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轶事(1)太极渊源之争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03
太极拳也存在一个鄙视链,练陈氏太极的不大看得起练杨氏太极的,原因是,杨式太极是偷学陈家的,虽然后来名头大过陈家,但毕竟是别传不是正宗,而且杨氏太极看起来虽然松静绵长,飘飘欲仙,却好像没什么战斗力,更像是老头老太太的专属养生项目,有些暮气沉沉,垂垂老矣的感觉。

陈式太极闪展腾挪、拳脚虎虎生风,很有力度和搏击的架势,适合年轻人施展身手。

然而在吴氏太极的传人吴图南看来,陈式太极所引以为傲的爆发力,在他们看来不过是外家拳的把式,几乎算不上是真正的内家功夫。内家功夫讲究是内劲内功,讲究凌空和意打。你这种虎虎生风的架势,充其量只能叫炮锤。这段轶事源于建国初北京召开太极理事大会。参加的都是当时太极界泰斗级人物,包括杨式、吴氏、武氏、孙氏等,当时的陈式太极掌门人陈发科被吴图南如此诘问,虽然难堪,却当场表示,陈式不算太极就不算吧,我们就是炮锤,算我们列席你们太极大会就行了。

这就奇怪了,世人皆知杨露禅偷艺陈家沟,后来陈长兴见其意诚,传授陈家绝学,学艺归来的杨露禅武功高绝,到京师王府授拳,名扬天下,太极拳因此才风靡全国。以至于世人只知道太极拳是杨家的绝学,而不知道有陈家存在。至杨家第三代杨澄浦时期,已经是清末民初,陈家沟的陈发科才到北京来推广自己的陈式太极拳,但刚开始也不敢说自己是太极拳,就叫炮锤,开馆授徒,但武功人品都非常高,很快就站稳了脚跟,并且开宗立派,正式称为陈式太极。炮锤是陈家沟时代相传的拳术,据说是明朝戚继光所编长拳,为抗倭戍边的军队所练,传到陈家沟并世代传承。

那么杨露禅在陈家沟陈长兴处所学的太极,和陈发科后来在北京所传授的太极是否同源呢?陈发科是陈长兴的孙辈。吴图南是吴氏太极拳的第三代传人,吴氏太极的第一代吴全佑,师从杨露禅和他的儿子杨班侯,他的下一代弟子就开创了吴氏太极门派,从根源上看仍属于杨氏太极的分支。为何吴氏太极的传人却要否定陈式太极的源统?

原因是太极功夫各门派共同奉为经典的《太极拳论》,其作者王宗岳却不是陈家沟人,而是山西人或者另有考据说是陕西人。他自称山右王宗岳,大约是明末清初康熙年间的人。他的著作太极拳论被杨露禅的老乡,又有钱又有文化的武禹襄得到了。武禹襄是个喜欢练武的读书人,两位哥哥都是高级官员,也是他们抬举提携杨露禅进京授拳开宗立派。

话说杨露禅在陈家沟学艺过来,武功大涨,武禹襄和他较量了一下,发现的确厉害无比,可能之前两人武功半斤八两,现在杨露禅突飞猛进,武禹襄就不服了,又拉不下脸拜他为师,觉得自己也出门去学。结果武禹襄并没有去陈家沟学,而是去了隔壁县的赵堡村(镇),跟一个叫陈青萍的人学习太极拳。并且带回了一本王宗岳的巜太极拳论》。

赵堡陈青萍和陈家沟陈长兴并没有亲缘关系,只是恰好都姓陈而已。武禹襄学成归来后武功大涨,据说杨露禅最厉害的儿子杨班侯,就是在他身边学艺多年。后来随父进京教拳,打架的事都是儿子杨班侯出头,打遍京师无敌手,时称杨无敌,实指杨露禅杨班侯父子二人。

武禹襄因为是富贵人家,书香门第,虽然武功练到了极高境界,水平不在杨露禅之下。却也不会放下身段去开馆授徒教拳,他的武功就主要在家里传授给家人亲戚。所幸他的外甥李亦畲,得到了他的绝学,同时也获得了老舅秘藏的《太极拳论》及相关太极功法秘芨,如此就有了完整的太极拳理论经典。

这样问题就来了,王宗岳的巜太极拳论》既然成文于明末清初,那么太极拳的源头到底在哪里?按照吴图南的考据,王宗岳学艺于张三丰的弟子,后来传授给河南人蒋发,蒋发回河南老家时路过陈家沟,见陈长兴练炮锤,众人喝彩,不禁出声一笑,转身就走,陈长兴追上去要讨个说法,一伸手就被放倒在地,陈立刻拜服求师,蒋发许其三年后若能去其拙力,即教之以绵软太极功夫。陈长兴因此得太极拳功夫。蒋发同时又在家乡赵堡,教了陈清萍及其他弟子,故有赵堡太极拳流传至今。

可见杨式太极拳得自陈沟,而武氏太极得自赵堡。民国初年,武氏太极传人郝为真到北京传拳,得到武学奇才孙禄堂的照顾。把武氏太极精髓悉数相授,孙禄堂当时已是形意门,八卦门宗师,再结合太极功夫,又创集形意八卦太极于一体的孙式太极拳。

吴图南认为,自陈长兴之后,陈沟所流传的仍是传统炮锤,陈发科所传拳术也是炮锤而非正宗太极功夫。当然这也只是一家之言。

按照陈式太极传人的说法,太极拳的创始人是明末清初的陈沟人陈王廷,此人文武双全,又能带兵打仗,自创了太极拳。但文献考证,关于这个人的真实性多有存疑。

另一个太极分支是南派太极,张三丰的弟子张溪松这一支,南派太极和武当太极多有源渊。金庸小说中张三丰的弟子武当七侠,并非老先生空穴来风,而是有历史实据可考的存在。尤其是宋远桥,俞莲舟,其后人都有太极功夫传世。当然有些文献真假难辨,为太极渊源凭添许多神秘。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