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工人的心酸:连陪伴孩子的时间都没有,还谈什么教育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23

“有工作的地方没有家,有家的地方没有工作,他乡容纳不下灵魂,故乡安置不了肉身”!


于是我们背上行囊,背井离乡,撇下父母和年幼的孩子,在陌生的城市里寻得一份工作,每天为了碎银几两,慌慌张张,匆匆忙忙。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你有多久没有陪孩子一起谈过心了!


你有多久没有闲下心来,陪家人一起欣赏过头顶的这片星空!



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我们被裹挟着不断向前,每天奔波于单位和宿舍之间。


现在很多工厂都是两班倒,白班夜班来回轮,工人们透支着自己的身体,有时候一天的工作就耗光了我们所有的精力,只留下疲惫的身躯和空洞的眼神,根本无暇再顾及其他!



为了房子,车子,孩子……,我们拼命努力着,奔跑着,当有一天发现孩子跟自己不亲了,父母也一天天老去,可仍然改变不了自己的命运,还是停不下奔跑的脚步!


不是我们不想停,是我们不敢停。停下了,生活就无法维持。停下了,就会被 社会 淘汰。


有多少父母把孩子丢给了爷爷奶奶!


有多少曾经的留守儿童,如今让自己的孩子也成为了留守儿童


都说“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什么是起跑线


我认为父母的陪伴和良好的教育才是孩子真正的起跑线。


孩子性格的培养,心理 健康 ,学习成绩又怎么能离得开父母。

可是很多父母都不在孩子身边,又怎么去教育!


爷爷奶奶他们那个年代接受的教育与现在相差了五六十年,他们的文化程度,思想观念等,又怎么赶得上当今 社会 的发展形势。


在这个大环境下,每个人都不得不跑起来,包括老人和小孩,现在的小孩子虽然看起来无忧无虑,但却少了我们那时候的那种快乐。而老人为了能带好孙子,不得不去接受一些新的事物。


很多父母想的是:只要孩子能平平安安,健 健康 康就行,没敢奢求别的。可是在这个竞争激烈,优胜劣汰的 社会 ,孩子的将来大概率不还是和我们一样吗?这不就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


很多人刚开始出来打工是迫于生活的无奈,或者只是想过渡一下,赚一点本钱后,再去干别的。可是打着打着,两年,五年,十年,二十年后还在工厂里!

为什么?

因为已经被工厂“ 体制化 ”。

从不习惯,变成习惯,再到依赖,这就是体制化。

就像电影《肖申克的救赎》里面的监狱高墙一样,一开始人们会讨厌它,反抗它,然后慢慢的就会适应它,最后时间一长,发现已经无法离开它!


刚开始踏入 社会 时,多少人雄心万丈,志气满满。时间一久,又有多少人被环境慢慢改变,逐渐开始适应了这种生活,已经没有勇气再去改变这种环境。


外国人说我们年轻的时候喜欢拼命赚钱,到老了就拼命用钱保命!这话说得是真没错,可很多人还没等到老,就已经开始用钱保命了!



工厂里的一些特殊工种,比如喷油,喷粉,打磨,抛光等。这些很明显会对身体造成直接的危害。一不小心得个什么病,老底掏空不说,还得欠一大笔外债。最近朋友圈总是刷到“水滴筹”的信息,看着心里真是五味杂陈!


选择打工更多的是一种无奈,但不管做什么,身体都应该是第一位,有好的身体才有可能有好的生活。别到最后钱没赚到,家没顾到,身体还拖垮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