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曲红楼终悲凉——论刘姥姥评价黛玉书房之深意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29
【摘要】:《红楼梦》中的刘姥姥,在全书有着引领情节发展的作用,红楼梦第40回,刘姥姥评价黛玉书房,在学术界中有着不同的观点,一般认为,刘姥姥在暗讽林黛玉“不务正业",本文尝试提出新的观点,刘姥姥在为林黛玉及贾府的命运而叹息,刘姥姥早已看透贾府最后结局,刘姥姥第二次来是为了“度化”有缘人的。本文从刘姥姥在全文中形象、刘姥姥进大观园参           

观的目的贾府落败原因等方面进行阐述,分析刘姥姥这句话含义

【关键词】:《红楼梦》;刘姥姥;林黛玉;书房;贾府

《红楼梦》第40章,刘姥姥二进大观园,贾母拉着他逛园子,到林黛玉的闺房时,刘姥姥见了林黛玉,夸书房却不夸林黛玉的天姿及才情,只说“这哪像个小姐的闺房啊,竟比那上等的书房还要好”最后又和贾母去看了薛宝钗、惜春等人的闺房才做罢休。

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刘姥姥是一个无知的乡下农妇,是一个丑角,所以他夸林黛玉书房只是因为没有见识。这样解释看似说的过去,又有许多地方不够合理:刘姥姥若只是觉得林黛玉书房极好,为何要上下打量黛玉一番才说呢?林黛玉既有惊人的姿色又有才情,可为何刘姥姥却避人不谈呢?刘姥姥若只是一个丑角,那为何“随口乱编”的故事会和贾府中的人如此之贴合呢?若只是普通角色,曹生让这样一个“丑角”多次出现的目的又在何呢?我们需要进一步分析。

一. 刘姥姥在全文中的形象

首先我们要从刘姥姥形象入手,我们若假设刘姥姥只是一个普通的丑角,那刘姥姥讲的茗玉的故事为何会和林黛玉的命运结局如此之相似?再回想黛玉母亲的名字中有个敏字就能想到,茗玉其实就是黛玉,茗玉一到十七岁就死了,茗玉满腹诗书,茗玉给人的清高之感,这其实就是活脱脱的黛玉啊,由此可见刘姥姥在全书中的作用肯定不只是一个丑角,再看刘姥姥的其他行为便觉得通透许多,比如刘姥姥给巧姐取名单字巧,这无疑暗示了巧姐最后不会死而是可以靠自己活下来,巧姐的判词留余庆“留余庆,留余庆,忽遇恩人,幸娘亲,幸娘亲,积得阴功。劝人生,济困扶穷,休似俺那爱银钱、忘骨肉的狠舅奸兄!正是乘除加减,上有苍穹“其中也有提到刘姥姥,种种迹象表明刘姥姥绝不止是曹雪芹随意安插的一个人物,她已经不仅仅只是一个大愚若智或幽默的妇人了,若有谁能得风月宝鉴必能看到刘姥姥的背后是一世外高人,既是如此刘姥姥评价黛玉的书房也绝不会如此简单。

二. 贾府的败落原因

然后便要从贾府当时风气进行分析,贾府中书房虽多,可贾府上上下下却几乎没有人真正读书,贾政的书房是用来和不学无术的请客们空谈,打发时间,贾琏的书房是用来方便他和女人约会,贾赦是用来想怎么说服大老婆让自己娶小老婆,贾宝玉也有书房,可他整日和女孩们玩在一起,在书房里的时间寥寥无几,总的来说荣国府的书房虽多,可最大的共同特点便是不是用来读书,只是摆设,真正用来读书的只有潇湘馆这个闺房。贾府的小哥儿小姐早在贾府先人攒下的富贵里沉迷了,不思进取,只愿当米仓里的米虫,殊不知再大的富贵,若是只顾享乐迟早会散去。

贾府的男人没有承担责任的壮志与豪迈,贾宝玉极具天赋,可却不喜学习,偏偏喜欢女孩子的胭脂水粉,就连他的房间也让刘姥姥觉得是哪位娘娘的宫殿,贾府上上下下的公子哥无人想着要承担起贾府的重担,只知及时行乐,反观贾府的小姐,林黛玉满腹诗书,明明是女孩子的闺房,却堆满了书籍,她是为了读书而读书,实在是是贾府的一股清流。

再联系刘姥姥在全文中的形象,那句竟比那哥儿的书房还要好的意思一便是在为贾府的命运而叹息,刘姥姥知道哥儿们的书房自是比黛玉的闺房华丽得多,可他们的书房却早已没了书房的价值,把林黛玉的闺房当成书房,把贾宝玉的房间当成娘娘的宫殿,这何尝不是一天大的讽刺

三.刘姥姥夸黛玉书房的目的

刘姥姥二进大观园,表面上是为了报答贾府,实则却是为了“度化”有缘人的,一看到惜春上下一番打量,便说姑娘怕不是神仙托生的吧,神仙不可与人成婚,刘姥姥看破却只得用这种隐晦的语言说出来,当听说惜春会画画后,又变着法儿使贾母叫惜春画画,使惜春看透了亲情,也使她一脚踏入空门,质本洁来还洁去,最终活了下来,刘姥姥对黛玉为何只夸书房不夸人,是因为她看透了黛玉的命运无法夸出口,在那个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时代下,女子可以有才,却不能露才,源泉自盗,山木自寇,黛玉最后“玉带林中挂”,吊死了,固然是所处的环境凶险,但最根本的是,黛玉不该把富贵、美貌、才艺等展现于人前,她太优秀,招致了权贵的垂涎,这才是取祸之源,刘姥姥其实也是在暗暗提醒林黛玉不要露才,在刘姥姥这个高人眼中,黛玉真正值得夸赞的,是她书香门第的家传,其他的富贵、容貌等,只是招致祸患的祸根,黛玉虽满腹才情,聪明伶俐,却是一位女子,在那个悲剧的时代,最终只能像柳絮一样飘摇。

刘姥姥无比聪明,一曲红楼终悲凉,刘姥姥早就已说透了一切,黛玉、惜春、巧姐……他们的的命运,时代的悲哀,谁又能懂那一把辛酸泪……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