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人类不断地挥动双手,那么未来会进化出翅膀吗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0-09-07

飞行能力对于很多人来说都是梦寐以求的技能,但受限于人类身体构造,无法凭借自身能力实现飞翔。

于是有些人开了脑洞,如果人类不停地挥动双手,那么未来有可能会演化出翅膀吗?

在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先从大熊猫看一下演化是怎样发生的。


大熊猫

大熊猫的祖先是食肉动物,而肉食类动物是食草类动物的身体结构,有非常明显的区别。首先食肉类动物只有一个胃,也就是真胃,胃中有胃酸可以杀死肉类中的微生物。但食草动物有四个为胃,分别是瘤胃、皱胃、瓣胃和网胃,在这四个胃中胃酸的浓度都不高,这是因为食草动物也不能消化植物中的物质,但胃部中的微生物可以帮助它们分解植物,微生物分解后的物质才能够被食草动物所吸收利用。


再者,食肉类动物的牙齿一般是尖而锐利,方便撕咬猎物;而食草动物的牙齿非常扁平,方便研磨植物纤维。


大熊猫在之前的几千万年中都保持着食肉的天性,所以它们的身体结构是典型的食肉类动物,这意味着它们能够从植物中吸收的营养物质有限。

如果演化可以伴随着行为的改变而改变,那么大熊猫应该在演化的过程中,逐渐让自己的胃酸降低,能够让微生物在胃部生存。或者大熊猫演化出像食草动物一样的4个胃,方便从植物中获取营养。

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科学家发现大熊猫的胃酸酸性依然很强,体内也没有出现4个胃,尽管大熊猫已经从肉食动物转化成食草动物几万年,但它们的身体结构依然不能适应以植物为食。


这导致大熊猫能够从植物中获取的营养非常少,以至于它们不得不每天花费10几个小时用于进食,并且通过减少活动量,放慢奔跑速度来节约能量。

再者,大熊猫进食竹子时,需要用“手”固定竹子,但几万年的演化时间也没能让它们拥有真正的手,而是只有一个“拟指”,类似于大拇指的功能,但拟指并没有骨头支撑。


从大熊猫的演化来看,行为并不能改变演化方向,人类也是如此。

其实这一点,达尔文已经验证过了,在达尔文之前,拉马克也提出过自己的进化论:用进废退,获得性遗传,也就是说当人类每天挥动双手时,人类会逐渐获得翅膀。但达尔文提出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更符合演化的规律。也就是说,翅膀的出现并不是人类挥动双手,而是基因突变,而基因突变没有规律,也没有方向,所以通过拼命挥动双手并不能演化出翅膀。


飞行能力

其实飞行能力并不是演化出翅膀就可以飞行,还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

据统计,鸟类飞行时消耗的能量,是地面行走时消耗能量的3倍,而生物单位时间内能够生产的能量又受限于生物自身的体温。


鸟类之所以会飞行,正是因为它们的体温较高,达到42摄氏度左右,比一般生物要高许多。

而人类则达不到这个体温,这是因为虽然体温变高,人体的生物酶就会提高转化效率,生产更多的能量供人体消耗;但是当体温变高时,细胞在自我复制时会出现更多的错误,以至于会导致身体来不及及时修复而死亡。比如:高烧42摄氏度不退,很有可能烧坏脑子或者死亡。


如果人类想要保持高体温,又想要正常生活,那么就要提高自身的免疫系统。

也就是说,拥有翅膀并不代表着拥有飞行能力,而是需要身体结构发生一系列的改变。

如果把某一个特定的基因突变看作是彩票的话,那么人体想要演化出飞行能力意味着需要连续中彩票一等奖,概率非常低,低到几乎不可能。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