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1-13如何评价一份试卷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22
 如何评价一份试卷

怎样才是一个好的标准参照性试卷。

一、内容效度。题目的内容效度是指题目与目标的一致性, 它反映的是题目对目标的测量程度。考试分数的解释和应用都是以题目效度为前提的。从某种程度上讲, 题目的内容效度决定了考试的内容效度。其统计指标要尽量达到100%的覆盖度。

二、层次效度。标准参照考试中的试题认知层次要求与目标的一致性。

三、难度要求。实质上标准参照性考试无难度预设,允许全部学生都通过测试,也就是都可得高分。

01

确定目标

      标准化的试题,首先要确定考试的目标,而目标确定的依据是课程标准,重点是确定两项,一是内容,二是要求。要求根据布鲁姆的教学目标分类学来进行设计。参见: 教学目标研究1:布鲁姆教学目标分类学对课堂教学的影响

       我国的一些单位,如上海考试院,也有使用如下表的目标分类进行命题。

认知维度

知识维度

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创造

事实性知识辨认复现解释

举例说明

分类

概括

推理

比较

论证

诊断

重新设计

预测

执行

实施

区分

组织

归因

检查

评价

假设

设计

生产

概念性知识

方法性知识

元认知知识

当前命题还需要关注的点

1.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考试命题工作要坚持正确政治方向,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注重加强对学生理想信念、爱国主义、品德修养、知识见识、奋斗精神、综合素质等方面的考查,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历史观、文化观和宗教观,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2.依据课程标准科学命题。各地要将义务教育课程设置方案所设定的除综合实践活动外的全部科目纳入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范围,促进学生认真学好每门课程,完成国家规定的义务教育学业。取消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大纲,严格依据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命题,不得超标命题。

  3.发挥引导教育教学作用。考试命题要注重引导学校落实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引导教师积极探索基于情境、问题导向、深度思维、高度参与的教育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充分发挥考试对推动教育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的重要导向作用。

“学教评一致”是课程原理的基本要求,是课程实施的基本规律,是国家的课程设计最终转化为学生实际素养必须遵循的原则。在大方向的引领下,本校以一线教师作为“学教评一致”的实践者,开展“一师一卷”活动,笔者结合近几年的命题实践与思考,总结经验,提出策略,为下阶段的命题活动提供更明确的指向。笔者在语文课程标准能力要求,统编版教科书编写特点与社会生活实际需要的指引下,寻找命题的方向,以达成以评导学的目标,对学生语文学科知识进行立体的评价。从而,引导教师进行立体地教,学生进行立体地学。

以构建立体的小学语文学科评价模式为目标,寻求“依托命题”的评价方式为切入口,以最直接的路径,达到最直观的效果。从学生能力层级、板块组合与生活链接几个方面考虑,确定评价体系的指向,提出具体的命题策略,最终呈现学教评的一致性。

一、多级拼搭——阶梯式评价掌握高度

统编版教科书在编排知识点时是呈现螺旋式的排布的,从第一学段到第三学段,分层级地要求学生达到不同的要求,在难度、思维类型与能力要求方面都是螺旋上升的,所以在练习题的评价时,教师要关注相关层级,选择适合的内容与难度进行精准命题,给不同层次的学生以不同的发挥空间,从而对学生的知识掌握高度进行正确的评价。

(一)难度分层,关注做题动力

学生的练习动力来自于自身对题目的接受度,超越自身能力的题目,会让学生望而生畏,低于学生能力的题目也让学生没有成就感。虽然一张练习卷众口难调,但是可以关注梯度,给能力相对弱的学生搭建支架,给能力比较强的学生以选择的空间,让不同层次能力的学生都有自己的获得感,从而增强做练习的动力。

设计时,梳理每个年段对相关内容的要求,选择合适的层次,设计题目。在题目的设置时关注两个点,一个是引导语的设置,以为能力相对弱的学生搭建支架,一个是挑战题的设置,以增强能力相对高的学生的成就感。(设计题目逻辑关系图:见图1)

图片

图1:设计题目逻辑关系图

【例1】李想是我们班的运动健将,可是他学习成绩不理想,所以很不自信。小红用《雪梅》中的一句诗安慰他说:            ,             。

(挑战一下!)如果是你,是还会用哪句俗语安慰他?,              。

第二学段的学生对这样的题目再熟悉不过,《雪梅》这首诗也是四年级上册中特别重要的内容。其中的“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是古诗名句,学生应该已经积累并理解。所以,在做题时,学生联系题干中搭建的提示语支架,通过回忆课堂所学,就能输出正确答案。《语文课程标准》中对第二学段的学生古诗词积累的能力,有更进一步的要求: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因此,挑战题是在考验学生联系平时阅读积累的情况。只有在阅读中真正理解并积累了“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这句俗语的才能完成本题。

关注难度分层,其实关注的就是学生的做题动力与学习动力,以命题的导向,引导教师进行分层教学,以更好调动学生的学习动力。

(二)思维分类,关照做题兴趣

著名心理学家本杰朗·布鲁姆的思维金字塔,从底层思维到高阶思维分别分为记忆、理解、应用、分析与评价,不同的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程度是不同的,不同的练习题型,考察学生的思维能力也是不同的。在命题时,要进行多元的组合,让更多的学生都对做练习题保持兴趣,进行综合性的知识掌握兴趣方面的评价。

【例2】春节期间,凤凰湖围绕“百年华章”“幸福中国”“风雅桐乡”三个主题,设置了富有意境的新春灯盏。万盏华灯,惊艳绽放,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赏玩。这个句子中“游”的意思和下面哪一项不同:

A.春天里,好玩的地方可多了,我们去哪儿春游呢?

B.“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是苏轼游玩西湖后所写的诗句。

C.这个春节,许多桐乡籍留学生在异国他乡过年。故乡,牵动着每一个游子的心。

D.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

此题在理解字义方面进行了多样重组,A、B两个选项的“好玩”“游玩”与题干中的“赏玩”相互联系,调动学生分析思维,而D选项是文言文中的词汇,调动了学生的记忆思维,C选项需要学生联系实际生活进行理解。本题调动了学生多个层次的思维,在评价学生的思维层级的同时,真正激发学生的做题兴趣。

从不同层次的思维,不同学生的兴趣,着力进行命题,在教学中的导向其实就是需要培养学生不同的思维能力,让学生调动各种思维,从底层思维,慢慢上升至高阶思维。

(三)能力分阶,关联做题策略

浙江省教研员余琴老师将阅读能力要素由低到高分为提取信息、形成解释、整体感知、作出评价、解决问题五个层级。(阅读能力要素导图:见图2)命题时,从第一级能力到最后的评价,都需要有所涉及,以对学生的做题策略有比较综合性的评价。

图片

图2:阅读能力要素导图

比如《我的父亲丰子恺》是四年级上册的阅读练习,选择了“废画”“偷听”两个小故事。共设置了四道练习题,第一题引导学生理解“藏”字,关注联系上下文理解字词,即简单的“形成解释”的能力;第二题,引导学生从文中找出是“废画”的原因,考察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第三题,让学生给两个小故事选择小标题,关联的是解决问题与整体感知的能力;最后一题,要求学生联系生活说说对丰子恺“赞美的话不足道,批评的话才可贵。”这句话的理解,关注的是作出评价的能力。

这样关联学生答题策略的命题,综合分阶设计,全面评价不同能力的学生。在教学中教师就更需要针对课文,提出不同难度,不同价值的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

二、多维组装——综合性评价学习宽度

单一的练习类型,单一的练习内容,对学生的评价都是片面的。但是过多的练习也会导致学生的厌倦感,因此在命题设计时,教师要关注板块的融合,以组装式的练习题,综合性评价学生学习的宽度。

(一)题型穿插,引导练习方向

多样的题型,能考察学生对知识真正的掌握程度,能否广泛地运用于学习与生活当中。所以,在命题设计时,要注意题型穿插式的组合,让练习有更多的指向,以对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有更好的引导。

【例3】“探”按音序查字法,先查音序       ,再查音节       ;按部首查字法,先查部首      ,再查      画。“探”在字典中的意思有:①试图发现;②做侦察工作的人;③看望;④向前伸出。

1.选择“探”在下面句子中的正确意思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①她从窗子底下探出头来,东瞧瞧,西看看,十分新奇。(      )

②我用试探的口气问道:“这件事是不是你干的”。(      )    

2.用选择的意思给“探”字组词。

②(      );③(     )

此题重组了查字典中选择意思的题型,进一步引导学生根据字义,进行组词,让学生从理解到应用,对知识有更好的把握。

题型的穿插,评价了学生的掌握宽度之余,其实更多引导教师在教学中针对教科书的某个知识点要学会灵活变通地引导与渗透,让知识能真正进入到学生的知识体系当中。

(二)要素融合,先导练习目标

统编版教科书在编排时,每个单元都有独立的语文要素,这是在教学中老师要重点落实的目标,也是学生要重点掌握的知识点或者能力。如果在命题设计时围绕单一的要素进行设计,那么学生获得的也比较局限,因此,教师要磨透教科书,以做到在练习中多样融合各种语文要素,呈现多种考察目标。

《神奇的五彩池》是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课外阅读内容,写的是四川松潘的藏龙山上的五彩池。文章描写细腻,语言优美,学生在阅读时,能有丰富的想象。

【例4】五彩池真美啊!读着哪句话你的脑海中有丰富的画面呢?请你用“——”画出相关的句子,并在下面横线处写下你的批注。

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语文要素是: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自然之美。而这一的要素,如果单独安排一道题目,可能会显得刻意与单薄,考察的能力也很单一。融合本册书第六单元的语文要素“学习用批注的方法阅读。”就能让学生感受批注应用的意义与价值,以及更好应用“边读边想象边批注”的阅读方法 。

简单的一道融合要素的题目设计,练习目标更多指向的是教师在教学中要关注每个单元的要素,进行无痕的融合,提升教学与学习的目标。

(三)板块重组,倡导练习价值

统编版教科书板块多元的特点,也导致了很多内容在书面练习中没有办法检测,让很多知识点的掌握浮于空中,没办法找到落脚点。因此,在练习题设计时,教师应该要有自己的巧思,重组板块(重组板块内容导向:见图3)对学生的能力进行多角度考察,在练习中倡导各板块价值。

图片

图3:重组板块内容导向

【例5】 当朋友遇到不顺心的事,往往心理会难过,如果有人安慰他(她)一下,心情肯定会好一些。你的朋友转学了,很想念以前的同学和老师,请你写一封信,分享班级的一件趣事,来安慰他(她),让他(她)更快乐。(不少于300字。)

此题是四上期末的习作练习,设计时重组了四年级上册的多个板块。从习作的出发点思考:习作是为了用的,为了表达的。因此,在形式上,选择了本学期唯一的应用性文章:书信。其次,书信是交流式的文体,因此,设置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角色。本学期的口语交际,学生已经学过“安慰”,本题的开头部分,就是口语交际的引导语。同时,在第五单元的习作《生活万花筒》中第一次提出,按一定的顺序把事情写清楚。而在《记一次游戏》和《我的心儿怦怦跳》中又提到了写出感受与心情。那么本次习作要求写清楚事情,而在书信交流中也必须进行感受的表达。此习作融合了各单元的语文阅读要素与习作要素,习作的价值与意义也就更大了。

教学时,教师不要只着眼于单一目标,而应注重关注各个板块,有意识地进行勾连,引导学生多项融合,高效发展。

三、多彩绘制——延展化评价链接广度

对学生语文学习的评价,不应该止于对知识的记忆与积累情况,而应该拓展到学生对知识的应用——应对生活中的真实情境,解决生活中的真实问题。因此,在练习题设计上,多链接生活,以评价学生知识链接生活的广度。

(一)语境创设,激活生活运用

积累语文知识的目的是指向现实的运用,从而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形成语文的素养。因此,对于积累,应尽量在真实的语境中考察,体现学生知识积累的有效性,创设的语境要源于生活,能够让学生学以致用。

【例6】彤彤在日记中写:“今天傍晚,我和爸爸妈妈去凤凰湖看灯会。xuàn(   )丽多彩的花灯把凤凰湖装点得更美了。”但她不会写“xuàn”,根据字典,她应该选择(    )。

图片

“凤凰湖灯会”是非常贴近学生生活的内容,写日记,也是四年级学生生活的一部分。题干中的情境贴近学生生活,学生就能更好地去读题,做题,并且联系生活进行运用。

把真实的语境渗透到题目中,是对知识掌握的广度的评价,也是让教师在教学中结合学校、家庭的日常生活和社会时事,进行有意义的教学,让学生意识到,学语文知识,不止于课堂。

(二)生活链接,扩活生活理解

在统编版教科书中,很多知识内容直接来源于生活,其实指向的就是要在生活中关注语文,学习语文,实现语文学科工具性的价值体现。因此命题时,可以设计更多生活类的题目。

【例7】请你阅读电影拍档信息,根据要求,完成一下题目。

图片

图片

1.妈妈想带外婆去看《你好·李焕英》,想买最实惠的票,你建议她选哪个时段的票?

2.妈妈陪外婆看完电影,还要陪你看《熊出没·狂野大陆》,你建议妈妈怎么买票呢?

生活中学生需要看的非连续性文本的内容非常多,买票看信息是非常常见的生活运用。无论是车票还是电影票,本题就是引导学生会读非连续性文本,并且能够根据提供的材料,获取信息、分析信息、综合信息,并进行应用。

语文学习也有工具性的特点,运用已有能力,解决生活问题,是学习语文的一个重要价值。此练习题,考察学生语文学习的广度,也是指引语文教学要与生活运用真正结合起来。

(三)材料选择,舒活生活情感

在练习题的选材上,应该与社会生活链接得更加紧密。结合教科书编排的人文主题,关注社会时事热点,以融进更好的内容,舒活学生情感,以评价学生对人文内容理解。

本校命题团队在设计四年级上册的练习卷时,勾联第一单元,第七单元和第八单元的人文主题,定下“苏杭中央,我自爱桐乡”的人文情怀。所选材料,都紧密围绕“桐乡”展开。阅读材料中用了《我的父亲丰子恺》《蓝印花布》《茅盾的神话研究》三篇内容,选择题中联系互联网大会、凤凰湖等内容,习作中以桐乡市市长于会友在央视地名大会上的讲话内容为导入,让学生在做题时更加了解桐乡,热爱桐乡,舒活自己的的情感。

这样的设计,不仅是对学生的情感体验进行了评价,也在教学中潜移默化地渗透了“立德树人”的人文目标,让学生的语文学习关联家国情怀。

准确、有效的评价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教,学生更好地学。立体式构建的评价方向更加多元,角度更加全面,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的知识掌握与能力提升,以真正实现“教学评一致”的目标。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