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从叫“妈妈”改喊“妈”,一字之差,包含着孩子三个心理变化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23

说来也神奇,“妈”这个字的发音在大多数地区都几乎是一样的,对于小孩子来说,这是最简单也是最容易学会的的一个发音,而这简单的一个发音却让所有的母爱都值得。但是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呢?孩子在小时候的都是叫“妈妈”,而长大后却更多的是叫“妈”,虽说只是一字之差,但是听起来却怪怪的。

在前两天,我突然发现了我孩子称呼我时叫的是“妈”而不是“妈妈”,我已经想不起来孩子是从什么时候改变的称呼,但是,在我的印象中,孩子从来都是叫我“妈妈”,而不是“妈”,细想之后,我发现我称呼我的母亲也是单字“妈”,难道说这是长大后的自然现象吗?

我是一名90后父母,在我们那个年代,大多数都还是用方言来称呼妈妈的,不过发音也很相近,但从我记事开始,我就是叫“妈”的。记得当初我隔壁家邻居,她从小就是称呼“妈妈”,甚至到初中后依旧如此,还记得我们还因为这个笑过她。但是现在想起来,她和妈妈的关系一定很好吧,不然“妈妈”这两个字怎么叫的出口呢?

仔细回忆起来,也确实如此,她和妈妈就像是两姐妹一般,放学回家甚至还有拥抱,而平时一起散步啥的两人也总是手牵手的,脸上丝毫没有尴尬,这在我小时候,是很特立独行的行为。再想想自己和母亲的相处,除了称呼少了一个字,似乎已经太久太久没有做出过牵手、撒娇等动作了,或许问题真的出在了称呼上,或者说称呼是个导火索。

虽说只有一字之差,意思也是一样,但是已为人母的我亲身体会了其中的不同。孩子称呼"妈妈"显得更为亲近一些,其中也包含孩子对妈妈的依赖,诉说着孩子对母亲的爱。而孩子称呼“妈”,似乎这个字就成为了一个称呼而已了,对比起来,似乎母子之间有一定的距离感。



1. 孩子自我意识成熟

随着孩子长大,孩子的自我意识渐渐成熟。孩子开始有自己的秘密、自己的想法、自己的社交,而在孩子看来,一直叫“妈妈”会显得幼稚,而随着孩子越大,“妈妈”这个两个字就越难启齿,开始从只有呼喊是叫的“妈”,到后来随其自然的只称呼“妈”。而这个变化,也告诉我们父母,孩子真的长大了。

2. 孩子渴望长大、独立

相信每个人在小时候都渴望过长大,希望自己可以快点变成一个成熟的大人,希望自己可以尝试独立,比如说孩子非常希望可以独自生活,不再需要父母的照顾和看护。而这时的孩子或许已经进入了青春期,除了不好意思称呼“妈妈”之外,孩子也更想跟你证明自己的能力,从而从称呼上发生了改变,也间接的告诉了父母需要放手了。

3. 亲子关系出现间隙

而最为明显的问题就可能是亲子之间的关系出现了间隙了,因为随着孩子逐渐长大,亲子之间的矛盾会越来越多,比如说父母强制要求孩子学习、上课、去培训班,而又不听从孩子的意见和看法,那么孩子心理自然就会产生不满。还有就是最为简单的一个问题,那就是孩子和父母之间的代沟,影响到了孩子和父母之间的关系,从而孩子对于父母的称呼便不再那么亲切温柔了。


孩子的变化无疑也是给父母的信号,父母也应该及时作出改变,比如说孩子大了,父母可以适当的放手,给孩子独立的空间。适当的让孩子为家庭做些贡献,让孩子获得成就感,适当的听取孩子的意见,维系亲子之间的关系。最后,其实不管孩子是叫“妈妈”还是叫“妈”,都是最好听的称呼,并不存在好坏之分。

今日话题:你家孩子是叫你“妈妈”还是“妈”呢?你又是如何称呼你的父母的呢?欢迎下方留言。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