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纱线的性状与作用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05
       特殊纱线指外观与结构特殊,截面分布不规则或特殊、有变化的纱线。主要分为变形纱、花式纱线、包芯纱等。由于它们与普通纱线相比,在外观和结构上发生了一些变化,因而表现出的纱线性能及其服用特性也有变化,存在其独特之处。

1、变形纱的性状与作用

       变形纱是由普通纱线演变而来,即对普通合纤长丝纱进行变形处理,使之外观发生改变,化学原丝经过热、机械或喷气的变形加工,使伸直状态的长丝成为具有卷曲、螺旋、环圈等外观特征的纱线,从而呈现蓬松性和伸缩性。

       变形丝加工方法很多,所以变形后形态各异。刀边卷曲法变形纤维是把加热的单丝或复丝在冷却时紧靠刀边缘处拗折擦过,纤维贴近刀边一面受压缩,另一面受拉伸,形成卷曲;假捻法变形纤维是采用加捻→热定型→退捻→热定型等工艺制成;填塞箱法卷曲纤维是将纤维送入加热管,受到高度压缩,同时又受到热定型,而呈卷曲状;喷气变形法变形纤维是用高压气流通过喷嘴冲击原丝,将各丝吹散开松,并使其压在紊流中发生位移,相互交缠,在无张力的情况下引出纱线,这时纤维就会产生不规则的环圈和弯曲的波纹,喷气流可以是压缩空气,也可以是蒸汽;齿轮卷曲法变形纤维是将长丝束通过一对加热运转的齿轮,一方面赋予丝条以齿轮,另一方面进行热定型,由此获得波浪变形纱。

       普通化学纤维制成的纱,缺乏膨松性和覆盖性能,难以实现轻柔而富有弹性的衣着要求。变形纱虽在结构上与普通纱线无异,但却大大改善了纱线及服装材料的吸湿性、透气性、柔软性、弹性和保暖等性能,使变形纱织物不仅保持了合纤本身的抗皱保型性,而且还具有了天然纤维织物的优良舒适性,与普通纱线相比无疑是扩大了使用范围。

       变形纱优良的服用性能来自以下原因:因为卷曲的外形有利于在纱中形成空气层,增加了纱的保暖性;又因变形处理使单根长丝分离,微风可透过由变形纱织物做成的衣服,从而加强了热的交换和湿气的蒸发,这个过程有助于穿着的舒适性;同时表面的毛羽和膨松的外形可使织物不紧贴皮肤,因而增强了手感柔软程度。可用变形纱织造类似天然纤维的织物,如仿毛、仿丝、仿麻等产品。常用的变形丝有以下几类:

        ①弹力丝:分高弹丝和低弹丝 。

       A、高弹丝:具有优良的弹性变形和回复能力,蓬体性能一般,主要用于弹力织物(紧身服装、袜子等),以锦纶长丝变形纱为主。高弹丝为高拉伸丝,可伸性在50%以上。

       B、低弹丝(变形弹力纱、改良弹力型):具有适当的弹性和蓬松性,用于弹性要求较低,具有一定蓬松度的针织和机织面料、内衣、毛衣等。手感与尺寸稳定性好,低弹丝主要以涤纶长丝为原料,少数用丙纶、锦纶等合纤维制造。低弹丝为低拉伸丝,可伸性在20%-30%左右。

        ②膨体短纤纱(蓬松变形纱):利用腈纶的特殊热收缩性制成的具有高度蓬松性的纱线。这类变形丝的特点以蓬松为主,具有一定弹性,可伸性一般在15%以下。主要用于绒线、仿毛呢料、仿毛针织物、毛衣、帽子围巾等。

       此外,还有一些通过其他变形加工方法制成的变形纱线(如空气变形纱),它们大多是用于模仿天然纤维的某些特征,以弥补普通合纤衣料在外观、质地、耐用性等方面的不足。

2、花式纱线的性状与作用

       花式纱线是指通过各种加工方法而获得的具有特殊外观、手感、色彩变化、结构和质地的纱线。花式纱线由于加工方法不同,使其在结构上与普通纱线有所不同,其主要特点是纱线的截面粗细不匀、有不同的色彩,有些品种具有小圈或结子等特殊的外观。

       花式线在强力、耐磨性方面不如普通纱线结实,容易起毛起球和钩丝,但在外观表现方面却优于普通纱线,可通过制造各种花型、搭配各种色彩而得到新颖别致的外观效果。用花式纱线既可加工衣着材料,如织制各种色织女线呢、花呢;又可加工装饰材料,如各种手编毛线、窗帘家具等装饰织物。织物上花型突出,立体感强,风格独特。 花式纱线按其结构特征和形成方法可分为以下几类:

       A、花色纱(线):彩虹线、印花线、混点线、彩点线

      (1)混色纱(线):具有两色或多色混合效应的纱线。

       ①不同颜色的纤维、纱条混合;纱条印花后混并;不同染色性能的纤维混合后经染色产生异色等。纱线混色均匀则织物色彩变化平稳统一;若纱线混色不匀,深浅分明,其织物颜色变化显著,甚至有跳跃感,如“夹花”和“雨丝”效应就可这样获得,为服装增添细微变化的情趣。

       ②不同颜色的单纱合股:如花股线(AB线)采用两种不同色泽的细纱合股而成。若A、B色互为补色,则合股后有闪光效应。

       (2)间隔染色线(段染纱):采用特殊装置,在纱线前进过程中对其分段染色,因而这类花色纱的外观呈现染色与不染色分段交替,或不同色彩分段排列延续,似彩虹变幻;或是一种采用间隔染色方法制得的色段长短不同的印花纱。

       (3)结扎线:将绞纱结扎后染色,未扎处染上颜色,扎结部位不染色而留斑白。结扎线的色彩变化是从本白渐渐过渡到某一颜色,自然而别致,结扎的宽窄、松紧、间隔不同,色彩效果不尽相同,其织物最终的“花色”更是变化难测。

       (4)彩点纱(钱):纱线表面有不均匀分布的短而小的单色或多色彩点纤维粒或纱上有单色或多色彩点,长度短、体积小。彩点纱色彩点纤维粒醒目而富有点缀性,织制的面料色彩斑斓,每一处都各有不同的色彩。可以用于女装和男式休闲服装的面料等,如传统的粗纺钢花呢就是采用彩点线织制的。

       B、花式线:花式线的基本结构是由三部分组成:芯纱、饰纱和固纱。可分为超喂型(圈圈线、珠圈线、花圈线、螺旋线)和控制型(结子线、大肚线、竹节线、拉毛线 )。

        芯纱:位于纱的中心,是构成纱线强力的主要部分。

       饰纱:形成花式纱的花式效应,起装饰作用。

       固纱:用于固定饰纱所形成的花型,通常采用强力好的细纱。

       (1)竹节纱 :具有粗细分布不均匀的外观,即一段粗,一段细,变化可规则,也可随机。织物表面呈现起伏不平的质感,花型突出,风格别致,立体感强。可用于织制不同季节的面料和毛衫,体现厚薄和粗细变化。如:轻薄的夏令织物、厚重的冬季织物和各种仿麻织物等。各种仿麻织物运用大小不同、间距不等的竹节纱织制,使织物表面显现出粗纩、自然的粗细、凹凸竹节花纹,使人感受到一种回归的真情。  

       (2)圈圈纱(又称环圈纱):饰线围绕在芯线上形成纱圈,纱圈的大小、距离和色泽均可变化,根据饰线比芯线超喂量的大小以及加捻大小,可形成各种波型线、小圈线、大圈线、辫子线和珠绒线等。环圈纱手感柔软、丰满,其面料表面有一层毛圈或圈珠效果,蓬松而温暖。但花圈易于擦毛和拉出,穿着和洗涤时需加倍小心。当饰线为强捻时,将自然成辫,形成辫子线。主要用于色织女线呢、精纺花呢、粗纺花呢、大衣呢和手编绒线等。

       (3)结子线(也称疙瘩线):通常是由芯线和饰线两组纱线组成,结子由饰线形成。 饰纱围绕芯纱在短距离内形成一个结子,结子有长短之分,间距和色彩均可变化。长结子也称为毛毛虫,短结子可单色或多色。纱线上结实突出的结子最能表现不平或不匀的颗粒效应。细者织制面料,粗者织毛衫,具有跳动感。  

       (4)大肚纱(也称断丝线):在纱线加捻过程中,间隔性地加入一小束纤维,并使这束纤维被包覆在加捻纱线的中间,形成局部的突起。改变加入纤维束的大小和颜色,可以形成不同突起效果和具有隐约颜色效果的大肚纱。 大肚纱面料立体感强,粗节构成的凸起花型好似天空中一片片云朵,细段织天,粗段绣云。

       (5)螺旋线 :饰纱以螺旋状围绕在较其纱支高、捻度大或原料、色彩、光泽等有差异的纱线上,捻合后形成螺旋效果。一般饰纱的捻度较小而粗,它绕在较细且捻度较大的纱线上,加捻后,纱的松弛能加强螺旋效果,使纱线外观似旋塞。螺旋线多以两色、三色或变色形式出现,弹性好,面料蓬松抗压,有波纹图案。

       (6)拉毛线 :饰纱经拉毛加工使纱线外观具有长、短毛茸。 产品茸毛感强,手感丰满柔软,其面料和服装极富毛型感与丰满感。拉毛线多用于粗纺花呢、手编毛线、毛衣和围巾等。

       C、特殊花式线:金银花式线、雪尼尔线、毛虫线、带子线等。

       (1)雪尼尔线 :雪尼尔纱又称绳绒,它是用两根股线做芯线,通过加捻将羽纱夹在中间纺制而成。纤维被握持在合股的芯纱上,纱线表面布满耸立的纤维茸毛,外观如扁平或圆形的瓶刷。柔软丰满的毛茸,使织物极具丝绒感,悬垂、滑顺、光泽优雅,无需复杂的组织结构,便有特殊效果。用于绒类织物、休闲装及室内装饰织物、手工毛衣编结用线。

       (2)金银花式线 :将金、银或其他颜色的铝薄片夹入两层透明涤纶薄膜之间,加工后便成为金银丝线。用金银丝后,闪烁的光泽华丽耀眼,产品显得华贵、高雅、绚丽夺目。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