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公望《富春山居图》赏析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4-04-21
黄公望,字子久,号一峰、大痴道人,以山水画艺闻名,尤善于在淡墨中略施淡赭,被誉为“浅绛山水大师”。他的画作将淡远清简的笔触与雄浑深远的意境完美融合,晚年更以草籀笔意入画,气韵雄秀而意境苍茫,与吴镇、倪瓒、王蒙并称“元四家”。其中,《富春山居图》是黄公望72岁时为无用师所绘,他的创作秘诀,如《山水诀》中所言:“行囊中揣描笔,偶遇奇景,便当即刻摹写”,这幅画作便是他对富春江畔山水的深刻揣摩,历时三四年之久,才得以凝结成画。

富春江,浙江中部的灵动水脉,桐庐、富阳间的瑰丽风光,南朝梁吴均曾赞其“奇山异水,天下独绝”。黄公望晚年寓居富春江,与山水相融,将初秋的富春江两岸绘入画卷。他的笔触如波涛起伏,林峦深邃,画面繁复而简练,展现出“神遇迹化”的艺术真谛。石涛曾说:“山川使我代言,我生于山川,山川与我神会。”《富春山居图》正是画家与山水之间的精神共鸣,是画家情感与自然景象的交融,构成了一种深远而独特的艺术境界。

中国美学崇尚枯淡之美,它反映了对宇宙本质的深刻洞察。《富春山居图》中流露出的正是初秋富春江的枯淡与萧瑟,其中蕴含着生命的短暂和命运的坎坷,却也透露出一种坚韧与超脱。这幅画作既是黄公望对生活的安慰,也是他情感的释放和寄托,静中见波澜,萧瑟中显志向。它展现出一种“总非人间所有”的寂寥意境,是画家生命情感的真实写照,气静神闲,寂寞高旷,正如渐江所言的“老年意绪成孤涩”,但超脱于尘世之外。

宗白华在《论中西画法的渊源与基础》中,高度评价黄公望的画作,认为他捕捉到了山水的原始生命力,即“山水的元气”或“道”。黄公望的生活经历和宗教感悟使他能深入领悟自然中的“道”,并将它以画笔呈现。他笔下的《富春山居图》不仅仅是山水的再现,更是“生命节奏的核心”的揭示。观者在欣赏这幅画时,仿佛能触及心灵深处,感受到山水之神韵,从而达到超脱世俗的境界。董其昌赞誉:“吾师,吾师,你这幅画中,一丘一壑,皆蕴藏着天地之大美。”每一次观赏,都如同探寻珍宝,心灵得到净化,身心愉悦。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