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偷东西怎么办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5-27

孩子偷东西怎么办

如果孩子偷东西怎么办呢?我们都知道偷东西当然是不对的,这种行为违背了做人的原则,长大了偷东西是会犯法的,会让孩子养成一种不劳而获的习惯。但作为家长,我们应该要知道如何引导孩子解决这个毛病。现在来了解更多的孩子偷东西怎么办吧!

孩子偷东西怎么办1

孩子偷东西在儿童早期是个较为常见的现象,很多家长初次发现孩子有偷窃做法的时候,都会感到惊讶,气急败坏,严厉教育,生怕自己的孩子会养成这种不良的习惯,在长大之后,害了别人也耽误了自己。然而,家长一些过激的做法反而会有不良影响。孩子偷东西,您要学会这样教育:

在您发现孩子偷窃之后,气愤的怒火常常喷出,根本得不到好的效果。我们希望家长首先要保证自身不处于愤怒、失望和吃惊的状态,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要随便给孩子贴上“小偷”的标签,也不能疏忽大意,放任不管,冷静下来,在开始您的教导工作。毕竟在儿童时期的盗窃很少会有严重的问题,您应该首先考虑到孩子偷东西的意图是什么。

一些孩子看到别的孩子去买糖果或去看电影,而自己没有足够的零花钱,偷拿了爸爸妈妈的钱,家长要首先反省自己是不是经常无理拒绝孩子的一些正当要求,如果是,就应尽量提供适当的零用钱;若是孩子无理取闹,要将孩子的兴趣转移到经济条件允许的事情上来。一些独生子女常常会分不清道德的底线,他们以自我为中心,认为自己的任何要求都应立刻得到满足,做事没有计划,不顾后果,也弄不清借与偷的区别,这种心态,我们可以给予理解,但是偷窃的行为家长也要及时纠正,对这种情况,父母要向孩子讲清其行为的后果,灌输正确的道德观念。而一些常常被家人忽视的孩子,更有可能养成偷窃的习惯,这样的孩子大多因父母疏于照顾,为了引起父母注意、填补失去父母疼爱的空虚而去偷窃。这时父母要多给孩子一些关心,努力去了解他们。当然,还有些冒险心里旺盛的孩子,试图通过盗窃来证实自己的能力,家长最应该做的就是纠正这种幼稚的.想法。孩子生活在家长身边,如果家长都不能安分守己,贪图小便宜,孩子也就会顺手牵羊,激进模仿。

孩子偷东西是坏习惯,家长应该对这些孩子给予充分的关心和认识,在经济上给予孩子适当的补贴,在道德层面上给孩子灌输正确的观念,在心理上给予孩子亲情的温暖,在为人父母上一定要检讨自身做出榜样,面对孩子如此幼稚的做法,您要及时将孩子偷盗的东西物归原主并让孩子主动道歉,让他从心里明白偷窃是不正确,不道德的行为,自然就会改正。

孩子偷东西怎么办2

(一)儿童偷窃行为的诸多原因

第一,儿童无法控制自身行为。

较为年幼的儿童在自控方面存在一定困难。哪怕他知道偷窃是不对的,他也有可能拿走某样东西,这仅仅是因为他无法控制自己。家长必须培养孩子通过诚实方式获得所需之物的能力。与此同时,父母也必须将物质诱惑最小化。

第二,儿童的基本需求没有获得满足。

对于没有经济能力的儿童来说,他的衣食住行都要完全依赖自己的父母。倘若孩子感觉自身需求没有得到满足,他最终会选择自己动手。最为简单的解决之道莫过于 “自取所需”。

人的需求源自主观思想。尽管父母可能觉得小孩子不会追求物质方面的东西,但这不代表孩子真的没有要求。譬如,如果他学校的朋友都有零花钱,他自己肯定也会想要。如果孩子没有零花钱,即使其他方面应有尽有,他也会觉得若有所失。如果禁不住诱惑,这种类型的孩子很可能会偷钱,只有这样,他才能和大家一样都有零花钱。

第三,儿童需要更多关爱。

孩子觉得生活里缺乏情感和关爱——这可能是儿童偷窃行为更加普遍的诱因。如果小朋友的情感需求无人问津,他们内心深处会觉得空虚,就有可能通过偷窃来填补这份空白。有偷窃习惯的儿童通常比较孤独,在学校人缘一般,与朋友相处也会有问题。他们缺乏表现自身感受的渠道和机会。

许多孩子没有得到他们想要那种关爱。他们觉得没有人爱自己,或者认为父母不关心自己。这可能是真实情况,也可能是孩子的臆想。笔者在《如何改善儿童行为》里曾经提到,相对于家长关爱的多与少,孩子如何感知这份关爱更为重要。无法感知家长关爱的孩子有可能将情感需求转化为物质欲望。偷窃成为他们表达不满以及需求满足的方式。

第四,儿童希望主宰自己的生活。

儿童对于自身弱点有着非常强烈的意识。他们缺乏对主宰自己生活的能力。部分孩子在这方面确实有困难。如果孩子的依赖感觉出现了问题,他们可能会进行偷窃,只有这样才能获得控制感或者反叛感。

第五,来自同龄人的压力。

年龄较大的青少年喜欢模仿朋友们的行为。如果他和一群通过行窃来寻求刺激的孩子混在一起,为了成为团体的一员,他也会加入偷窃行列。有的时候,孩子偷东西可能是为了向伙伴们展示自己所谓的勇敢。如果孩子和一群不良少年纠缠不清,家长需要采取很多具体措施。这方面可以参考《青少年交友不慎应该如何应对》这篇文章。

(二)如果怀疑自己的孩子有偷窃行为,家长应该怎办?

第一,保持冷静。

不要反应过度。虽然孩子发生了偷窃行为,这不意味着他变成了小偷或是朝着犯罪生涯一路狂奔。偷窃行为和孩子的其他错误实际上没有任何区别。

第二,不要认为孩子在故意作对。

获得关爱是儿童偷窃行为的动机之一。如果家长认为孩子从自己那里偷东西是故意跟自己对着干,孩子进行偷窃的动机会就进一步强化。

第三,不要责骂孩子或者与其当面对峙。

这点需要特别强调——家长必须当场捉住孩子的偷窃行为,只有这样,其中的道理才能不言自明。

绝对不要通过间接证据与儿童进行对质。这样做只有两种结局:第一种,孩子欺骗家长或被迫撒谎,第二种,他们承认自己的偷窃行为。倘若孩子承认错误但家长却惩罚了他,家长就向孩子灌输了“撒谎也值得”这种观念。两种情况都会令家长在解决问题时陷入僵局,因此,间接证据是毫无用处的。

从他人那里听说孩子有偷窃行为对于解决问题也是没有帮助的。假若孩子对此表示否认,家长也不得不相信他的说法。如果家长提出质疑,就等于向孩子表明自己不信任他。

没有什么事情比知道父母不相信自己更能怂恿一个孩子变得不诚实。如若孩子承认了错误,家长就不能惩罚他。

即使家长完全确定自己的孩子存在偷窃行为,责骂孩子也不是明智之举。比方说,家长查看自己的钱包,发现昨天刚从银行取的50块钱不见了,结果却在收拾孩子的换洗衣物时找到了藏匿其中的崭新钞票。但是,家长并没有当场捉住孩子的偷窃行为。有很可能是别人丢了一张崭新的50块钱,而孩子碰巧捡到了。也有可能是家长不小心把钱弄丢了,正好被孩子拾起来了。除非家长目睹小孩子从钱包里翻出并拿走了50块钱,否则就不能算发现偷窃行为。

第四,确保孩子知道自己的所作所为是错误的。对于较为年幼的儿童来说,这点尤其重要。

(三)当捉住孩子的偷窃行为时,家长应该做些什么?

不必要求孩子进行解释,只需告诉他不可以随便拿走别人的东西。令人厌烦的陈腐说教要不得,举些简单例子就足够了。

例如,“偷东西是不对的。你肯定不希望别人拿走你的玩具。所以你拿走别人的玩具就是做错了事情。”

绝对不要在言辞里暗示孩子的品行不端。偷窃是不良行为,但孩子本身是可爱的。千万不要用“做贼”、“撒谎”、“骗子”之类的词语来形容自己的小孩,你绝对不会希望他成为这种人的。当你给孩子贴上某种类型的标签时,他也会逐渐向着这方面发展。

(四)如何纠正偷窃这种错误行为?

第一,假若孩子在家庭以外的地方行窃:孩子必须向别人归还所物品。

如果孩子在商店或者邻居家里偷窃,在事发之后家长必须监督他归还物品。要求孩子进行道歉并表明再也不会犯这样的错误。在道歉时,家长应陪同孩子前往,这样他更容易改正错误。

第二,如果孩子从家长那里偷钱:估计一下他到底拿走了多少钱,并向他说清楚这些钱必须偿还。

孩子可以通过帮忙做家务来还钱。家长给孩子的“工资”应足够让他在一个月内还清这笔钱。告诉孩子家长知道他需要更多的零花钱,并给他一些钱或者增加零花钱的数目。

第三,隐藏物质方面的诱惑:不要把钱放到孩子能够轻易找到的地方。

告诉孩子的兄弟姐妹,你要暂时看管他们的零花钱,但不要向他们说明具体原因。不要让孩子拿着大面额钞票去商店替你买东西,因为这样营业员会找他一大堆零钱。

第四,已经发生的事情就让它过去:找出孩子偷窃行为的根本原因。

如果孩子需要更多关注,家长就要更加关心他。如果孩子渴望控制自己的生活,家长需要给他更多零花钱以及更大的支配自由。如果孩子需要借助某件东西来融入自己周围的同龄人,那么就买给他吧。

第五,一如既往地信任孩子:偷窃事件不能表明孩子品质不好或行为不端。

家长不会希望自己对事情的过激反应令孩子走向极端。小朋友们在成长过程中会满足家人对他们的期望。倘使家长把孩子看成喜欢小偷小摸、行为不端或经常撒谎的人,孩子极有可能如其所愿,变成这样家长所形容的这种人。

第六,家长要担当诚实楷模:儿童是通过观察家长的一举一动来学习做人的。

家长应该注意保护他人的财产所有权。假使家长总是把办公室的办公用品拿回家私用,或者经常因为超市收银台算错了帐而沾沾自喜,孩子也会觉得诚实与否是无所谓的。

(五)结论

儿童偷窃属于常见问题。和孩子犯下的其他错误一样,家长要用平常心来对待这一问题。这种错误行为必须给予纠正,但千万不要矫枉过正。倘若家长能够恰如其分地采取措施,迅速解决儿童偷窃问题可以说是易如反掌。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