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医生忠言:儿童疾病常见认识7误区,家长不要再这样了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06

咳嗽、哮喘是儿童常见病,多发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冬春季节多见,其中,婴幼儿发病率较高。儿童经常性咳嗽、哮喘也与家长有认识误区有关,如反复受寒,体质很弱却去锻炼身体,体质偏弱也去秋冻,乱用止咳药等,导致儿童频繁咳嗽、哮喘。

误区1:咳嗽哮喘误认为是遗传

临床上常常见到,一家人都有哮喘的表现,比如祖辈出现哮喘,自己一辈有哮喘,到了孙子一辈还有哮喘。但是仅凭这些就能判断哮喘是遗传吗?答案是否定的。并不一定是遗传。我们只能判断咳嗽、哮喘与遗传有一定的相关关系,但是并非遗传关系。

而据我观察,之所以出现祖孙三代都有哮喘的原因,主要是因为一家人往往具有相同的生活习惯和环境,因为咳嗽、哮喘多起因受寒。而有哮喘家族史者多不注意防寒保暖,且这种习惯习以为常,并延续到下一代。

比如祖一辈认为应该少穿衣服,故因为少穿衣服而出现咳嗽哮喘。等到了儿子一辈时,往往会将这种行为继承下来,也会因为受寒着凉而出现咳嗽哮喘。乃至到了孙子一辈的时候,也因为少穿衣服而受寒,导致咳嗽、哮喘。而这种相同的生活习惯或环境极导致了祖孙三代咳嗽、哮喘。故这些所谓的家族性的哮喘。貌似遗传,实则并非遗传造成的。对此,须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切以防寒保暖为要。

误区2:冬天一直在温暖的室内

中医认为,咳嗽有内因和外因。外因则多是外感病邪所致,尤其是与受寒有关。故有“形寒寒饮则伤肺”之语。是故许多孩子减少外出,整体呆在家里或者室内,很少去室外活动,甚少见到阳光。以此认为防止感冒、咳嗽。

此法看似正确,实则大谬。早在唐朝时,名医孙思邈就在《千金方》明言:“凡天和暖无风之时,令母将儿于日中嬉戏,数见风日,则血凝气刚,肌肉牢密,堪耐风寒,不致疾病。”待在家里,犹如温室的花朵,腠理疏松,不耐风寒,反而更易生病。 那么由此可见, 冬季 健康 的秘诀就是两个字:动与冻 。动:天气和暖时多在户外活动。冻:身体要多穿衣服,在保证身体保暖的情况下,然后在户外活动,感受冬天的寒冷。

冬季养藏重在密。 或曰:冬季不是养藏吗,怎么能在户外冻着呢?呵呵,实际上这是不明白冬季养藏的含义。我们观察自然。树木在冬季形成的年轮虽然有点薄,但却很坚硬、很结实,人亦应之。故冬季养藏的真正含义是能使身体更结实,使身体腠理更致密。而如何使之然呢?自然人离不开自然界的寒气。故要人也要经历风寒,乃能“血凝气刚,肌肉牢密,堪耐风寒,不致疾病”,使身体更 健康 ,更强壮。但也要冬季应做好防护,防止冻伤。

误区3:儿童生病盲目硬抗

疾病对身体有好和坏两方面影响。一方面可以促进身体的免疫力,另一方面对身体也有很大的伤害。例如感冒时,由于病毒、细菌入侵人体,人体免疫系统不能有效防御,就会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表现。此时,发烧并不是坏事,是免疫系统与病菌做斗争的表现,若免疫系统斗争的胜利,会使人体对这种病菌产生抗体,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是提高了人体对这种病菌的免疫力。但是人体若长时间的发烧或高烧,就说明靠人体自身的免疫力已经不能战胜病菌,此时若不能得到有效治疗,那么不仅不能提高人体的免疫力,还会对人体造成更大的伤害,导致身体虚弱。

故面对疾病,有的孩子该抗,有的不该抗。那么,什么样的孩子该抗,什么样的孩子不该抗呢?就看孩子体质强壮不强壮。如果平时身体强壮,硬抗也可以,但是也要密切观察,若病症较为严重,或者恢复较慢,也需要及时治疗。若是平时容易生病,体质较弱,或者病症较为严重,则必须及时就医。切忌盲目硬抗。

误区4.乱用止咳药

实际上咳嗽病症复杂,变化多端,一不留心,治法全错。例如有的咳嗽是风寒湿热四气夹杂,这样的治疗就相对复杂难辨。比如常见的乱用中成药,风寒感冒咳嗽用鲜竹沥口服液,一见咳嗽就用川贝枇杷膏等等。对此问题,人民日报也曾报道:64.1%的人知道咳嗽要祛痰,但仅有5.1%的人知道镇咳药和祛痰药在治病机制上的区别。

明·李中梓在《医宗必读》:“ 见痰休治痰 ,见血休治血,见汗不发汗,有热莫攻热;喘气毋耗气,精遗勿涩泄,明得个中趣,方是医中杰。”明确提出不要见咳止咳,见痰化痰等等,需要辨病辩证治疗,方得治疗的真要。

误区5.盲目秋冻

秋天来了,不少家长遵循“春捂秋冻”的秋冻。然而却有不少孩子在秋季冻出病来,如感冒发热流清鼻涕、咳嗽。那么是“春捂秋冻”说错了吗?不是。是自己理解不正确。还有许多人是不适合秋冻的。比如:

(1)体质虚寒者最好不要秋冻。体质虚寒主要表现有容易怕冷,平时容易打喷嚏,流鼻涕,面色有些发白等表现。

(2)像体质较弱的儿童不适合“秋冻”。平时容易感冒咳嗽,有慢性咳嗽以及哮喘,容易劳累,精力不振,面色发黄等体质虚弱者都不宜秋冻。

(3)患病期间也不要秋冻。

(4)天气忽冷忽热的时候不宜秋冻。

误区6、生病好了要好好补补

许多家长不太注意,认为孩子生病时不爱吃或吃得少,看着心疼,所以到了疾病快好了,就变着花样给孩子吃许多好吃的,好好补补身体。结果就出现食复,病症反复,甚至比以前更加严重。那么什么是食复呢?

食复:疾病初愈阶段,由于脾胃尚虚,饮食过量或者吃辛辣、油腻厚味儿、不易消化的食物等,常可引起疾病复发,称为食复。如《素问•热论》说:病热少愈,食肉则复,多食则遗。

中医认为感冒、发热、腹泻等病证初愈,此时身体正气亏虚(脾胃亏虚),余邪未尽,即“炉烟虽熄,灰中有火”。此时若不注意饮食,暴食暴饮,则容易加重脾胃负担,导致正气愈加亏虚;若嗜食辛辣则容易辛辣助阳,助长火势,导致再次发热;若食入过多油腻肉食,“灰中有火”,则油腻遇火,容易死灰复燃,再次发热。

对此如何防止食复,使病症稳固,不易反复呢?具体如下:

(1)注意固护脾胃:一是应当清淡饮食补脾胃,多喝小米粥或大米粥等容易消化的食物。二是适量饮食,别太多,太猛;三是不要太辣太咸太油腻(各种肉食和鱼类)。

(2)注意防寒保暖:多穿衣服,多吃热粥热饭,不吃凉(温度低)的食物。

(3)家长提高警惕:疾病初愈,不要掉以轻心。仍应在疾病痊愈后的数日内保持警惕。

(4)宜选择相宜的健脾和胃的食物。饮食量应从少到多,质地宜从稀到浓,从易消化至正常饮食,切忌强食,待胃气复苏,饮食渐香,直至能正常饮食。

误区7.盲目锻炼

一次,对来诊的孩子妈说:“孩子容易累,不爱动,这属于脾胃虚弱,你就

(1)不要天天定点带着孩子去锻炼了,越是锻炼身体越虚,好不容易积攒的一点气也被锻炼耗去了。

(2)不要晚睡晚起了。让孩子睡足,睡到她自然起床。所谓神气足则不思睡。

是的,一些儿童体质偏弱,容易生病。其父母从常理来推断孩子应当锻炼。所以就一股脑地让孩子锻炼。然而锻炼不当,也会发生反效果。

然则何时需要锻炼呢?也要根据身体气血充足与否。气血亏虚者,需要补益气血,待气血充足方可锻炼。切不可因为锻炼可以增强体质而盲目锻炼。同时也要掌握锻炼三原则: 治疗前期不要锻炼身体,散散步即可;治疗后期适当锻炼;治愈后积极锻炼身体。如此方无忧无患。

#大家 健康 超能团# @大家 健康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