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与阳历换算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1-20
阴历怎么换算阳历? 每月初一叫做朔,最后一日叫做晦。农历十五或十六或十七叫做望,望的后一天叫做既望 所以每年春节的大年三十并不在同一天。农历的基础是「回归年」和「朔望月」。「回归年」是太阳接连两次通过春分点所需的时间,即365.2422日(365日5小时48分46秒)。「朔望月」是月球接连两次朔(新月)或两次望(满月)相隔的时间,即29.5306日(29日12小时44分3秒)。 由于12个「朔望月」只有354.3672日,跟「回归年」的365.2422日相差超过10日,把相差累积起来便成为闰月。早在公元前五、六百年的春秋时代,中国历法便采用十九年七个闰月的安排 但中国的农历和 *** 的农历以及韩国的农历计算方法不一样,一般要相差一二天。 阴历日期是以月亮的圆缺为计月单位,其以逢朔为初一,以月望为十五(大月为十六日),以月晦为二十 九日(大月为三十日)。然而目前记时通常用阳历日期表达,如欲将阳历日期换算成阴历日期可以用以下两种方法:其一是查《新编万年历》,如查1984年6月8日是阴历几日?翻开万年历6月10日是阴历十一,则逆推6月8日是阴历初九。其二可以利用公式推算阴历日期: 设:公元年数-1977(或1901)=4Q+R 则:阴历日期=14Q+10.6(R+1)+年内日期序数-29.5n (注:式中Q、R、n均为自然数,R 农历和阳历转换有什么规律啊? 没有。阳历是以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一周的时间(即:365天5小时48分46秒,也就是365.2422天)为一年,为历法方便定为365天(称为平年),舍去0.2骸22天,舍去的0.2422天,每4年累加为0.9688天,将近一天。因此,每四年加一天,既加在能被4整除的年份上,这一年为366天(称为闰年,即:2月份为29天),每四百年少3.12天,也就是少三个闰年,所以逢百年时,既要被4整除也要被400整除才为闰年。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 四年一闰,百年不闰,四百年再闰。
农历则是以月亮围绕地球公转一周的时间(即:平均29天12小时44分)为一个月,12个月算一年,为354天。每三年有一个闰月年,闰月年是383天或384天。19年7个闰月年。一般情况19年阳历和阴历(19被数年)能碰到一起或只差一天。

农历转换成公历的计算公式? 因为公历(现在用的是格里历,以前还曾用儒列历)和中国农历都不是严格按一个公式计算得到的,所以两个历法没有直接的公式。
试图用一个简单的公式,而不利用许多像万年历一样的数据(尽管可以简化),就达到公农历转换的目的,这是不可能的。我们能见到的所有公农历转换的软件,都存有多少不等的一些年份的历法数据。
这些数据之中,最重要的是农历的每月天数。因为农历是阴阳历,阴历部分(按月相编的部分)决定月日,阳历部分(按太阳高度编的部分)就是节气。节气基本上是与公历直接对应的,可以较容易的推算;但月相周期与地球公转的关系相对复杂,一般都需要天文观测数据授时,所以农历每月是大月还是小月没有简单的公式。
至于公历和农历的置闰,倒都有一定的方式推算,并不困难。
如果只是天文数据,其实都还是可以算的――因为天文周期十分稳定,我们只要严格地按天文周期推算就可以了。可是还有更为麻烦的一点,就是公历和农历这些历法,并不是完全严格地按照天文上的实际周期进行的,还有许多人为的因素。最著名的就是罗马皇帝几次修改2、8等月份长短,以及儒列历中因计算不准确而人为地去掉了十天等事。中国农历也有因为古代天文观测不准确造成的 *** 颁布的历法与天象不吻合的(我们不能苛求古人观测的精度)。所以这两部历法都是与一个时期社会有关的东西,也就没有一定的规律可循了。

农历和公历是怎么转换的?(怎么算的?) 你是要口算还是要用笔算?
告诉你,这样子算不靠谱的,根本算不出来,涉及到的转换不是简单的几个公式能得出,相反,它的转换相当复杂。
如果有兴趣编写程序的,我可以提供转换函数库,调用一个函数就可以实现农历与公历的互转了。
目前我已经完美地实现了转换,如果需要,我可以提供。

日期里的农历公历阴历阳历怎么换算? 百度一下 太复杂了 自己研究

农历转换公历对照表 是公历1945年4月29日 星期日

农历生日换算成公历生日 从你提问看,你还不清楚阳历和阴历是怎么回事。阳历也叫公历就是1999年12月8日或是说2010年5月17日等,这个叫法就是公历(阳历)。农历(阴历)叫丙寅年几月初几,或是几月十几日,或是丁卯年等等,农历(阴历)讲究属性,属虎、属兔等。你身份证日期一般来讲是阳历生日,阳历生日是固定不变的。阴历是从最早天干地支的甲子年(第一年)开始算起的(第二年乙丑年、第三年丙寅年......推下去无穷循环),60年一轮回(转一圈再回到甲子年)。所以,每年你的农历生日都在变。你可以参照下面的日期推算你的星座。但是一定要弄清楚你的公历(阳历)生日。
白羊座3月21日-4月19日,金牛座4月20日-5月20日,双子座5月21日-6月21日,巨蟹座6月22日-7月22日,狮子座7月23日-8月22日,处女座8月23日-9月22日,天枰座9月23日-10月23日,天蝎座10月24日-11月22日,射手座11月23日-12月21日,摩羯座12月22日-1月19日,水瓶座1月20日-2月18日,双鱼座2月19日-3月20日。

公历农历转换 回历、公历、农历的换算
(128 × 365+31)日÷ 128年= 365.2421875日/年
可见共置闰精度远高于现代的公历。
2.换算中一日误差之订正
《历法丛谈》以回历1387年为例,求算合公历之年月日。
解1:1387 × 0.970224+621.5774=1967.278088年
0.278088年 × 365.2422日=101.569日公历累计日数为101.57日可视为4月11日或4月12日。究竟是哪一日,当依两历在公历4月11日或12日间所具有同一的星期序数以订正。
依回历岁首星期序数计算公式:
[(138-1)×131+164] ÷30=6057,余20
6057÷7=865,余 2
故回历1387年元旦为星期2。(表)

按公历自1583年元旦(星期六)至1967年4月11日,共历:
1967-1583=384年,在这384年中依格列高利历四年一闰,百年不闰,四百年加一闰日的规则共历93个闰日,又1967年元旦后一日起至4月11日又需加 100日,则
(384 × 365+93+100+6)÷ 7=140359+7=2001,余 2余2即星期2,故回历1387年元旦在公历1967年4月11日。
因公历计算星期日数采用数据较多,计算时难免有所遗漏,现引人公历日期与星期推算表阿),供参考。
应用此表查找公元1967年4月11日星期序数步骤如下:
先在本表年份表前二位数字栏目中,查到19二字所在的位置;
再在年份表后二位数字栏目中查到67二字所在位置,自19二字处平行右移,67二字处垂直下移,二者在英文大写字母栏目中相交于字母G处;
再自月份表栏目中查到4月,自4月所在位置平行左移,查到G在4月栏目所在位置;
自日期栏目查到11日所在位置,自此位置平行右移,使与4月份栏目G在星期表相交处知为星期二,结果与回历计算所得相同。故知回历 1387年元旦确为公历1967年4月11日,而不是12日。
在换算中所得公历日数常多于31日,甚至常在200―300日或更多,需要将此数化为该年的月日时,可用下列两表。
表3 公历月份及其累计日数

三 公历换算为回历
将回历换算为公历的算式移项,整理,即可得到公历换算为国历的算式
(公历纪年一621.5691)÷0.9702=回历年月日(儒略历)……………………………………………(5)
(公历纪年一621.5774)÷0.970224=回历年月日(格氏历)…………………………………………(6)
无论回历换算为公历或相反,大体都有一日之差,以星期序数订正时,回历换算为公历,以回历的星期序数为准;相反,以公历的星期序数为准。
四 国历或公历换算为中国农历
1.回历换算为农历
仅管中国农历各年在年内月数日数都不是一个相对的稳定值,给回历与公历换算为农历上带来较多的困难,但仍然可以换算。中国农历为阴阳合历,在月份上与回历同属太阴历,惟回历每月以见新月为一月之始,其日约迟于农历合朔(初一日)1―2日乃至3日,因此只要查清二者在月份上关系,便可将回历换算为中国农历。马以愚先生称:“......>>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