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除情绪障碍!宝宝EQ大解密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0-02
排除情绪障碍!宝宝EQ大解密 小宝贝出生后,由于认知能力不足,尚未发展出各种情绪,但随着年纪增长,加上生活经验逐渐变多,孩子开始有了喜、怒、哀、乐等各种情绪表达。究竟宝宝的情绪发展历程为何?父母该如何从旁协助,使情绪得以顺利发展?

婴幼儿的情绪发展与认知能力和生活经验有关,宝宝刚出生,只会为了满足基本生理需求而产生基本情绪,随着年龄增长,好奇心、欲望会逐渐增加,开始发展出较复杂的情绪,之后亦拥有观察他人与自我控制的能力,达到情绪稳定发展的境界。

认识情绪

长庚医疗财团法人林口长庚医院儿童心智科助理教授级主治医师倪信章表示,情绪是对于环境变动所衍生出的主观感受,伴随着生理的反应影响自己与他人的行为。若认知发展仍处于启蒙阶段,了解的事物并不多,发展出来的情绪种类就会较少且单纯。

All for Kids儿童职能治疗专业网站主责职能治疗师吴宜烨指出,人的情绪从出生开始就慢慢发展,以婴幼儿来说,情绪主要意义是与外界沟通和表达自身需求,大致上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为满足个人需求,包括生理需求、安全需求、被爱需求等,因此,会表达各种情绪,使外界注意到自己的需求,进而帮助自己;第二个层次是改变自己的状态,也就是自己本来从没有情绪变成有好的情绪或不好的情绪,当这些情绪投射到环境中,环境就会改变,并且回向给自己,例如:当父母带孩子逛卖场时,孩子看到喜爱的玩具便吵着要买,但父母不愿意,于是孩子就坐在地上哭闹,导致父母生气而怒骂他,这就是第二层的情绪意义;第三层则是会控制自己和观察他人的情绪,并且将好的情绪投射到环境中,使环境回向好处给自己,例如:当孩子看到妈咪受伤时,主动上前关心,询问妈咪伤口会不会痛、需不需要擦药等,使妈咪因为受到孩子的安慰而对孩子更好。

延伸阅读:生气、开心、会忌妒,宝宝EQ这样发展!解决孩子情绪失控!四步骤搞定不哭闹

基本上,人在遇到各种事件时,大脑会透过掌管情绪的区域去判断该用什么反应呈现,但对婴幼儿来说,由于他们对外在环境认知不足,也缺乏整合经验的能力,面对外在的人、事、物大多依靠杏仁核反射出各种原始反应。想要孩子发展出情绪调控的能力,必须不断给予各种 *** ,当他们有了足够 *** ,就能够在脑中建立经验资料库,发展较好的问题解决能力、环境适应能力,进而达到控制自我情绪。

倪信章医师认为,想要让孩子情绪稳定发展,必须从小就开始培养,若没有从小培养,从短期层面来看,不仅会影响个人行为,亦会影响身体健康,例如:常生气的孩子,肠胃吸收力较差、食欲不振,严重者甚至影响到生长发育;经常感到焦虑的孩子,出现心率过快、心脏不适等问题,与父母分离时更容易哭闹不休,无法尽快冷静下来。从长期层面来看,会影响健康与社交能力,在健康上容易有肠躁症或头痛、头晕、胸闷情况,严重者甚至会出现精神疾病,例如:忧郁症、焦虑症等;至于社交方面,孩子可能容易过于紧张,导致无法与他人有效沟通或产生交友困难等问题。

吴宜烨职能治疗师补充,正常人的脑细胞数量其实是相仿,出生后并不会再继续增加,因为脑细胞在离开母体后,就不再具有分裂能力。虽然脑细胞不再增加,但会长出突触,与其他脑细胞进行连结,当环境 *** 越多,脑细胞突触的连结也就越多、越复杂,进而增加认知整合的能力,产生较好的情绪调控能力。反之,若人所处的环境 *** 不足,除了遇到事件时,只能依靠杏仁核判断其属性,并且发出原始反应,脑细胞与脑细胞之间的连结也会不足,无法共同协调出较恰当的情绪反应。研究发现,部分在校园中属于资优生的学生(例如:数理资优生、国文资优生等),他们的情绪调控能力较差,因为出生时,脑细胞仅与较近的脑细胞做连结,对于远端的脑细胞连结却不够紧密,在后天学习时又只专注于学理、知识的培养,导致他们的情绪调控能力不佳。

掌控情绪的要素

掌控情绪的要素有杏仁核、情绪控管能力与环境互动能力,其中,杏仁核掌管原始反应,当遇到事件时,完全不依靠大脑理智判断,直接反射出各种情绪;情绪控管能力是人在经过累积足够的生活经验后,于脑中建立经验资料库,遇到事件时可以从资料库提取之前的经验,进而反射出内在真正的情绪;环境互动能力为人在了解环境概况,适应环境后所表现出的情绪。

杏仁核

杏仁核的体积很小,位于脑干附近,具有调节内脏活动与产生情绪的功能,当有突发状况时,会引发最原始的情绪反应与保护自己的行为,例如:当自己被尖锐物刺伤时,便感到惊吓,身体会自动跳开;当被父母责备时,感到害怕或难过,想要躲起来;当尝到好吃的食物时,觉得开心,甚至拍手鼓掌。

情绪控管能力

情绪控管能力是指大脑在接受到讯息后,透过高阶皮质整合,进而表现出的情绪,该能力程度可借由「情商指数」(EQ,EmotionalIntelligenceQuotient)判定。此部分的情绪出现于前述的原始反应之后,是大脑在接受遇到的事情,核对过往的生活经验,加上本身的认知能力判断,所表现出的情绪。当情绪控管能力发展成熟时,即可抑制由杏仁核引发的原始情绪,表达出内心真正的情绪反应,举例来说,若妈咪走在路上,突然有一个人很用力的从后面拍背,通常妈咪会吓一跳,甚至生气,但转过头发现是很久没见到的老朋友,这时妈咪的情绪就瞬间从惊吓、生气变成惊喜,可能会说出「哇!好久不见!」等开心的话语。从这个例子而言,妈咪一开始的惊吓、生气等原始反应来自于杏仁核,接着出现的惊喜反应则是大脑透过高阶皮质整合后的反应。

环境互动能力

环境互动能力是指当孩子遇到事件时,能够了解整个事件发生的原因,并且观察周遭环境,进而自行控制情绪,再将好的情绪投射到环境中,与其形成良好的互动。

以「视觉悬崖」研究为例,针对一名8个月大的婴儿做测试,研究中先准备一块大玻璃,玻璃下方则垫著一张类似悬崖的照片,目的是要测试孩子爬到悬崖处是否认为自己会掉下去,结果发现该婴儿因为视知觉尚未发育完全,加上生活经验不足,当爬到悬崖处时,就继续向前爬;待2个月后再度进行测试,孩子因为多了学习,知道若爬到悬崖处便会掉下去,于是他爬到悬崖前就停下来,即使家长一直鼓励他向前爬,他仍旧感到恐惧,开始放声大哭,寻求帮助;经过1~2个月后,孩子已逐渐发展出语言能力,可以发出「爸爸」、「妈妈」的单音,对于爸妈的反应更加敏感,当他爬到悬崖处时,虽然因为害怕而哭闹,但因为听到爸妈的鼓励,他认为应该可以安全的爬过去,就继续向前爬,因而成功跨越障碍。从最后11~12个月大的婴儿在跨过障碍的过程中,发现孩子的情绪经过一波三折,从因为害怕而哭,一直到外在环境给予安全讯息的暗示,告诉他眼前所见并非真实,可以放心向前爬,让孩子的情绪得以平静下来,转成勇敢的情绪,进而向前爬。由此可知,当孩子的认知能力越好,便能提升适应环境、解决挫折的能力,表达出为了要克服环境而衍生出的正向情绪。

延伸阅读:演练7状况,父母轻松应对,孩子失控怎么办?

情绪发展的阶段

婴幼儿从出生后,只有为了满足生理需求,才会表现出各种基本情绪,例如:喜、怒、哀、乐,但随着年纪增长,因为要学习生活、适应环境,逐渐发展出各种情绪。在发展出各种情绪后,亦会开始思考应该如何回应环境,才能产生对自己有利的事物,进而控制自我情绪,投射较正向的情绪到环境中,使环境能够对自己有正向回馈。

婴幼儿的情绪发展是从简单到复杂,刚出生的小婴儿原本只有苦恼、喜悦等单纯的表情,随着年龄增长,大脑整合更多生活经验后,逐渐分化出较复杂的情绪,例如:生气、骄傲、谦虚等。。

0 1 个月》哭闹

孩子大多只会出现苦恼的情绪,常见行为是哭闹,因为他们要满足基本生理需求,例如:饮食、睡眠、更换尿布等。

1~2个月》喜悦、满足

此时孩子大多会发展出喜悦、高兴、满足的情绪,常见行为是微笑,因为他们希望获得他人关爱以及与环境有更多互动,因此,若此时父母与小宝宝玩或是拿玩具逗孩子,孩子就会露出社会性的微笑。

2 4 个月》生气

孩子会发展出生气的情绪,常见行为是哭闹,而且一哭就会哭到情绪消失后才会停下来,原因是身心经历不舒服,例如:父母一直逗弄他、旁人一直盯着他等,加上孩子年纪还小,无法快速消化刚才经历的不顺心,故会哭闹不休。若父母遇到这种状况,可以轻声细语的安抚,帮助孩子快速冷静下来。相反的,若父母采取怒骂或不耐烦的态度,就会更加诱发哭的情绪,使不稳的情况更加严重。

4 6 个月》情绪+动作表达

孩子的情绪发展主要是加深0~4个月间所发展出的情绪,包括喜悦、苦恼、生气等,并且会开始对特定的情境或声音表示喜欢或不喜欢,例如:看到喜欢的玩具会笑、看到不喜欢的食物就别过头等。此外,孩子也会开始辨别主要照顾者与其他人有何不同,并且对主要照顾者产生较多的依赖。

6 12 个月》害怕、愤怒

孩子于6个月之前,因为眼球尚未发育完全,看外在的人、事、物时,呈现模糊的状态,但6个月后就可近距离看清楚,包括父母的表情、喜爱的玩具模样等,甚至每位亲人的长相,加上已拥有更多的生活经验,能够辨别明显的危险与安全的环境,因此,发展出害怕、害羞、愤怒的情绪,常见行为包括哭闹、转过头、挣脱等,这些情绪有别于基本生存所投射出的反应,而是为了使自己远离危险、接近安全的环境,进而发展的自我保护情绪。

1 2 岁》产生分离焦虑感

孩子从1岁起,除了因为自己的需求表现出各种情绪,亦会开始注意到他人的情绪,并且受其影响,有时甚至可以感同身受而衍生各种情绪,例如:当旁人正在哭泣时,会受到情绪感染而开始跟着哭;当旁人哈哈大笑时,也会跟着笑。由于孩子还分不清楚自己与他人的不同,容易发展出多愁善感的情绪,例如:当一群孩子一起玩乐时,有孩子因为乱丢玩具而被妈咪责备,此时所有的孩子都会表现出难过的样子,因为他们分不清楚是别人被骂,还是自己被骂。

除此,孩子于此阶段也发展出陌生人焦虑与分离焦虑的情形,陌生人焦虑意指1~2岁的孩子已经可以明确辨别主要照顾者与他人的不同,亦容易认为若在陌生人怀里可能会遭遇危险或不安全,因此,若将孩子交给不熟悉的人时,孩子容易产生恐惧的情绪,并且表现出抗拒、哭闹的行为;分离焦虑则由于孩子已与父母发展良好的依附关系,若父母要与孩子分开时,孩子因为无法接受父母离开的事实,便容易出现哭闹、紧张等行为,但状况会随着孩子对父母的存在有安全感,对环境与自我状态的掌握也越来越有信心而逐渐改善。

2 4 岁》嫉妒、罪恶

2岁的孩子因为生活经验较多、认知能力更好,且已届语言爆发期,会讲出许多的话语,故会为自己所拥有的能力感到骄傲。除此,因为孩子已逐渐发展出自我的概念及人际界限,会出现嫉妒、罪恶等情绪,常见行为包括表现小大人的模样、经常说「不要」、喜欢抢他人物品、与他人打架、被指责时产生罪恶感等。

倪信章医师补充,2岁多的孩子开始会了解他人的情绪,并且开始学习控制情绪,例如:孩子哭泣后,注意到父母正在生气,因此,尽量忍耐不哭,不过,部分孩子可能会为了要和父母唱反调,故意做出调皮捣蛋的行为,惹父母生气。

4 6 岁》同理心、担心、谦虚、自信

孩子大约从4岁开始会逐渐发展出同理心、担心、谦虚、自信等较成熟的情绪,常见行为包括对事物能够感同身受,例如:看见他人难过、哭泣时,自己觉得悲伤,并且会上前安慰;当妈咪外出还没回来时,显露出焦虑、担心的心情;当他人夸奖自己很乖巧时,表现出谦虚的模样等。

吴宜烨职能治疗师强调,孩子从4岁开始,因为已具有基本观察环境及后射认知的能力,会逐渐发展出较有效的行为模式,并且能控制自己的情绪。所谓后射认知,是指孩子可以根据他人的话语,思考和预测即将发生的事,例如:当孩子听到「你再不乖,等一下妈咪就生气罗!」时,就会知道自己必须乖乖的,否则会被妈咪责备。

6 岁之后》两种情绪并存

孩子大约在6岁左右,各种基本情绪都已发展完成,并且会拥有两种情绪的情形,例如:将玩具收拾整齐,被父母称赞时,就会开心又骄傲;到了10岁之后,还会产生两种相反的情绪,例如:段考时发现数学考得不错,但国语却很差,于是出现开心又难过的情绪。

此外,由于孩子观察环境的能力又更加成熟,可以自行展现出良好的情绪来改变环境,使气氛变得较正向,自己亦可从中获得好处,例如:当孩子发现妈咪受伤、觉得疼痛时,便上前安慰和讨好,此时妈咪情绪不仅变得较正面,亦会更加疼爱孩子。

延伸阅读:2~6个月决定性的重要时期!婴幼儿的大脑发育

检测情绪发展的指标

婴幼儿的情绪发展多元且复杂,变动性也很大,无法从小的年龄区间判别是否发展迟缓或进度超前,只能以大范围的年龄区间、活动与模式来判断进度是否正常。首先,在年龄区间方面,0~1岁的婴儿应发展出因为个人基本需求所表现的各种基本情绪,例如:喜、怒、哀、乐;1~2岁的孩子应该发展分离焦虑与陌生焦虑,也就是须具备辨别主要照顾者与他人不同的能力;2~3岁的孩子会注意他人的情绪,以及能够控制自我情绪,不致过于失控;3~6岁的孩子因为开始进入社交生活,像是上幼儿园,因此,要学着与他人相处,发展出观察他人情绪与控制自我情绪的能力。

其次,活动模式方面,父母可依据孩子平时的活动量、专注持久力、起居节奏等五点观察幼儿的情绪状况(详见表格1)。至于行为模式方面,根据教育部于第二次针对全国儿童进行普查时,将孩子区分为五种类型(详见表格2),建议父母若发现孩子的情绪发展不在进度内或出现偏差行为,即代表孩子可能有情绪障碍的问题,需进一步厘清原因,并且加以改善。

表格 1 :幼儿活动模式 5 特点

特点

活动模式

活动量

活动量是比较活跃的时间与安静的时间之比例。有些幼儿非常活跃,能够不停的摸索、舞动,爬高或爬低、到处抓碰东西等,代表活动量很高;反之,有些幼儿只喜欢待在固定地点玩玩具、不喜欢到处摸索,代表活动量较低

专注持久力

专注持久力是孩子用心专注于活动的时间,1~2岁的孩子可专注2~3分钟,3~4岁的孩子可专注5~8分钟,5~6岁的孩子可专注10分钟以上

起居节奏

起居生活的规律与生理时钟的正常具有相当大的关系,若孩子生活作息不正常,经常睡不好、吃不好,就容易产生焦虑

适应力

适应力是孩子对外界新事物的适应和接受的能力。部分幼儿进入新环境时,只有些许紧张,但随即能够适应环境,并且与环境互相协调;部分幼儿则会非常抗拒新事物,当看见陌生人或物品,又或者听到一些声音时,甚至出现强烈而负面的反应

情绪表现

情绪表现是指幼儿活动时的心情。部分幼儿天生活泼,喜欢笑、个性开朗,情绪极好;部分幼儿则比较忧郁、爱哭,常常不高兴,情绪较负面

资料来源:国家发展委员会

表格 2 :幼儿行为模式 5 状况

类型

行为模式

人际关系

无法与同学或教师建立并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经常与同学打架、发生口角、攻击老师、乱发脾气、不与同学来往、任意指责或批评同学等

行为规范

违规犯过或反社会的行为,例如:缺席、逃学、说谎、偷窃、易怒、破坏、不守规矩或伤害别人等

忧郁情绪

经常出现不快乐或沮丧的情绪,例如:对活动不感兴趣、伤害自己、愁眉苦脸、悲观、对自己的事漠不关心、情绪低潮或畏缩等

焦虑情绪

因过度焦虑而导致身体明显的不适应症状、恐惧反应或强迫性行为,例如:容易紧张、乱动、易因焦虑引起生理反应(呕吐、头昏)、坐立不安、重复同一动作、情绪激动、动作过度夸张、过度恐惧反应等

偏畸习癖

经常吸吮姆指、咬指甲、沉迷色情书刊影片、嗜异味物品或过分偏食等。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