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控力——和压力做朋友》 | 与其逃避不适,不如追求意义。(4/8)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10
  要怎么看待压力?总能听到身边的人说:“我压力好大啊!”开学以来,繁忙的课程和比赛任务,让我们充满压力。有时候很想从这样的生活中抽离出来,让自己“摆烂”一下。就像网络上流行的一句话:“清醒时做事,糊涂时读书,独处时思考,难过时睡觉。”这样的观点不乏是正确的,学会屏蔽烦恼,忘记痛苦,多睡安稳觉,才能让我们的生活过得快乐舒服很多。

  压力对于我们来说,是可怕的,是各种心理问题的罪魁祸首,压力会导致焦虑、抑郁、强迫、拖延、狂躁……似乎所有的痛苦都伴随着压力,但我们终究要面对压力,正所谓  “Deadline是第一生产力”,压力来自于我们无法避免的压力事件,也来自于我们怎么应对它。

  我曾经看到过一个很“正能量”的TED Talk,演讲者是美国斯坦福大学的心理学教授Kelly McGonigal凯利・麦格尼格尔,她说:有压力是好事,幸福的人都是有压力的。虽然这种认知与我们既往熟悉的,关于压力的“负面”印象可说是脱胎换骨的新定义,在图书馆又看到这位演讲者的书籍,推荐序中看到这样一段话(这段话我也放在下面),便打算多了解一点,也算是满足我的好奇心。

  作为大学生,我们是否应该从舒适安逸的生活中脱离出来,去勇敢地面对未知呢?

  毕竟要和压力做朋友,那了解一些压力的基本信息是很有帮助的。

  这本书的基础是作者在斯坦福继续教育学院讲授的一门叫做“压力新科学”的课程。书中的策略和方法来自成百上千的调查和与作者交谈过的数十位科学工作者的智慧。就像作者所说:“跳过科学直奔建议没用,了解了每个策略背后的原因才能帮其实施”。在书后也有注释去引领你进一步挖掘更多的科学细节和更丰富的信息。

  这本书可以说是“压力新科学”课程的速成班,也可以说是一本帮助我们和压力共存的实用指南。内容主要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重新思考压力:当我们身处困境时,压力是可以依靠的资源,而非要消灭的敌人。可以帮助我们转换思维定式。第二部分转化压力:包括身处压力时的现场策略,以及应对生活中具体挑战自我反思。当我们身处压力时,常常感觉到焦虑、沮丧、生气或不堪重负,转变压力对我们的影响,会给我们注入能量、勇气和希望。

  除了改变自己和压力的关系之外,同时还介绍了不少压力和社会关系的内容:压力科学与思维重置怎样帮助一个人支持其他人、社区和组织;如何培养所爱之人的抗压力;具备拥抱压力文化的工作场所的样子;社会支持系统要如何建立才能抵御创伤和痛苦等等。这些内容让我学到了如何将抽象的概念转变成行动的思维。

  这本书最有趣的地方就在于,你会不知不觉地去跟着书中最去进行实操,可以说是看完就能马上受益的一本书了。在阅读的过程之中,我一直在和书中的举例对比:我是不是对于压力这件事情也是有偏见甚至是有错解的,我是不是也是选择了那种逃避压力的生活方式?以后,我该怎么样更加积极的去拥抱压力呢,那实际中,我有什么压力呢,我要怎么做呢……

  通过一连串的科学实验和真实案例,我也了解到了为什么在面对压力的时候,我们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反应。

  压力就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我们没有必要,也没有办法逃离。而我们愿意承担压力,是因为我们在不断接受挑战中获得成长,在努力中实现我们的潜能和价值;我们愿意承担压力,是因为总有那些我们爱和爱我们的人,让我们为之奋斗;我们愿意承担压力,是因为压力的背后,正是生活的意义。

  压力与意义成正比:有意义,意味着有压力。善用压力,能过上更有意义的生活。压力是真正投入角色、追求满足意义感的目标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结果。从生命更广阔的层面来看,压力与意义形影不离。事情好坏,都在于自己的心态。就像古语所言:物由心转,境由心生。与其逃避不适,不如追求意义。如果你看到了这里,不妨也去试一试这些方法吧!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