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俗语:“去暑不出头,到秋喂老牛”,是什么意思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9-11-25

 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俗语也不例外。俗语,是汉语语汇里为群众所创造,并在群众口语中流传,具有口语性和通俗性的语言单位,是通俗并广泛流行的定型的语句,简练而形象化,大多数是劳动人民创造出来的。今天要给大家分享一则俗语:去暑不出头,到秋喂老牛,是什么意思呢?

处暑,是我国传统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4个节气,这时候太阳到达黄经150°,时间点是在公历的8月23日,暑气到了“处暑”这天就渐渐消退了,所以有些地区就称这天为“去暑”。

处暑被村里人认为是夏季和秋季的分水岭,到了处暑便意味着炎热高温很快将不再持续,进而转变为秋高气爽,尤其黄河以北区域气温下降会比较明显。

老辈人长期生产实践总结出:处暑之后,不出意外的话,田里的农作物也都该成熟了。 但如果因为之前种粮的时候下种迟了,或者遇上旱天了等等,导致庄稼生长缓慢,到了处暑还没抽出穗头,那就眼看着是丰收无望了。即使有好不容易,勉勉强强抽了穗的,等到处暑一过,秋霜冻上一冻,也基本上是扁穗儿,也就是农户们俗称的“空壳”。

遇上这样的年成,农人们也是很无奈,虽然没有收成,但这些不抽穗的秸秆却也是极好的青饲料,割回家中喂牛,也算是减少一点损失了。

你认为农村老话“去暑不出头,到秋喂老牛”有道理吗?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