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幸福如果姓中不姓王,也许梦想不会摔得这么碎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23

华夏幸福创立于1998年,是中国领先的产业新城运营商。

华夏幸福致力于成为全球产业新城的引领者,坚持“以产兴城、以城带产、产城融合、城乡一体”的理念,确立以产业新城为核心产品的业务模式。

曾经的地产十强,如今一步一个台阶的跌落。

环京楼市的泡沫,一层一层被政策挤破。对于重仓环京的地产公司来讲,无疑是一场灭顶之灾。伴随着政策的加码,国家给环京的地产公司来了一场彻底的压力测试。

作为带头大哥的华夏幸福,一直处于资金艰难的状态,一年一个台阶,跌出前十后,又跌出前二十,最后终于从主流地产掉队。

正印证了一句话:

富在术数,不在劳身;利在势居,不在力耕也。

业务模式资产过重,又依赖政策,长期缺钱又怕下雨。

华夏幸福的核心业务是产业新城,是一种跑马圈地的运营模式。项目规模都是以平方公里为单位来计算,既要做一级,又要做二级,还得引进产业。

这说白了就是一个小政府,靠着给政府服务来挣点差价。但是这个模式有一定的风险:

投资周期长:

干过一级开发的人都理解, 拆村子是一个极其漫长的过程 ,不是把房子推倒就完事了,还要做大量的村委会工作,拆个三五年都是很正常的事情。

即便是不需要拆迁,村里的农用地、林地还要走农转用,还要落指标,光落指标这事就得往小半年去说。要是干二级开发,半年都预售了,一年下来自有资金都回正了。

政策风险大:

有人帮着政府干活首先是件好事情,政府省心省力还有业绩岂不快哉。但是政府领导班子调动比较频繁,尤其是大领导的调动,对于整个项目可能是毁灭性的打击。

我们辛辛苦苦地干了一年的规划方案,刚刚得到一把手的认可,结果没几天政府班子换人,新来的一把手不认可,你又要加班熬夜改规划。

你要是听话就得辛苦,要是不听话就得难受 。不得不说房地产就是个政策市,听话照做有饭吃。

结算周期长:

华夏幸福的产业新城,它不像正常的棚户区改造、城中村改造,土地出让以后给你一个收益比例,你拿着钱走人就行。

华夏要分的是税收计提、土地款返还、产业招商等收益,政府也怕你拿着卖地钱跑路,不好好地给政府修理、招商,自然结算的节奏和效率就会大打折扣。

王文学的救赎。

引战投平安入股

2018年7月,华夏控股第一次向平安转让其持有的华夏幸福5.8亿股票,占总股19.70%。

之后,吴向东入主华夏,并成立南北双中心,吴向东还在原来华润旧总部大楼办公。

同时,平安曾再次增持华夏幸福,持股比例共计超过25%,直逼王老板。

此时,有人猜测,是否是平安要夺权?

对于此举,王老板曾在股东大会说明,平安不是为了夺权!大家都是朋友!

王老板急于否认了,但从现在局势看来,颇是无奈之举。

不自救,活也活不下去!

绝地求生。

2018年10月,华夏幸福平价转手环京十宗住宅用地,万科眼疾手快32.34亿抄底环京33.93万 的住宅。

卖房子的速度毕竟是比较慢,没有股权转让来的快,来得更直接。

另外其它产业新城的项目,也在源源不断地向外抛售。

甚至包括起家之地的固安,保利、大悦城、金地借助华夏的力量纷纷杀入。

降价促销

环京的政策,本来大家都觉得是严苛是暂时的,涨价才是永恒的旋律。大家都想着熬一熬就度过寒冬了,所以开发商都是咬紧牙关不降价。

但是华夏熬不住了,在饥肠辘辘中还是打响了环京降价的第一枪。

霸州孔雀城以七折卖房,原本125万的房子,现在85万就可以拿下,整整省了40万。

95亿驰援华夏,以解燃眉 燃煤之急

华夏幸福最近惨遭围剿,不仅股债遭到抛售,而且信用等级也被下调,再加上平安利润对赌,华夏的新年怕是不好过了。

就在危难关头,95亿政府援助从天而降,这无异于在寒冬腊月送来了一床棉被。据传95亿的用途如下:

首期转账30亿元,用于支付农民工工资及经营费用;剩余10亿元兑付华夏幸福债的回售。

华夏幸福终于可以过个安稳年了。

河北政府其实也不富裕,穷父母能拿出这么多钱来支援孩子买房,关系绝对不一般。

八成是要入赘当女婿了,老丈人帮衬一下闺女也是情分之内。

都说时势造英雄,王老板能从火锅干到千亿房企,真是实属不易。

如果华夏姓中不姓王,也许结局又是另外一个样子。

但不管怎么说,姓王的时代即将过去。

未来怎么样,就让我们交给时间吧。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