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科研之名,助推教师专业发展(现场分享版)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31
各位领导,各位同仁们:

大家下午好!

很荣幸由我代表第5小组做成果汇报。其实,我的汇报也算不上什么成果,就是我们的一些理解和一些做法吧。我汇报的题目是:以科研之名,助推教师专业发展。

我将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汇报:一是教育科研对教师专业成长的意义,二是教育科研助推教师专业成长的路径及效果。

01教育科研对教师专业成长的意义

第一,教育科研精神就是教育精神,因为教育的首要职责是传递文明,而文明的核心是科学。做教育科研也是同样的道理。

第二,做教育科研能够培养我们的教育能力,我们都要有和自然、社会、他人和谐相处的能力,也包括师生发展、家校协作等,培养我们适应社会发展的关键能力。

第三,做教育科研能够提升我们对教育的三种情感。一是认同感,二是效能感,三是归属感。唯有做教育科研才能加深我们对教师职业的认同和职业的幸福的获得感,这是来自最深层次的自我肯定。

第四,做教育科研是在追求一种卓越的教育品质。这个品质更多指向道术转化,相融相生,包括教育方向、定力、境界,以及教育潜能的激发。

02教育科研助推教师专业成长的路径及效果

做教师,首先要有教育科研意识。教育科研意识包括以下几方面:

问题意识——有一双善于发现问题的慧眼。

学习意识——有一颗能沉下去学习的心。

探索意识——有行动有策略的主动探究精神。

总结意识——提炼,及时总结反思。

我们认为,教育科研助推教师专业成长有以下四条路径:

第一,研读书籍。

研读书籍前,我有如下的追问和审思:

问题——于我自身而言,我的阅读一直停留在浪漫期,缺乏一本打底子的书。

学习——每日坚持阅读,有一定的定力。

探索——采用知性阅读四部曲:摘录、框架、批注和与生命对话。

总结——将所学应用于现实,有一定的反思能力。

我于今年2月加入新教育网络师范学院,也找到了这本打底子的书——《人是如何学习的》。这本书集合了美国当代学习科学顶尖研究人员的智慧,对人类学习的科学基础及其在教育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研究,探索更好地将学习科学方面的研究发现与实际的课堂教学连接起来的关键的问题。

接下来,我就不怕献丑,向各位分享我是如何研读这本书的。

知性阅读的第二步是构建框架,现在我们都会用电脑制作思维导图,但我基本都是手绘,那种书写和构架的过程,有电脑制作体验不到的愉悦。这些框架,是做着做着就有感觉,由最开始的生涩到现在的将就,也是一种提升过程。

知性阅读的第四步是与生命对话。这是我阅读这本书以来坚持每日打卡,共坚持了176天,也就有176篇文字。我们还有7次预习作业和课程的过关大作业。这些文字放在一起的话,应该约有16万字。因为这样的坚持,以及自我的提升,也获得了这门课程的榜样学员,榜样学员占10%。

第二,研发课程。

将我们做的每一件事都从课程建设的高度去思考,运用教育科研的意识,你会有一种通泰的感觉。

我这里举三个例子吧。

一是新教师培训课程,目的是互动、融入和提升。今年8月,我们的新教师培训菜单如下,我们在具体实施时80%的课程都是互动思考、体验式学习,那种被动的听的培训,少了很多。

二是教师共同体。钱理群先生说过一句话:好人要联合起来做好事,因为坏人早就联合起来了。所以我和我的同事们在学校成立了两个教师发展共同体。一是桐下写吧,这是我们最近一次的挑战21天,我们也有挑战7天的。二是桐下读吧,如今已经六岁了,这是我们这学期的阅读安排以及最近一次的读书分享。

三是开学第一课。每学期开学我都很重视开学第一课,了解、互动、传达信息。以今年9月的开学第一课,我是接新班,第一个环节给10个孩子向我提问,第二个环节是完成一个互动题单,前面没有机会向我问问题的孩子在这里得到机会。

第三,研究学生。

还是举一个例子吧。这是我们上学期开展的一次桐下写吧,聚焦1个学生或一类教育现象也就是一群学生,我们来做研究。我们有的老师观察课堂的沉默者,我聚焦了一种现象,我们都需要读懂学生、影响学生,最后成就学生。

第四,研磨课堂。

教师和学生的发展都在课堂研磨课堂的首要是备课。我们学校的备课是如此设计的,给大家展示一下。从备课到上课,到互相的听课,都需要我们用科研的四种意识去进行。

其实,我前面分享的意义和途径,它们是相生的。我的研读书籍,最终指向了我们的教学理念。通过这些途径,以科研之名,提升专业成长,把教育当做事业来做。

当然,我们组内的伙伴们也都有同感。比如,刘冬梅老师的一段感悟,用科研的视角去解决教育问题,获得职业的认同感、效能感和归属感。组内的其他老师均在一定程度上获得了一些成就。

最后,我们一致认为:教育科研,认识有多深刻,行动就会有多坚决。祝愿我们在教育科研这条路上,渐行渐宽,写出自己精彩的教育人生。

谢谢各位!

【分享后感悟】

组内老师直接用了一句“欧老师好霸气”,我姑且当做是奖励吧。因为规定了10分钟,所以就是走马观花的,蜻蜓点水似的进行分享。当然,也因为这个分享,圈了几个粉,哈哈。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