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长征胜利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9-23
红军长征(1934年10月—1936年10月),共产党领导的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和红二十五军分别从各苏区向陕甘苏区的战略撤退和转移。其中红一方面军行程在二万五千里,因此长征又常被称作二万五千里长征。国民党称此为“流窜”。1934年10月10日晚6点12分,中共中央、中央军委率红军主力五个军团及中央、军委机关和部队共八万六千人,分别自长汀地区出发,被迫实行战略转移,从而开始进行红军打败国民党的转折点。转移时经过:瑞金出发——挺进湘西——冲破四道封火线——改向贵州——渡过乌江——夺取遵义——四渡赤水河(意义:打乱敌人追剿计划)——巧渡金沙江(跳出敌人包围圈)——飞夺泸定桥——强渡大渡河——翻雪山——过草地——到达陕北吴起镇——甘肃会宁(长征胜利的标志:红一、二、四方面军三大主力会师)。1936年10月,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合,长征结束。长征胜利表明中国共产党和工农红军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是红军战士悲壮的艰苦卓绝的战斗历程。
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主力红军(红一方面军)为了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追击,被迫实行战略大转移,退出中央根据地进行长征。
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中央红军共进行了380余次战斗,攻占七百多座县城,红军牺牲营以上干部多达430人,平均年龄不到30岁,共击溃国民党军数百个团,其间共经过11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走过荒无人烟的草地,翻过连绵起伏的雪山,行程约二万五千里,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1936年10月红二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与红一方面军会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宣告红军长征胜利结束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