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一根金条等于现在多少钱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4-05-02
《潜伏》由孙、饰演,曾风靡全国。剧中他们假扮情侣,潜伏在国民党内部。最后他们假戏真做,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在蒋介石战败后,他带走了许多著名的官员,包括孙扮演的。
在登机前的一刻,余则成有很多话想对崔萍说,但因为周围都是国民党特务,他们什么重要的话都说不出来。这时,余则成把手放在背后,学着啼叫。乍一看,这是余则成逗他的妻子笑!翠萍也很配合地被余则成逗乐得花枝乱颤!但两人早已达成了无需言语的默契。
崔萍明白,余则成是在告诉自己,“别忘了家里鸡笼里重要的东西。”余则成走后,崔萍立即回家取出鸡舍里的重要东西,包括27根金条和许多机密信息。建国后,崔平没有把这些金条据为己有,而是全部交给国家作为党费。
与蒋介石相比,他在撤出台湾省时也拿了很多金条,而不是当时发行的纸币。可见金条在民国时期是硬通货。那么现在民国的一根金条多少人民币?
民国金条有两种,一种是十二条,俗称“大黄鱼”,一种是一两条,叫“小黄鱼”。到了民国,单位换算和现在不一样。现在一斤等于10两,一两等于50克。民国一斤等于16两,一两约31.25克。
这样算下来,大黄鱼约312.5克。按照一克350元人民币计算,一条“大黄鱼”大概要10万人民币,一条“小黄鱼”大概要1万多人民币。所以如果一根金条,如果从民国放到现在,好像升值不多!但是购买力呢?我们可以对比一下民国时期纸币和金条的购买力。
民国可以说是一个非常混乱的时期,军阀混战,社会动荡。根本没有统一的货币,通货膨胀非常严重。当时甚至出现了用两个蛇皮袋纸钱买一盒火柴的现象。在这样的情况下,大家都不愿意用纸币,都说“乱世黄金”,所以稍微有点能力的家庭,这个时候都会准备一些黄金。
当时特务头子戴笠被通缉,要用大量纸币买官。不料,戴笠一本正经地说:“官位可以买卖吗?”还有一次,一个人提了一筐鱼进来,鱼下面却是一排排的“大黄鱼”。这个人极其灵活,一边对戴笠说着奉承的话,一边似乎不经意地把活鱼下面的“大黄鱼”指给戴笠看。
戴笠瞟了一眼后,一丝不易察觉的笑意浮上了他的脸庞,他立刻将那人迎了进去。不久之后,这个人得到了一份很好的工作。似乎在戴笠眼里,不是“官位”不能买卖,而是用当时的“纸币”买不到。
当时,国民党财政部长宋子文发行了大量纸币,并自己囤积了大量金条。他还跟家里人说,不怕什么涨价,反正我们家“大黄鱼”多。关心自己“中饱私囊”的不止宋子文一人,可见当时国民党内部的腐败程度。
民国那个时期,10两金条能买多少东西?按照现在的价格可以兑换300或者400大洋,一根1倍的金条可以兑换30或者40大洋。那时候像祥子这样的车夫,拼命拉车,一个月能挣五块钱。而这五块大洋很可能养活一家人一个月,可见金条的购买力是很强的。
一条“小黄鱼”可以买两亩地。当时鲁迅用三条“大黄鱼”在北平买了一个四合院,相当于900大洋左右买一个四合院。再来看看现在北京的一套四合院,反正也要几千万!俗话说“盛世古董,乱世黄金”,正是因为民国时期,国家内忧外患
结论:在这样的乱世,政府无法为具体的纸币信用背书,物价快速上涨,通货膨胀凶猛。黄金作为硬通货受到人们的喜爱不足为奇。有点能力的人会买几条“黄鱼”放在家里保值。在当今盛世,你会买黄金保值吗?
相关问答: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