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氏——宣宗朱瞻基皇后是如何多年后坐上皇后宝座的?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9-04-13

孙氏出身低微,是永城县主簿孙忠的女儿,自幼长得如花似玉。朱瞻基被立为皇太孙时,已13岁,成祖打算为其选妃。热心的彭城夫人为讨好皇帝。便推荐孙氏为太孙妃的候选人。成祖传旨选孙氏进宫,年仅10岁,孙氏便令在宫中抚养,册立太孙妃之事暂缓。永乐十五年(1417),皇太孙已19岁,成祖下令由司天官为其选妃。司天官经占卜后,认为应当在济河一带求佳女,于是济宁人锦衣卫百户胡荣的第三个女儿胡善祥便被选中。成祖见胡氏文静、端庄、贤淑,便册为太孙妃。彭城夫人见太孙妃被胡氏所夺,立即人宫启奏成祖,请他改命,册立孙氏为太孙妃。成祖认为册立胡氏为太孙妃诏书已经下达,岂能轻易收回,为了给彭城夫人面子,便立孙氏为太孙嫔。

成祖永乐二十二年(1424)去世。皇太子朱高炽登上皇帝位。史称明仁宗。仁宗册立张氏为皇后。长子朱瞻基为皇太子,太孙妃胡氏、太孙嫔孙氏也顺应成为太子妃、太子嫔。彭城夫人是个认死理的人,她对孙氏未能选作太子妃之事一直耿耿于怀,当她女儿张氏成为皇后之后,便在张皇后面前喋喋不休,怂恿皇后废胡氏、立孙氏。张皇后贤明又有主见,任她母亲如何怂恿,只是默然不答。其实,张皇后一向喜欢文静端淑的胡氏。

明仁宗宣德元年(1426)病死。皇太子朱瞻基即位,史称明宜宗。尊张皇后为张太后。在妻,妾之间,朱瞻基宠爱的是太子嫔孙氏。按程序例册太子妃胡氏为皇后后,立即又册孙氏为贵妃。明初定制,册皇后用金宝金册,册贵妃有册无宝,宣宗竟不顾祖制。专门下诏尚宝司,另制金宝,赐给孙贵妃,使她享受同皇后一样的待遇。在后宫中,孙贵妃的地位同皇后几乎不相上下,一样尊贵无比。

宣德三年(1428)。宣宗朱瞻基眼见自己年届30岁,尚无子嗣,不免忧心忡忡。一天,他同宠妃孙氏愁容满面地说起这桩心病。孙氏对此事早有察觉。并做了一番部署,只是时机并未成熟,未敢提及。今日见皇帝巳开口,立刻慌忙下跪,作出一番羞涩之态。娇声奏道:“臣妾常蒙陛下寸露承恩,近一个多月来觉得体内有异常征兆,红潮不至,莫非已怀麟儿不成?”宣宗大喜过望。亲手把她抱了起来,又以双手合掌祈祷上天保佑,让贵妃早产子嗣。激动之余,他竟毫无顾忌斩钉截铁地对孙氏许诺说:“如若爱卿生下男儿,朕当改立爱卿为皇后!”

过了8个多月,居然生下了一个皇子。宣宗听到喜讯后,急忙赶至贵妃宫中。见儿子方面阔嘴。啼声响亮,不由心花怒放,当下亲为取名祁镇。宣宗从贵妃宫中出来后,为庆贺他有了皇子,立即传旨大赦天下。

杨士奇招到文华殿,说:“朕废后意已决,卿须为朕想一得当办法。”杨士奇再三推辞。无奈宣宗再三要求,杨士奇最后竟出主意:“不如借着中宫有病,由陛下向她言明圣衷,促使她主动让位于贵妃。这样进退合乎礼,皇上对她的恩礼却不见衰减。”宣宗高兴得连连点头。

宣宗把杨士奇劝胡皇后退位的主意告诉了孙贵妃,狡猾的她却不露声色。病中的胡皇后对宣宗来探望自己很是高兴。然而,她根本想不到宣宗此来竟是让她自动辞去皇后。君王薄情。自己多病,且又无子,软弱的她既无力抗争,更无法夺回君王的恩爱。只得面对现实,强作笑容地接受了这道残酷的旨意。宣宗又召见杨士奇,去劝胡皇后自动退位,废后之事定了下来。

宣宗迅即布置,先立祁镇为皇太子。后又起草中宫让位诏书。颁行天下。孙贵妃实现了多年的皇后梦,在虚伪推辞一番之后,欣然接过皇后册宝。

朱瞻基宣德九年(1435)病逝,皇太子朱祁镇即位,称明英宗。英宗尊张太后为太皇太后,孙皇后为皇太后。孙氏这个后宫中嫔妃争斗的强者,自己生不出儿子用奸计把宫人生的儿子冒充自己所生。骗取宣宗当上了皇后皇太后。34年之后于英宗天顺六年(1462)病亡。

详情
    官方电话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