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讲者如何才能抓住听众注意力(演讲者要知道的100件事)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11
上周公司组织销售技巧的培训,花钱请老师来公司讲课,虽然是休息的周六,但同事们的积极性非常高很早就来到培训室等待着老师,期待着课程,希望能够有满满的收获。但整个培训的过程让我们体验感和获得感并不是很好,老师在讲课前15分钟,下面的同事就开始东张西望,交头接耳;后面甚至很多同事都离场去喝水上厕所;

原本一天的培训,上午结束后,人已经走了一半,下午听课的同事只剩下一半的人数不到。这位老师授课完全住不住学员们的注意力啊。

作为一名演讲者或是讲课老师,最受挫的莫过于所讲内容让人感到乏味以至于失去听下去的欲望。那么要究竟要如何才能打造一场精彩的演讲或是课程呢?其实所有的成功都是有迹可循的,《抓住听众注意力--演讲者要知道的100件事》这本书就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这本书从行为心理学和脑科学出发,让我们清楚地知道听众是如何学习、思考和行动的,了解一整套的思考行为模式后,对听众的了解就会越多,你就越能将所想要传递的信息、鼓舞和激励完美的融合在一场演讲中,完成一场有魅力的演讲。可以这么说,这是本书是 一堂关于行为心理学和演说家的演讲心理课。

作者苏珊·魏因申克 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心理学博士,行为心理学家,享誉全球的演说家。多次在美国国内以及国际会议上发表演讲。因为博览群书,善于追踪神经系统科学方面的新研究成果,并成功运用到人际交往中,被誉为“智能女士”。

接下来我将分为三个部分为大家讲述书中的重点内容 (1)我们要知道听众是如何学习和思考的;(2)其次如何抓住并保持听众的注意力;(3)如何激励听众按照演讲的内容采取行动。

首先来看,我们要知道听众是如何学习和思考的,都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丹尼尔.卡尼曼在《思考,快与慢》一书中说到,每个人的拥有两套思考模式, 第一套是直觉系统思维,不怎么消耗脑力,判断运作起来非常快,很多信息几乎都是自动去完成,我们可以称为“快系统”,也可以形象地比喻成自动驾驶模式,我们大多数人大多数时间都是使用系统1的思考模式。

我们会自动过滤掉脑海中的信息,更擅长处理一些容易得比较少量的信息,对于一些既有的观点,就算越不确定,但会越坚持。让自己的心智模型任由系统1驱使,它的运行是无意识且快速的,完全处于自主控制状态,无法关闭。

在演讲或是授课的过程中我们应该要注意,要尽量给听众比较少和比较简单的信息,但是演讲者通常很热心地想把更多的信息和价值传递给听众,其实这种做法不仅让听众感觉负荷太重,而且大部分的信息都是会被听众过滤掉的,得不偿失。

那你可能就要说了,演讲或是授课总得讲一些复杂深刻的东西啊,不能总是讲些浅显易懂的东西,这个时候,如果想抓住听众的注意力,就要有意识的去调动他们的系统2思考模式, 第二套思考系统是——理性系统。它依赖人的理性,需要刻意思考。运行起来要消耗大量脑力,而且比较慢,所以被称为“慢系统”。它将注意力转移到需要脑力的活动上来,让人去思考、选择、专注等。

接下来,我们来讲第二部分重点内容,如何抓住并保持听众的注意力。

那么如何让听众去思考、选择和专注,让他们大脑转动起来呢?这就要用到行为心理学的一些知识了。

美国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乔纳森.斯库勒发现,在日常的生活中,我们的大脑有30%的时间都是“走神”状态,而我们自认为只有10%的时间在走神。人们的注意力持续时间是非常短的,所以我们学会利用潜意识去引导听众的注意力。

《网页设计心理学》一书中,指出我们人都有 三个大脑,新脑、中脑和旧脑。他们各自有自己负责的区域,分工明确。新脑负责理性的思考,逻辑推理;中脑负责情感的处理;旧脑只对生存感兴趣,,与爬行动物大脑相似,称为“爬行脑”,都是人类最本能的反应。

“爬行脑”在任何环境下就关心三个问题: 食物、性和危险。 遇到美食就会想到,我能吃它吗?遇到美女帅哥,想着我能跟她/他发生点什么关系吗?遇到危险,会担心这会危及我的生命吗。

所以要抓住听众注意力,就要避免在演讲过程中提供食物、或是有食物的图片出现。可以使用一些时下热度比很高,比较受关注和欢迎的人物、偶像明星、主持人、某行业类的专家等都可以。还可以使用一些危险场景的图片、视频等也都是可以的。

此外我们还要控制演讲的时长,一般20分钟以内为最佳演讲时间,演讲的时候要注意挑几条最重要的信息并对这些信息着重的介绍就行了。如果演讲时间比较长,中途就要安排短暂的休息时间,来维持听众的注意力。

如果想演讲更加的生动,比如通过讲故事的方式把你想要传递的内容穿插进去,配合好课件,比如PPT、思维导图、图文并茂的方式形成视觉记忆。使用循序渐进的技巧,逐步去解释、展示和阐述你要表达的观点、信息和价值。

演讲中,穿插一些典型的案例和实操演练练习,多向听众提问,做练习、增加互动环节,让听众积极参与进来,这样听众就更容易学习和记住重要信息。

知道了这些技巧,如何让听众按照演讲设计好的框架结构来采取行动了,接下来的第三点我们来讨论下。

人类在史前,就已经集体捕猎了,以后又有了氏族、聚落,现在我们仍然有城市,并且有朋友家人。人就是典型的群居动物,在生活中无论进食、睡觉、迁移等行为都以集体为单位,彼此间相互关照,相互协助。

可见 社会性对人类的重要性 ,在演讲中可以设置社群活动环节,让听众以小组的方式去讨论或是娱乐,让他们团队协作共同去完成一件事,可以很大限度的调动积极性。

这里面就涉及到一个奖励制度,激发了听众的 内在驱动力 ,让他们在协作完成一件事情后产生心流状态,给他们带来成就感,享受这种时光。但是我们往往有些错误的认知,会认为金钱或是其他 外在奖励 是激励人的最佳方式,结果却恰恰相反。

德怀特.D.艾森豪威尔说过:“ 激励是一门艺术,它会让人们去做你想让他们做的事,并且是因为他们自己想做”。

这本书讲述了100个演讲者所需要的技巧,从方方面面教我们打造一场有魅力的演讲,理论知识要实践运用起来才能有进步,需要刻意练习方可领略精髓,在本书最后作者还贴心地帮我们制定了一个90天改进计划,让我们理论和实践可以结合起来,助力与我们提升演讲和授课水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