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金太尔的思想历程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6-05-30

在对麦金太尔的思想进程进行勾画之前,首先必须承认,这是一件比较困难的工作。在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麦金太尔在道德哲学领域中发表了许多重要著作,而且,在这段时间中,他的思想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并且,他的思想仍然处于发展之中。勾画麦金太尔思想轨迹的另一个难点在于,麦金太尔的伦理思想渗透着许多社会科学,比如社会学,心理学,语言哲学等的想法。理解麦金太尔的第三个难点在于,麦金太尔属于那种以史拓论型的学者,他对于伦理问题的思考总是跟整个西方道德哲学史紧密联系在一起,他自己的看法往往隐藏在他对于伦理学史的叙述背后,如果不对西方伦理学的发展史有一个清晰了解的话,解读麦金太尔无疑是困难的。在这些看上去无法逾越的难点面前,我还是想尝试着对于麦金太尔的思想轨迹有一个大致的勾画,为后人的研究作些准备。
在1991年的一次采访中,麦金太尔用下面所说的一切总结了他哲学工作的生涯:
我作为学院哲学家的生活分为三个部分。从1949年——那时我是曼彻斯特大学的研究生,到1971的这22年是一个时期,现在回顾起来,这一时期看上去是异类的,组织的很差,有时是破碎的,并且常常是令人沮丧和混乱的探究,不过,我最后仍然从中学到了很多东西。从1971年——在我移居到美国之后,到1977年是一个过渡时期,在这一时期我有时痛苦地进行自我批判……从1977年到现在,我从事于一项专一的谋划,《追寻美德》、《谁之正义?何种合理性?》和《三种对立的道德探究观》是这一谋划的中心。
从麦金太尔对于自己思想的这一概括中,我们可以大致看出麦金太尔思想从混乱到有序的发展轮廓。现在的学者主要关注麦金太尔称为“追寻美德谋划”(“After Virtue Project”)的部分,也就是他的后期思想,而对于麦金太尔的前期思想关注不够。对于“追寻美德谋划”,可以看作麦金太尔成熟思想的典范,对于这一典范,麦金太尔在《三种对立的道德探究观》一书的中文版导论中做了详细交代:《追寻美德》一书中,麦金太尔所致力的问题是:如何解释现代西方对诸种核心道德问题和道德哲学之核心问题所存在的各种明显难以根除的分歧?他从两个方面对这一问题做出了回答。首先,在他看来,18和19世纪早期启蒙运动以降,始终存在着力图提供一种任何个体都能认同的美德解释的系统化企图。但是,该解释一直竭力诉求的理性概念却始终是一种不充分的概念。……其次,他认为,这些分歧起源于从中世纪到现代世界的转换过程中人们一种旧式道德传统的全盘否定,而对于这一旧式道德传统来说,亚里士多德的美德概念乃是核心。当浸透着这一概念的目的论世界观业已失去人们的信任时,原本统一的道德图式也就分崩离析了。因之便出现了各种有关诸义务、权利、善、美德和法律之间关系的替代性观点,而作为现代性根本特征的道德多元论也应运而生。现在,这种多元论和无法消解的分歧品格的持续存在,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如果各种相互竞争的观点都固执于自己的合理性证明标准,我们又如何在它们相互对立和相互冲突的主张之间做出裁定?每一立场的执着者都能够为他们自己的观点辩护,并对其对手的观点做出他们认为是决定性的反击,但各方又都只是诉求于自己的标准,为自己的观点辩护。看起来并没有任何调和这些分歧的中立标准。
这样一来,各派都极容易走向相对主义的结论。为了克服这一问题,麦金太尔在1988年出版的第二部著作《谁之正义?何种合理性?》中,试图解决这一问题。他通过考察几种相互对立的欧洲式正义解释之间的争论,发现在这些对正义的解释中,每一种解释都是从其探究传统内部发展出来的,也都通过诉求于从该特殊传统内部开出的合理证明标准来证明自身。在该书中,他得出这样的结论:一种传统可以合理地表明它自己的正义解释优于另一种传统的正义解释,但不是诉诸于某种独立于传统之外的中立标准,而是通过展示一种向其他传统学习并理解它自身迄今为止的解释所存在的不充分性或错误这一优越能力,来证明这一点,这种优越性是按照它自己的标准来判断的,也是以企图对立传统所提供的方式来达成的。
在各种对立传统的遭遇中,每一种传统都能凸显其解决各种难题,消解各种困难和学习如何进一步从其对手的批评中显示出它能够提供迄今为止有关这样或那样的课题之最佳解释能力。在《三种对立的道德探究观》一书中,麦金太尔通过考察欧洲曾经存在的三种重要的道德探究方式进一步深化了这一想法。麦金太尔所说的三种重要的道德探究方式主要指的是:百科全书派、谱系学以及传统。在他看来,百科全书派和谱系学的道德探究方式无法摆脱失败的命运,但是,他们的主张都能够从托马斯主义的立场中获得最充分的理解和评价,因为托马斯主义的立场认识到了一种合理探究传统观念的重要性,具有更为广泛的包容性。
从麦金太尔对于其“追寻美德谋划”的介绍中,我们很容易发现,麦金太尔所关注的主要的问题是在道德哲学中普遍存在的分歧与冲突的问题,他尝试着从理论上克服这些分歧和冲突,最后的结果是回到亚里士多德的美德伦理学和托马斯·阿奎那的道德探究方式。道德分歧,美德伦理和传统是理解麦金太尔思想轨迹的关键词。
众所周知,任何一位哲学家思想的展开轨迹总是跟他前期的思想密切相关,为了更好地理解麦金太尔在“追寻美德谋划”中所提出的问题及其解决问题的方式,回到前期麦金太尔的思想是有必要的。
在麦金太尔的前期思想发展过程中,我们至少可以发现麦金太尔思想的如下几个特点:
首先,比较重视对于伦理学史的研究,这不仅是对当时伦理学界占主流的元伦理学的反动,而且也重新唤起了人们对于伦理学史的重视。在他1966年出版的《伦理学简史》一书中,一直贯穿着一个基本思想:道德哲学与其产生的历史传统是内在相关的,对于历史上的伦理思想,我们不可能将其与它赖以产生的社会历史时代分离开来研究。每个时代、每个社会的伦理思想,一方面有着历史传统的继承性,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要看到,它是作为供需者来满足那个时代的社会生活的需要。因此,对于道德概念的变化,如果离开它所赖以存在和发生变化的背景条件,是不可理解的。在《伦理学简史》一书的开篇,麦金太尔批评了那种以非历史的态度对待伦理学说的学者:人们论述道德哲学,总把这一学科的历史看成好像只有从属的和次要的意义。这种态度似乎是这样一种信念的产物:道德概念可以离开它们的历史来进行考察和理解。甚至在某些哲学家的笔下,好像道德概念是一种永恒的、限定性的、不变的和确定无疑的概念,而且在它们的整个历史中,必然始终具有同样的特征,所以有一部分语言正等待着人们去进行哲学研究,它值得享有那(有一个定冠词和一个单数名词的)“道德语言”的称号。伦理学史家都很不老练,一方面非常倾向于承认道德实践和道德判断的内容在不同的社会、不同的个人之间的不同,但与此同时,这些伦理史学家又令人难以捉摸地通化了不同的道德概念,所以他们结果是持这种意见:虽然被认为正当的善的东西不总是相同的,但相同的正当与善的概念则大致上是普遍的。 在他看来,随着历史的变迁,道德哲学也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如果我们不能很好地把握这些变化,那么,对于伦理学的理解也就必定是肤浅的。
其次,理论思考和现实生活密切相关。麦金太尔教授反对学院式地探究道德问题,反对从虚构的臆想中来研究伦理学。而是极力主张从现实问题出发来展开伦理学的思考。道德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道德观念的改变必然导致社会行为方式的变化。一定社会中出现的道德理论,只有到特定的社会历史环境中才能得到恰当的理解。在他看来,“目前吸引了学院哲学家们特别关注的某些问题的根源,与占据我们日常的社会生活,实践生活核心的某些问题的根源是一致的。” “任何一种道德哲学都特别地以某种社会学为前提”。
第三,对于现实生活,采取一种强烈的批判态度。对于现实生活的批判与反思一直以来都是哲学所关注的核心问题,然而,在麦金太尔思想发展的早期,道德哲学更多是沉迷于对于道德概念的考据与分析中,根本看不到伦理学研究跟现实生活有什么样的关系。很难想象作为实践智慧的伦理学竟然不关注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问题,然而,这确实是当时伦理学界的现状。直到罗尔斯发表《正义论》之后,这一现象才得以改变。编写《阿拉斯戴尔·麦金太尔》一书的马克·墨菲(Mark C Murphy)认为:麦金太尔的理论工作一直都服务于社会批判。(他的早期著作以及属于“追寻美德谋划”的晚期著作都是如此……)
最后,从以上对于麦金太尔早期思想的介绍中,我们很容易发现,麦金太尔的思想深受马克思主义的影响。按照马克·墨菲对于麦金太尔早期思想的解读,在麦金太尔的早期思想著作中,马克思主义,精神分析,基督教是麦金太尔关注的核心,而马克思主义无疑是麦金太尔思想的一个出发点。 他对历史与现实的关注,以及对社会生活的批判都深受马克思的影响,而且,在他年轻的时候,他还加入过共产党,后来,因为其他一些原因而推出了共产党。麦金太尔的研究工作是从理解和阐释马克思主义开始的,他甚至认为他自己的前半部写作生涯解释为了填补马克思主义的空白,他在24岁的时出版了第一部著作《马克思主义:一种解释》(1953),后来又充实为《马克思主义和基督教》(1968),该书的任务就是考察马克思主义对人类历史所作的解释的思想历程。考察完麦金太尔的思想发展的轨迹之后,我们可以对麦金太尔在思想上的主要贡献作一简单的总结。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