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的历史名人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1-11

孙权(182--252)

字仲谋。

三国吴国的创建者。

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人,东汉末年,孙权继承父兄事业,据有江东六郡。

东汉建安十三年(208),联合刘备,采用火攻,在举世闻名的赤壁之战中,大败曹操军队,奠定了东吴立国基础。

东汉建安十六年(211),孙权将政治中心从京口迁来秣陵,次年改秣陵为建业,在楚国金陵邑故址石头山,修筑石头城。

城内设石头仓、石头库,以储藏军械、粮食等物资。

在石头城南置烽火台,为军事重镇。

黄龙元年(229)四月,孙权在武昌称帝,国号吴。

同年九月,迁都建业,这是南京建都的开始。

孙权在建业改建“太初宫”·官周长500丈。

并将建业城修建成一座真正的古代城市,城周20里19步。

孙权在江乘,溧水、湖熟等县设典农都尉管理农业。

派屯兵3万,在句容至云阳(今丹阳县)开凿一条名“破冈渎’’的运河,沟通了秦淮河与太湖流域的往来。

在建业城西南开运渎,又凿东渠(青溪),开潮沟,并使秦淮河两岸成为商业繁荣地区。

孙吴宫中有上千名从事丝织的宫女,这是南京丝织业的开端。

西南的冶城,是冶炼和铸造的中心。

孙权重视航海事业发展,曾派万人船队航行到夷州(台湾)、辽东半岛、海南岛;又派使者航行到高丽(朝鲜)、扶南(柬埔寨)、林邑(越南中部)和南洋群岛各国。

还兴建了江南第一座佛寺——建初寺。

公元252年,孙权病逝,葬于钟山南麓,以后名吴大帝陵、孙陵冈、吴王坟(今名梅花山)。

王羲之(321-379,一作303-361)

字逸少。

东晋著名书法家。

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人。

初任秘书郎,后任宁远将军、江州刺史、右军将军、会稽内史等,世称王右军。

后因与扬州刺史王述不和,辞官定居会稽山阴(今绍兴)。

王羲之出身于建康乌衣巷显赫的王家,是王导之侄。

曾与谢安共登冶城, "悠然遐想,有高世之志。”早年从卫夫人(铄)学书法,后来改变初学,草书学张芝,正书学钟舀系。

博采众长,备精诸体,一变汉魏以来质朴的书风,独创妍美流便的新体,他的正书、行书为古今之冠,人赞其笔势“飘若浮云,矫若惊龙。”为历代学书法者所崇尚,被奉为“书圣”。

其作品真迹无存,传世者均为后人摹本。

行书以《兰亭序》为代表作,草书以《初目帖》、 《十七帖》,正书以《黄庭经》、 《乐毅论》最著名。

陶弘景(452或456—536)

字通明,自号华阳隐居,晚号华阳真逸、华阳真人。

南朝齐、梁时期道教思想家、医药学家。

丹阳秣陵(今南京)人。

齐高帝时为诸王侍读,拜左卫殿中将军。

齐永明十年(492),辞职隐居句曲山(今句容茅山),后来,梁武帝礼聘不出。

但朝廷每有征讨大事,总是向他咨询,有“山中宰相”之称。

卒谥贞白先生。

陶弘景将顾欣’《真迹》重新编次增饰,撰成《真诰》20卷,被目为道教经典。

他追求长生不老,经长期炼丹实践,掌握一些矿物和药物的特性,发现水银有镀金和镀银的作用,懂得钾盐和钠盐的鉴别方法。

他编的《古今刀剑录》是记载当时金属冶炼成就的重要文献。

在医学上,他增补东晋葛洪的《肘后卒救方》,编撰成《肘后百一方》。

他编著的《本草经集注》7卷,记药物730种,首创按药物自然属性和治疗属性分类的新方法,成为我国药物分类的标准方法,沿用1,000余年。

其它著作多佚。

范缜(约450--约510)

字子真。

南朝齐、梁间著名唯物主义哲学家和无神论者。

南乡舞阴(今河南泌阳西北)人。

父早逝,家境寒微,青年时从学于名学者刘捕,博通经术, “性质直,好危言高论”,不畏权贵。

先后出仕齐、梁,任宜都太守、晋安太守、尚书殿中郎、尚书左丞等职,长期居于建康。

他坚持“无神论”,同盛行的佛教进行了尖锐的斗争。

齐永明七年(489),在鸡笼山旁竞陵王萧子良的西邸,与萧子良、萧衍及僧侣们进行大辩论,后发表著名的《神灭论》。

他从“神即形也,形即神也,是以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的命题出发,论证形体和精神的相互依存关系,正如刀和锋利一样,没有刀就没有锋利,形体不存在,精神就无所寄托,不能单独存在。

所谓人死精神不灭,轮回转世,因果报应等说法都是荒谬的。

萧子良以高官劝诱范缜改变自己的观点,被严辞拒绝。

天监六年(507),梁武帝萧衍为消除《神灭论》的影响,调动62名朝贵和僧侣,写出75篇文章反驳,范缜仍不为所屈,写了《答曹舍人》等论文,揭露了佛教从精神上奴役人民和物质上妨碍生产的危害。

著作多佚,现存的《神灭论》和《答曹舍人》,保存在《弘明集》中。

顾恺之(345--406)

字长康,小字虎头。

东晋杰出画家。

晋陵无锡(今江苏无锡)人。

曾为桓温及殷仲堪的参军,后任散骑常侍。

工诗画,擅书法,尤精绘画。

师于大画家卫协,运思精微,笔法紧劲连绵,如春蚕吐丝,绘画题材广泛,兼擅人物、肖像、山水、飞禽走兽等。

兴宁二年(364),顾恺之在建康城西南瓦官寺作壁画,绘维摩诘像,画出“清赢示疾”、 “隐几忘言”神态,光彩夺目,轰动一时。

有“才绝、画绝、痴绝”之称。

传世论画著作有《论画》、《魏晋胜流画赞》和《画云台山记》,其中“迁想妙得”、 “以形写神”等论点,对中国画的发展影响很大。

绘画作品存《女史箴图》、 《洛神赋图》的唐人摹本。

相传南京的顾楼街为其当年居住和绘画之处。

王导(276--339)

字茂弘。

东晋政治家。

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北)人。

与琅琊王司马睿交往较密,司马睿出镇下邳,王导为安东司马,西晋政权日衰,王导劝司马睿移镇建康,以图称帝大业。

到建康后,王导依靠北方士族,团结江南士族,协助司马睿建立偏安江左的政权。

东晋立国后,王导任丞相军谘祭酒,拜右将军、扬州刺史、监江南诸军事等。

其从兄王敦为大将军,掌管兵权,统辖六州,故有“王与马,共天下”之说。

王导历东晋元、明、成三帝为宰辅,为政采用“镇之以静,群情自安”的方针,以保持东晋的安定局面,力图采用使士族之间、士族与王族之间相互平衡的政策,来稳定东晋政权。

一日,南迁士族在长江边的新亭聚会,面对中原沦丧的变故,尚书周岂页等发出“风景不殊,举目有江河之异”的叹息,大家也跟着唏嘘,王导厉声说: "当共戮力王室,克复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对泣邪!"人心始定,此为有名的“新亭对泣”。

他曾在幕府山设立幕府,提倡俭朴,仓无储谷,衣不重帛。

曾指牛首山为天阙,使晋元帝放弃在都城正南门立双阙的打算。

王导去世后,葬幕府山以西。

陈太一

1921年生,江苏宜兴人。

1944年毕业于广西大学数学物理系,1946年7月在上海交通大学电信研究所毕业获硕士学位。

现任总参谋部通信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学术委员会委员,上海交通大学、国防科技大学、山西大学、北京邮电大学、武汉通信指挥学院 *** 教授,中国电子学会信息论、通信学分会副主任等职。

长期从事国防通信的教学、科研及领导工作。

他主持设计了我国第一代长距离中同轴多路载波海缆通信系统,领导并参与坑道通信与埋地天线的研究,成果广泛应用于国防通信工程建设。

他与王大珩等院士一起论证了我国第一颗“东方红”卫星的总体方案。

他在国内最早主张发展数字程控交换,设计完成了我国第一台数字式程控交换机。

领导并参与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均取得很好成果。

他是我国早期从事信息论研究和应用的专家之一,参与创办我国首批军事学硕士点,并参与培养了我军首批外军硕士生。

葛菲

性别:女

身高:1米71

体重:58公斤

出生日期:1975-10-9

出生地:江苏南京

运动项目:羽毛球

运动经历:

1985年同时入江苏省羽毛球队,与顾俊配合双打,1994年,与顾俊双双被选入国家羽毛球队。

最好成绩:

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双打冠军和2000年悉尼奥运会双打冠军

运动成绩:

1994年 第15届国际羽毛球锦标赛(尤伯杯)女子团体亚军

1994年 国际羽联羽毛球大奖赛女子双打冠军

1995年 世界羽毛球大奖赛女子双打冠军

1995年 日本尤尼克斯杯羽毛球公开赛双打冠军

1996年 第4届苏迪曼杯团体赛冠军

1996年 第26届奥运会羽毛球女子双打冠军

1997年 第5届苏迪曼杯团体赛冠军

1997年 世界羽毛球锦标赛双打冠军

1997年 世界羽毛球大奖赛双打冠军

1997年 与刘永初次合作便捧得韩国公开赛混双冠军,这是中国羽毛球混双选手近10年来第一次在国际比赛上获得金牌

1998年 新加坡羽毛球赛女双冠军

1998年 尤伯杯赛女双冠军

1998年 亚洲羽毛球锦标赛女双冠军

2000年 悉尼奥运会羽毛球女子双打金牌得主

所获荣誉:

曾获国家体育运动荣誉奖章

当前情况:

2001年九运会后退役,进入南京大学读书,攻读新闻,2002年5月8日与男子羽毛球世界冠军孙俊结婚。

孙海涛

打破世界纪录荣膺三连冠

在本月21日雅典第十二届残奥会举行的男子F13级铅球比赛中。

南京大学新闻传播系硕士研究生孙海涛,经过与8位外国选手的轮番较量,再次夺得该项比赛的金牌,为南京市夺得本届残奥会的首枚金牌。

今年25岁的孙海涛祖籍黑龙江省肇东市,5岁时因患乙脑而致使右眼失明,左眼视力也急剧下降。

在1996年、2000年第十届、第十一届残疾人奥运会上,孙海涛曾分别摘得铅球、铁饼、标枪三项冠军和铅球金牌、铁饼银牌、标枪铜牌,并且是残疾人F12、F13级铅球世界纪录保持者,成绩分别为:16.04米和16.46米。

在本月21目的比赛 中,他在与多个视力好于他的对手角逐中,以领先第二名l米多的绝对优势,不仅再次夺得该项比赛的金牌.而且又将成绩提高了O.16米,创造了新的世界纪录16.62米。

孙海涛:上场戴墨镜的奥运冠军

"我要让所有人都看到我的努力和进步,让五星红旗再次飘扬在残奥会的赛场上,这是我2004年最大的梦想!"这是之前在接受采访时,孙海涛告诉记者的话。

话不长,但掷地有声。

而现在,他做到了,而且是奥运会的三连冠。

右眼一团漆黑,左眼一片模糊,戴着墨镜上场比赛的他蓄势、发力、扭身、投掷,铅球在空中划过一道银色的弧线,动作非常连贯——这就是奥运冠军孙海涛。

全国残疾人运动会、远南运动会、亚特兰大残奥会、悉尼残奥会......无论在全国还是世界的竞技场,孙海涛都取得过骄人战绩,在他的家中奖牌满满当当挂了一墙。

说起这些荣誉。

孙海涛却十分淡然:"我只想证明,我从来就是和健全人平等的。”看似轻松的回答背后,却是常人难以想象的付出。

5岁时,一场突如其来的乙脑让孙海涛右眼失明,左眼变成了弱视。

尽管身体素质上有所欠缺,但从小就与体育结下不解之缘的他,却依然坚持着自己的梦想。

去年,有两件事让孙海涛非常开心,一是在南京举行的第六届全国残运会的男子F12级铅球比赛中创造了新的世界纪录,拿到了那届赛事的首枚金牌,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主席 *** 亲自给他颁了奖。

二是由于自己在学业上的出色表现而被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保送攻读硕士学位。

谈起自己的学业,正在读研的孙海涛说,自己很喜欢新闻专业,每天还在训练之余阅读从学校图书馆借来的新闻专业理论书籍,而毕业后当个体育记者是孙海涛一直以来的心愿。

姓名: 赵蕊蕊

性别: 女

出生日期: 1981年10月8日

出生地: 江苏省南京市

身高: 197厘米 体重: 75公斤

身份: 军人 教育背景: 大专

个人爱好: 绘画、听音乐

注册单位: ***

运动项目: 排球

奥运报名项目: 女子排球

最好成绩: 2003年女排世界杯赛冠军

场上位置: 副攻 球衣号码: 8

运动经历:

1992年11岁时开始在江苏省少年体校练篮球,教练张小红;1994年

进入八一青年排球队,教练韩云波;1997年进入八一排球队,教练

林榆廷;1999年入选国家女排队,教练胡进。

主要成绩:

1999年 世界女排大奖赛总决赛第三

1999年 亚洲锦标赛冠军

2001年 世界女排大奖赛总决赛冠军

2001年 第9届全运会冠军

2002年 釜山亚运会冠军

2002年 世界女排锦标赛第四

2003年 世界女排大奖赛冠军

2003年 亚洲锦标赛冠军

2003年 女排世界杯赛冠军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