朱高炽继位,是为仁宗。
1425年,仁宗驾崩。太子朱瞻基匆忙从南京赴北京奔丧。
但贼心不死的朱高煦,趁此机会在路中埋伏部队意图除掉朱瞻基,但因部署仓促失败。
宣德元年,朱瞻基登位。
在这年春,汉王朱高煦派人送来元宵灯。此时有人对宣宗朱瞻基说,汉王派来的人肯定是为了窥探朝廷之事,故以进献为名。
但宣宗还是以诚相待,甚至还复书回信感谢汉王,对待这位一直抱有异心的叔叔,朱瞻基的态度与其宽容的父亲朱高炽如出一辙。
宣德元年(1426年)八月,北京发生地震。
汉王朱高煦再也按捺不住,决定趁乱势谋反。
他先派遣一名官员抵达北京,试图拉拢英国公张辅为内应,但张辅当夜逮捕官员上报朝廷,拒绝与其合作。朱高煦转而又约山东都指挥靳荣等以济南为应。
其后设立五军都督府,排兵布阵。这番动静被御史李濬获悉,并上报给了宣宗。宣宗派遣中官侯太到高煦封地询问谋反事,朱高煦竟也毫无顾忌把他的“不满”全都发泄出来了,其语皆为虎狼之词。
随后,做好谋反准备的朱高煦派遣百户陈刚进疏,称明仁宗违背洪武、永乐年的制度,给文臣诰敕封赠,而现在修理南巡席殿等都是过错,又诬陷大臣夏原吉等为奸佞,并索要诛杀掉,并给公侯大臣写信,污蔑明宣宗。
明宣宗得知朱高煦造反,最初打算派阳武侯薛禄领兵讨伐,后来在杨荣等人的建议下,御驾亲征。
八月二十日,宣宗率大军到达乐安,驻扎在乐安城北,包围四门,并发神机铳,逼迫朱高煦投降。
叛军见此形势立刻失去斗志,欲将朱高煦执献给明宣宗。朱高煦惊恐万分,于当晚秘密派人到明宣宗行营,乞求宽解,愿意在明早出城投降,得到明宣宗答允。
明宣德元年八月二十一日,筹谋多年,对皇位始终抱有幻想的朱高煦出城认罪归降。至此,高煦之乱结束。
刚继帝位不久的明宣宗,以一场御驾亲征,避免了靖难之役在自己身上重现。
朱高煦投降之后,宣宗为表示对于宗室的宽容,仍然按照以往制度供给其饮食衣服。
而朱高煦被锁在城内,有一天,宣宗视察的时候,朱高煦出其不意伸脚绊倒宣宗。宣宗于是大怒,命大力士构铜缸覆盖他。铜缸重有三百斤,朱高煦仍然有力顶起,于是宣宗命积炭缸上如山,然后燃起炭火,瞬间火烧铜融,朱高煦遂死,之后诸子均判死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