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个回答 2016-05-16
“早期儒学”是指孔子与孔子弟子共同创立的原生态儒家思想。大致时期是从春秋晚期到秦汉时期(董仲舒提出“天人感应”之前)。主要代表人物是孔子、孟子、荀子。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都发生了剧烈的变化、在这样的形势下,涌现出了一批杰出的思想家。他们相互争辩,相互学习,各自提出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生的主张,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
孔子,名丘,字仲尼,成生在诸侯纷争、社会动荡的春秋时期。面对乱世,他提出“仁”与“礼”的学说,希望统治者“克己复礼”,推行“德治”,从而在人人道德自觉的基础上建立一个礼乐文明的社会。他注重政治与人事,对鬼神持敬而远之的态度。
孔子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曾率弟子周游列国,各国君主均未采纳他的主张。孔子晚年专注于教育和编订文化典籍。孔子开创了中国古代私人讲学之风,据说有弟子3000人。他主张“有教无类”,把自己的思想主张贯彻到教育活动中。孔子从礼、乐、射、御、书、数六个方面来培养学生,注重人的全面发展。
孔子去世后,其言论被编撰成《论语》一书。孔子的学说影响很大,他开创的学派被称为儒家学派。儒学以《诗》、《书》、《礼》、《易》、《乐》、《春秋》为基本文献,这六部书也被称做“六经”,其中的《乐》后来亡佚了,就成了“五经”。
孟子是战国时期儒家的代表,他继承了孔子的学说。他提出道德规范有四种,即仁、义、礼、智。他认为大丈夫应该做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他发挥孔子的“德治”思想,提倡“仁政”学说。他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学说,这一“君轻民贵”的原则成为中国早期民本思想的基础。
荀子是战国末期儒家的代表人物,曾经三次在著名的“稷下学宫”担任“祭酒”。荀子广泛吸收各家思想的精华,丰富了早期儒家思想的内容。在天人关系上,他一方面强调“天行有常”,另一方面又指出人道有为,提出了“制天命而用之”的重要思想。荀子对儒家关于“礼”的思想进行了深入探讨。他认为,学习的最高目标是把握“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