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跟孩子愉快地聊天?90%的人都不知道的沟通技巧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12
又快到了过年回老家面对一群亲戚的时候了,每到这时候你会发现“会聊天”简直是一门太高明的艺术,可惜精通此道的人实在太少太少,好好的过年气氛就因为不会聊天儿瞬间尴尬、甚至冰冷。

想当初作为大龄单身青年的你,是不是最讨厌别人问:

即使已经完成人生大事的你,也肯定很讨厌被问:

“你们要不要二胎啊?赶紧要一个吧。”

“房子买了吗?在几环啊?现在一个月工资多少啊?”

可是到了孩子这里,怎么就一个个不拿豆包当干粮,上来就问:

“你期末考了多少分啊?你在你们班第几名啊?”

“你妈是不是生了弟弟之后就不喜欢你了?”

这是今天早上米粒妈的微信里有朋友发的,100%真实对话,心疼这个孩子10秒钟。

如果有些人还可以说是不会聊天,有些人简直是赤果果的欺负孩子找抽型的了。难怪孩子都不爱跟大人说话,只要一看到和自己年龄相仿的小伙伴,就赶紧结伴去玩了。如果孩子能说出自己的心声,那一定是:

你们大人真无趣!

那么,到底如何跟孩子开展一些有意义又有趣味的对话呢?

1

设身处地

每个人都有过当孩子的时候,如何和孩子更好的聊天。很重要的一点就要去找回儿时的体验。相信爸爸妈妈们应该还没忘记自己童年的记忆,小时候自己最不喜欢什么,最喜欢什么,同理,现在就应该避免那些让孩子尴尬或者难受的话题。

这是一个很好的去体验孩子感受的方法。当你在孩子这么大的时候,有过的各种期待,委屈,感动等等情绪是怎么被激发起来的?又是怎么被平复的。最想说话的时候动机是什么?又是什么样的父母的回复会让你觉得很无趣?如果亲爱的们能够回答出这些问题,那么就是有能力和孩子愉快的聊天的。

米粒妈小时候特别讨厌目的性的聊天,因为我家好多亲戚不管聊到什么,到最后都会转到“好好努力,认真学习”上去。到最后我觉得和大人聊天真是非常的无趣。很多时候聊天就是交换情绪或者交换思想,但绝对不是一方对另一方说教。米粒妈一直觉得与孩子沟通应该是思想影响思想。那些说教的内容更应该通过别的方式来传递。但是很多父母在这方面实在想象力过于贫乏或者说太没有时间去思考这些内容,单方面的灌输是最简单直接的。但是这种教育方法的效果是随着使用次数和时间而递减的。

2

平等姿态

很多父母和孩子之间的聊天,常常变成让孩子汇报情况。根本就是把自己和孩子的关系变成了上下级了嘛!要时刻记得孩子是一个和父母平等的个体,应该用平等的心态去尊重孩子。

我在接米粒回家的时候很少会问他一句“今天学校怎么样?”或者“今天在学校学到了什么?”我虽然很想知道他今天在学校发生了些什么。但是每天这样来一句以后,孩子也会模式化的给你一个答复来应付这句话。而且这种过于开放性的问题实在是很难让人回答,不是么?如果你再追问诸如“有没有人欺负你?上课难不难?考试怎么样?”那就是彻底让孩子对你关上心门了。

米粒妈的选择是主动告诉孩子接下来我们该做什么。晚上我怎么打算,晚饭做什么,我来汇报我的一天。我觉得孩子一天下来其实也很疲倦了,他也很期待一天下来与父母接下来的生活。告诉他我的安排,让他再做调整和选择,并给做出一个演示的作用来影响他,让他觉得,放学后和父母在一起的时候可以讲讲自己一天发生的有趣的时候作为聊天的乐子。这样总比盯着屁股后面追问孩子要好得多。孩子愿意告诉你的总会告诉你的,要是他不愿意说的,问了也不会说。何必再让孩子对你多一份抵制的情绪呢?

3

感受与接纳

如果孩子真的聊起什么麻烦的事情,特别是和同学之间不开心了,或者说学习生活上遇到挫折了。很多时候就像女孩生病了打电话给男票一样,不是要你给出解决方法。任何的“你应该怎么做”的思路都等同于“多喝热水”一样,是让孩子送你好人卡的节奏。孩子最需要的是倾听,这个时候大人需要做的就是将你的思想“蹲”下来,将任何“你们这些年轻人真幼稚,然我教你成年人应该怎么做”的潜意识都甩出去,陪着孩子一起分享这些情绪。至于解决方法,让孩子自己去选择吧。前提是除了聊天以外,你在平时的言行榜样,儿时的规则早已建立好了,孩子最终做出的选择无非也就是基于此。

很多时候家长只是在说,而忘记了“听”。可是和孩子之间的沟通,“倾听”是第一步。很多家庭由于家长一直是单方面命令,告诉孩子该怎么做,却极少倾听孩子的心声,导致孩子大了和父母之间觉得没话可说。尤其是很多爸爸本来就和孩子的接触时间少,一有时间和孩子聊天了,就开始了“训话模式”:最近成绩怎么样啊?考试估计能考多少啊?到最后孩子一言不发,就是不想和你说话。

有句话说“有人只关心你飞得高不高,却没人问你飞得累不累”,孩子的学习成绩往往成了父母检验自己培养成果的标准,却对孩子的情绪、心理不闻不问。这样下去到了青春期,多的是叛逆、无法沟通的孩子。

4

及时恰当的反应

在和孩子聊天时,大人要及时给予反应,而且反应必须是真诚的,而不是敷衍的,因为孩子都能感受到。比如,孩子画了一幅画,兴高采烈的拿给你看:“妈妈,你看我画的。”“画的真棒”,你头也不抬的回答。就好像你穿了件新衣服问老公说好看吗,结果人家头都没抬就说“好看!”能不生气么?

孩子知道大人在敷衍他,要么一直追着你,要么感觉受到了冷落,再也不想理你。当孩子这么问的时候,不妨仔细看看孩子的画,对画的好的地方提出具体的表扬,比如“这个太阳画的真不错,颜色搭配的真好。”再对需要提高的地方给予适当的建议,这样孩子会觉得你是真的重视他的作品。

5

和孩子聊天的几个小窍门

1、聊天要会挑时候,不一定专门坐下来聊天,如果不是特别重要的大事也不用专门抽时间。如果陪孩子的时间少,那么睡觉前,上学或放学路上,都可以成为小聊的时候。这时候孩子比较放松,容易轻松的沟通。

2、向孩子示弱,比如撒个娇表示自己也很累,有时也很笨,或者分享自己的小秘密,这样有助于和孩子建立亲密的关系,孩子也会把你看做知心朋友向你倾诉自己的小秘密。

3、从细节出发,比起问一些过于开放性的问题,可以从一些孩子会感兴趣的小话题出发,比如“你最喜欢你们哪个老师啊?”“为什么喜欢那个老师啊?”“你在学校最爱和谁玩儿啊?”“今天在学校的午餐好吃吗?你喜欢哪个菜啊?”

4、从“别人谈起”,比方说,米粒有时会告诉我班上谁吃饭吃得最慢、谁最常被罚、谁功课最棒、谁今天又打了谁等等。在聊天过程中,虽然孩子没有说自己,但窥见他处于什么样的位置、对同学的行为有什么样的看法,然后了解孩子在我们看不见的时候,是用什么样的身心状态去处事。

5、注意语调和肢体语言,据研究,在人与人的沟通中, 语言的影响力只占10%,而语调占38%,剩下52%的影响力都是肢体语言 。所以不要忽视和孩子聊天时的语气语调和肢体语言哦。同样的话,你硬邦邦气呼呼的说出来,虽然都是为了孩子好,但孩子接收到的讯息就是“妈妈很生气,很凶”,对于语言传达的内容反而接收不到。如果能真诚的看着孩子的眼睛,温柔而坚定的向孩子阐明事实和原则,相信孩子不是“什么都听不进去”的熊孩子。

与人沟通本来就是一门极为精妙的艺术,尤其当沟通对象是孩子时,更要注意方式方法, 不要上来就带着一种“我是大人”的高高在上感,不要轻易judge,更不要随意挑衅,多设身处地的想想孩子的感受 。咱们自己也许能做到,可有时在亲戚朋友面前却未必能避免孩子遭遇“熊大人”不会聊天儿,所以请在春节前把这篇及时转发朋友圈,让我们都能成为和孩子愉快聊天的小伙伴。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