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诗词鉴赏(一)石上偈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14
文/南城以南hong 

背景

不知过了几世几劫,因有个空空道人访道求仙,从这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下经过,忽见大块石上字迹分明,编述历历。空空道人乃从头一看,原来就是无材补天,幻形入世,蒙茫茫大士渺渺真人携入红尘,历尽离合悲欢炎凉世态的一段故事 ,便是这首七言绝句。

赏析

《红楼梦》又名《石头记》。《石头记》这个名字就是从这里来的,别小看这短短的28个字,这首诗具有统领全文的作用,是全书的灵魂所在。

曹公笔下的《红楼梦》真真假假,难以琢磨。故事开篇曹公就撇清了自己的关系,赋予了自己一个编辑的工作——“批阅增删”。曹公直接指出《红楼梦》是将石头上所刻的内容抄写下来,原来的作者是被女娲抛弃的补天石。补天石幻化成通灵宝玉被神瑛侍者带着投胎。这里强调一下:神瑛侍者是宝玉的前身。看原文: 空空道人听如此说,思忖半晌,将这石头记再细阅一遍,因见上面虽有些指奸责佞贬恶诛邪之语,亦非伤时骂世之旨;乃至君仁臣良父慈子孝,凡伦常所关之处,皆是称功颂德眷眷无穷,实非别书之可比。虽其中大旨谈情,亦不过实录其事,又非假拟妄称,一味淫邀艳约私讨偷盟之可比。因毫不干涉时世,方从头至尾抄录回来,问世传奇;因空见色,由色生情,传情入色,自色悟空,遂易名为情僧,改“石头记”为“情僧录”。东鲁孔梅溪则题曰“风月宝鉴”。后因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则题曰“金陵十二钗”。

“ 无才可去补苍天 ”,是在讲补天石没有尽到自己作为石头补天的价值,但我们都知道诗人往往借诗词抒发自己的情感,曹公也一样。

“ 枉入红尘若许年 ”,是借补天石自嘲白白地来到人世间这么多年来感慨自己虚度年华以及对现实社会的无力。

“ 此系身前身后事,倩谁记去作奇传? ”是说补天石身前身后所经历的故事,有谁可以替我抄了去当作传奇永远流传在人世间?曹公在开头就通过女娲补天的神话故事,巧妙地虚构了一个顽石“幻形入世”的故事。借这块顽石的经历,来讲贾宝玉的经历,《红楼梦》中众人多次提到:那块玉是宝玉的命根子。可见那块儿通灵宝玉是贾宝玉的象征,当然其中肯定有曹公的影子。

曹公将自己比作无用的补天石,以补天石见证的“红尘琐事”,为他真正想要描绘的封建大家庭乃至整个封建王朝衰亡的过程打上了一束神秘的光。

写在文后:多次读《红楼梦》我都没有好好地欣赏一下曹公的诗词。《红楼梦》中诗词水平参差不齐,有好的,有普通的,甚至有的韵律不合、主旨庸俗。但可以理解,因为《红楼梦》中绝大部分诗词是曹公站在人物的角度写的。红楼中刻画的人物形象性格不同、特点不同,所以书中人物的诗词,必须要按照他们各自的人物形象、性格特点去设定,这一点就很讲究水平了。我想仔细地阅读一下曹公的诗词,更想将这些或优秀或俗气的诗词分享给你们。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