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孩子高情商不难!1-测试.5-训练!让你的孩子备受欢迎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8-05

如何才能培养孩子的高情商呢?将分为两个大部分与大家分享, 一是根据测试,对父母教育进行评估 ,将父母进行了分类; 二是总结了情绪管理训练的五种方式 :觉察孩子的情绪、把握机会、倾听与认可、帮助孩子表达情绪、划定界限以解决问题。

压抑型父母相比忽略型父母,不只忽略、否定或贬低孩子的消极情绪,还极力地压抑这种情绪,结果导致他们的孩子常常因为表达悲伤、愤怒或恐惧等情绪而被斥责、管教或惩罚。

比如,如果孩子因为生气而跺脚,妈妈会因为这个令她不快、带着挑衅性的行为而对孩子进行惩罚,却不去弄清楚到底是什么让女儿这么生气。

这类父母无论孩子表达何种情绪,他们都会急切地表示无条件认同。这些家长心中充满了对孩子的同理心,他们会让孩子知道:无论他们经受什么,爸爸妈妈都能理解他们的感受。

然而,他们顶多止于认可和接受孩子这一步,缺乏指导孩子应对消极情绪的技巧,或者根本不愿意这样做。例如,孩子在玩耍时和小伙伴打起来了,气呼呼地跑回家。

这时,放任型父母会说:“嗯,这事听起来是挺让人气愤的,有的小朋友难免会打人。你没受伤吧?没受伤就没什么大不了的。”

这类父母不只接纳孩子的情绪,也会对不当行为划定界限,教孩子如何调整情绪,找到合适的表达方式,指导他们解决问题。

他们把孩子的消极情绪当作增进亲密感的机会,认为这是给自己提供了一个很重要的教育孩子的平台;在生活中,他们重视情绪的力量和价值,所以也不会害怕在孩子面前表露自己的情绪。

父母要想理解孩子的感受,必须对情绪有所感知,首先是对自己的情绪,其次才是孩子的。孩子的情绪来得快,去得也快,如果不用心察觉,就很可能错失孩子的瞬间情绪表现,进而错失了重要的情绪信息。

比如有一位妈妈就提到,当她和4岁的女儿玩芭比娃娃时,女儿一边玩弄芭比娃娃,一边说:“你知道吗?当你生气时,芭比真的很害怕。”接着,女儿又借芭比娃娃谈到了妈妈生气的原因、发脾气时嗓门如何大,以及她对这一切的感受。

当孩子有负面情绪的时候,正是我们与孩子建立亲密关系,教他们如何处理情绪的好机会,我们要把握好这样的机会。孩子处于伤心、生气或害怕时,也是他最需要父母的时候。

消极情绪并不会自然消失,只有当孩子说出自己的感受、感到自己被人理解时,消极情绪才会逐渐消解。孩子第二天就要去看牙医,他看上去很紧张,这时父母最好提前跟孩子谈谈他害怕的感受,而不是等到孩子坐在医院口腔门诊座位上大哭大闹时才开始行动。

当你把孩子情绪化的时刻当做是与孩子建立亲密关系、解决问题的机会时,下一步要做的就是感同身受地去倾听,认可孩子的情绪。

父母要做到的倾听,并不只是单纯意义上的用耳朵来收集信息,而是能够感同身受;懂得通过自己的想象力去站在孩子的立场上体会他们所处的情形;懂得用安慰的话语、不带任何批判地去回应自己听到的一切;懂得帮助孩子标注情绪;最重要的是,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孩子体会到的一切。

建立属于他们自己的关于情绪表达的词汇库,即为情绪贴上标签。这能帮助孩子把含混不清、令人害怕、不适的感觉变得有界限,将情绪具体化、并逐渐认识到,它们的存在是生活中正常的一部分。

研究表明,为情绪贴标签这一行为对神经系统有安抚作用,能帮孩子更快地从不愉快的情形中平复。

将孩子的情绪贴上标签。对幼小的孩子而言,解决问题往往是从界定正确行为和不良行为开始。比如,一个孩子感到沮丧,用不好的行为来表达这种消极情绪,如骂人、打人、弄坏玩具。

父母要让孩子理解这些行为是不正当的、不被接受的,然后,要指引孩子想出其他更合适的方法来处理这些消极情绪。

围绕某个问题确认什么样的目标,需要倾听孩子的想法。在为孩子的行为划定界限之后,父母接下来就要确定解决问题的目标。

针对这个问题,他想要得到一个什么样的结果呢?一般情况下,答案非常简单:他想修好一个坏掉的风筝,解答一道数学难题, ……如果是其他情形,我们则需要进一步去确认。

父母最好把主动权交给孩子,和孩子一起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这可能会多花一点时间,然而孩子却能够通过思考得出自己的想法,真正享受整个过程的成果。

检验解决方案。在与孩子一起想出尽可能多的方法后,家长就要和孩子一起分析这些方法,研究可能产生的效果,并从中找出最可行的方案。

父母和孩子研究所有方案后,就要鼓励孩子选出一到多个方案,并付诸行动。这时,父母可以把童年时自己处理类似情景的经验分享给孩子,让孩子在情景中体会你教给他的价值观。

1. 父母最重要的职责是倾听孩子,不只听懂他们的话语,更要听懂话语背后的情绪。

2. 当孩子和父母建立起 情感 上的联结时,父母再通过这条感情联结教导孩子如何调整情绪、解决问题,好的效果就会显现。

3. 为什么共情具有如此大的力量呢?这是因为共情能让孩子把父母当成自己的盟友,而非旁观者。

4. 要让孩子明白,自己的情绪并没问题,出问题的是他们错误的行为。

5. 一旦你习惯性地忽视孩子的感受,你与孩子之间的距离就会变得疏远。当需要解决问题时,他们就更不愿意配合你。

6. 父亲影响孩子的方式,有一些是母亲无法做到的,尤其在同伴关系、学业成绩等方面。

7. 真正对孩子造成伤害的不是父母之间的冲突,而是他们处理冲突的方式。

8. 在每一个年龄段,理解什么是正常的,可以预测孩子在不同的阶段最需要什么,将帮你更好地理解他们的感受,帮你成为更称职的情绪管理训练导师。

孩子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的悉心指导,了解自己的教育方式加以修正,相信你的孩子会更加优秀!!!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