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田玉神灵观的载体——神器-和田玉资讯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4-08-06
和田玉的利用随着时间的发展逐渐扩大,从最初的本地区使用,逐步扩展到了更广泛的地区。对于和田玉产区的认识,可以根据不同的定义,局限于现今和田市的白玉河和墨玉河,也可以扩展到整个昆仑山脉,甚至更广泛的地区,包括青海格尔木和祁连,甘肃的临洮、榆中之间的玉石山等玉矿点。
从考古学的角度来看,新疆新石器时代、青、甘、宁以及陕西西部的大地湾仰韶文化(距今6000年)、马家窑文化(距今5200-4200年)、齐家文化(距今4200-3800年)等广大区域,都有着和田玉的使用痕迹。大地湾仰韶文化遗址出土的玉器,主要以仿斧形的小件玉器作为装饰品。马家窑文化出土的玉器包括石笄、环、镯、斧、铲,其中一些细长圆首的圭形器可能是礼器,具体功能尚不明确。齐家文化出土的玉器数量超过千件,主要类型包括琮、璧、环、钏、璜、联璜环、多孔刀、圭、斧、玉锛、铲、牙璋形器、凿、凿形器、纺轮、块、珠、管等。这些玉器多位于尸体上或下,也有抱在双手之间,加工工艺较为简单,可能是殓尸玉,因此其加工工艺大多简单粗糙,给人以未完成半成品的印象。
在和田玉产区,巫教盛行,人们为了以玉事神,琢磨了大量玉神器。这些玉神器的主要类型包括琮和璧,这两种玉器原本是东越玉神器,但从齐家文化琮、璧的器型来看,逐渐趋向简化,以素器为主,加工粗糙,器型不规正,也给人以半成品的感觉。然而,玉质较好,白玉、青白玉较多,也有糖玉。在目验摩裟时,渐渐地被其温润、莹泽、细腻、坚韧的玉质所感染,久久不舍得放下。这让人联想到,齐家文化先民们是否也如爱玉如癖、崇玉敬神,因此重视其质色而不计较加工工艺的精糙,只要不碍玉神物的灵性和玉神器的神性,便不介意其碾磨上的优劣。
古羌人是最早认识和田玉优越性的鉴赏家和磨玉人;他们也是和田玉最早的发现人、采集人和运往外地的和田玉贾(商人);他们也是和田玉的第一代鉴定师。琮、璧原本是东越玉神器,也是东越玉文化的代表性典型玉神器。而齐家文化群体土著玉文化中不见有琮、璧等玉器,显然是受到良渚玉文化的外来影响而磨制的,属于传播输入移植型玉器,传播主体应为良渚文化人群,很可能是在公元前4300年-4200年由于洪水泛滥,海水倒灌,水平线提高,良渚文化区域遭到不可抗拒的严重洪灾,而仓皇出逃奔向四方,其中一支带玉神器辗转流离,终于到达西北黄土高原,落脚之后将琮、壁玉神器及其巫术文化一起传给了开冢文化地区。
至于其传播线路,迄今可知的就是从余杭至安徽合肥肥东区,甘肃东部天水师赵齐家文化墓葬出土一琮一璧,静宁县后柳沟四璧四琮祭祀坑等几个点。估计良渚文化群体向西北传播可能是从余杭出走至合肥经河南、陕西到达天水,也可能经历了非常曲折的甚至迂回的路线方到达了齐家文化区域。
1. 琮:静宁县后柳沟三璧四琮发现于齐家文化祭祀坑内,原为四璧四琮,出土后璧流失一件,现余二件。此四琮中仅在外方内圆这一基本结构上与良渚文化玉琮一致,均为高身琮,二件为素琮(Y0015,Y0014),另二件仅饰弦纹。
2. 璧:大型玉璧始见于良渚文化,圆形规整、平面小孔。多用围岩制造,传至各地,齐家文化玉璧是其嫡传,载于《周礼》,功能转变成为用于祭天的信符。齐家文化玉璧,完整者为圆形,断面等高,有的一头稍高呈楔子状,但其器表面均为平整,无凹凸起伏现象。孔较小,孔1:肉4,一般均为孔1:肉2。前者更近似良渚文化玉璧。前述静宁县后柳沟出上玉璧均为小孔璧,有的也留下了切割痕,有的表面光洁没有工艺痕迹。仅在厚度上略显较良渚文化玉璧稍厚,可谓得良渚文化玉璧之正传。凡齐家文化玉璧均可视为祭神所用的玉神器。
3. 玉圆形器:玉有孔饼形器此类器物祖型有近圆形、椭圆形和近方或近长方形,将其四角抹圆成为圆形器,但其表面作磨砻处理,呈平整状,这一点与壁形工艺一致,也有的一面呈高低凹凸起伏状,另一面是平整的,另有其器整体呈凸弧状,面分SrJ出现凸弧和凹弧状。这种玉器我主张应与璧加以区别,不能称为璧,暂且称为圜形器为宜。或称玉有孔饼形器,亦未尝不可。其功能亦可能是供尸主灵魂以食的神明之器。
4. 玉环:此环包括《周礼》界定的肉好相当的环和好倍于肉的瑗两种。断面呈扁平状和圆条状、扁圆条状两种。前一种可能是佩饰,后一种可能是镯。玉环是装饰用品,可佩亦可戴在手腕上,过去习惯于说是装饰用玉,现在考虑到凡殉有玉环的尸主,生前并非等闲之辈,不是巫觋就是有权势的特殊人物。我想如果确为巫觋所佩戴,实不可视为装饰器物,应是事神、媚神时不可或缺的一种兼有装饰和某种信息的玉神器。
5. 玉璜:璜《说文》释:半璧也,呈扇面形,这是典型的璜形。在史前东南江浙皖等地出土的玉璜为条形、扇面形,后期扇面形璜渐增并成为璜的主要形式。璜为颈饰,由单一的璜颈饰到配以珠坠串饰以及琏、璜、琚、琏、冲牙等多种配件多种材料组合而成的杂佩。佩饰玉璜的尸主,生前也都是一些上层人物,而不可能是一个群体中的普通成员。单纯地为美而佩戴玉璜者固然有之,但总有一种功利驱使他(她)们佩戴的。如果为巫觋佩以事神的话当然这璜也就是玉神器,至少可能是为媚神所用的玉器。也不能完全排除其中所蕴含的事神用的特殊信息,不过这是我们很难区的,故以墓主身份而定。
6. 联璜璧:此种璧是用二件扇面形璜(有璧、环、瑗三种截断面),玉璜的两端各钻一孔或二孔,用线缀连起来组成一完整的璧或环瑗形器。我认为是玉材贵重不敷应用时将边角小料制成璜形再连缀成璧,这种工艺当今玉器界称为小材大作。这种联璜璧见于花厅、章邱朝墩头下靳、芦山峁等地史前文化,延续到殷妇好、西周侯马及凤翔等地。璜由二片至六片串连成一璧,齐家文化联璜璧较多,往往被认作齐家文化的代表性玉器。近来台北故宫博物院杨美莉小姐根据漠北草原地出现石围圈墓认定此种联璜璧为玉围圈。不论从其为小材大作联璜璧角度或玉围圈角,度都堪称为玉神器,也就是它们都是巫觋用以事神、媚神的玉器,而不是日常的装饰品。玉圭、玉多孔刀也是齐家文化代表性的玉器,是非常重要的,可以肯定其并非生产工具,但其具体功能尚待认真研究,似不宜强定为玉神器。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