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练字的过程中,你学习到了哪些书法的精髓?你是如何练习书法的?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18

书法既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艺术,学习书法几十年了,无论是书法的技法层面还是文化层面,我都有太多的感悟,写下来与大家分享。

1、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我一向不同意“善书者不择纸笔”的说法,每一件工具必有其优劣,适用于不同场合。

书法也是如此,在练习书法之初,我们非常有必要搞清楚手中的笔和纸的性质,这就是所谓的“磨刀不误砍柴工”。

对于纸而言,我们要清楚生宣、熟宣、书画纸的区别,要明白大字可用生宣、小字须用熟宣的道理。

对于笔而言,要知道狼毫、羊毫、兼毫的区别,要明白篆、隶、楷用狼毫、行草书用羊毫的理由。

2、提按是笔法的根本。

古人把笔法说得很玄乎,其实说白了,就是在书写过程中如何及时调整笔锋,以保证大部分中间内中锋行笔。

而几乎所有笔法,都是由提按派生而来的。毛笔按下去,笔毫铺开;再略微提起笔头,笔锋重新聚拢;此时再向任何方向运笔,都可保证中锋。所以说,提按是笔法的根本。

3、拖笔与推笔。

有的人写的字,尤其是草书,字形没问题,似乎也是中锋,但就是感觉软绵绵地趴在纸上,没有精神。如果你看了他的书写过程就会明白,他一定是笔杆在前、笔头在后,拖着笔在纸上画出了字的形状而已。

正确的书写方式应该是,笔头在前、笔杆略向后倾,以笔杆推动笔头前进,增加笔与纸的摩擦,将墨“杀”入纸中,这样写出的字才有力量。

4、书无定法,但求自然。

一件作品,尤其是行草书,虽然有一定原则,但创作时不必拘泥于条条框框,章法上只要自然率真,没有扭捏作态,就是好作品。

有的人创作时刻意地大小间格,或刻意蘸水蘸墨制造浓淡干湿,失去了书法的书写性。

5、失去文化的涵养,书法就会沦为一门技能。

《兰亭序》《祭侄文稿》《寒食帖》之所以能成为“天下三大行书”,除了字好之外,更重要的是它们包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以及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

在书法中,字形只是它的外在表现,思想和文化才是它的内涵,失去了文化的涵养,书法就只有干瘪的外形,失去了其存在的土壤。

第2个回答  2022-06-19
要懂得静心,要懂得调节自己的心态,而且要调整好自己的状态,也不能急躁,要注意心态的平稳。我在练习书法的时候会先找一个安静的场所,然后自己静静的练习,从来不会受到别人的干扰。
第3个回答  2022-06-19
我在练字的时候学到的书法精髓就是耐心耐心是练习书法的非常基础的一个学问,只有学会了耐心,你才能够再写每一个字的时候,能够有自我掌控的能力;要想练习书法,每天进行练习是必不可少的,除了自我练习之外,同时你还需要去临摹一些名作,这样能够让你对于书法有更深刻的理解。
第4个回答  2022-06-19
做任何事情一定要冷静,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做任何事情一定要细心,做任何事情一定要真诚,就像写的字一样,方方正正;我专门买了练书法的书,根据书中的提示来练书法的。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