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至今鞋的发展史是什么样的,都经历过什么奇怪的造型?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1-02-07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出自春秋末老聃所著《老子》六十一章,沿用至今。从远古时期,人们走路时为了保护脚部免于硬物所伤,就开始穿鞋。

鞋是履、靴、鞋、屐等的统称。

鞋履在古代被称为“足衣”,不仅仅是一种生活用品,更是一种文化载体,传承着上下五千年每个时期不同的历史文化。

远古时代

食其肉而用其皮

大约在五千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原始人把兽皮裹在脚上,用细皮条将其绑起来,用以护脚,这就是最原始的鞋子,是古人类一个文明的标志。



据历史考证,中国最早的鞋子是中国新疆楼兰出土的羊皮靴,距今四千多年,这双羊皮靴穿在一个约18岁的女干尸脚上的,不仅是中国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双出土鞋子实物。

商周

纺织业给了鞋子色彩

殷商时期,鞋的样式、做工已十分考究,鞋子施色、材料、图案根据服饰都有了严格的制度。当时的人们已熟悉地掌握了丝织技术,丝织物和纺织物已普遍流行。

《周礼》中记载了一种官职,即“屦人”,专门管理周天子和王后等人鞋子穿着事宜。

战国以后,“屦”字逐渐被“履”替代。

战国时有个郑国人,去集市上买鞋子,事先在家用绳子量了自己脚的尺码,到了集市才发现忘记带那根绳子,于是返回家中取,当再次返回集市的时候,集市已经散了,他最终没有买到鞋子。



这是大家耳熟能详的“郑人买履”的故事,也告诉了后人关于古代鞋子的信息:战国时鞋被称为“履”,当时鞋的制作工艺已经很完善,有不同的尺码,成为集市上的商品。

秦、汉

皮鞋竟是生活简朴的表现

秦汉时期因为皮革资源丰富,穿皮鞋意味着生活简朴。此外还有用丝绸制作的履、木制的屐和草鞋。

草鞋始于夏朝,最早的名字叫“扉”。以稻草编成,是稻作文化的产物。

古代的侠客、隐士似乎都喜穿草鞋:“竹杖芝鞋轻胜马,一蓑风雨任平生。”

大约汉代起,草鞋又名“不借”。



有个说法是“在古代人们服丧期间要穿菅草这种粗劣的草制成的丧鞋,所以菅草鞋不能外借,这类草鞋就被称为‘不借’”。

在古代人们是不分鞋子的左右脚的。

那么问题来了,鞋子不分左右,穿着不会不舒服吗?其实不会,因为古人制鞋会选择比较柔软的材料,如草、棉麻、动物皮等。

魏晋、南北朝

木屐是中国祖先的发明!

屐主要由木料而制,故称“木屐”。屐下有齿,前后各一。

最古老的原始木屐,于1989年在浙江宁波慈湖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址发现,底板5个洞,系绳之用。



古老的原始木屐

李白在《梦留天姥吟留别》中写到“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谢公指东晋时期著名的山水诗人谢灵运,相传“谢公屐”是谢灵运因喜好游山玩水而发明的登山屐。上山时卸下前齿,下山时卸下后齿,达到身体平衡、节省体力的目的。



谢公屐的原理

此外,据《晋书》记载,东晋宰相谢安得知前方战事得胜,依然镇定地和客人下棋,但在棋局结束后,过门槛时竟激动得忘记抬脚,把屐齿都折断了。

说明木屐在晋朝已是居家鞋了。



隋、唐、五代

原来长筒靴这么早就流行了

大约到了隋唐之时,来专指“生革之鞋”的“鞋”字,又代替了“履”字而成了各种鞋子的通称,一直延续到现在。

隋朝时

靴子被朝廷正式采用

成了官吏的常服之一



骑马的官员脚着高筒黑靴



唐朝妇女的鞋子

靴原为北方游牧民族所穿,又称马靴,相传是战国军事家孙膑发明。长筒靴更适合骑马、跋涉草地,还有利于腿部保暖,因此,长筒靴被引进中原后长期用于军队。

隋唐时靴子通常为黑色

鞋筒有长短

长筒多用于军队,短筒用于民间



这两张趣图能看出唐朝典型的男女鞋式



唐朝妇女的鞋子前为凤头式,加以刺绣。

此外,还有高头、平头、翘圆头等名目繁多的式样

古时衣装样式松长,须以鞋头高耸的履头勾住衣裙的下摆,才能缓步前行。宽衣博带是中国古代贵族闲适生活的实证。

民间崇尚手工编织鞋履

爱穿蒲草编织的鞋,称“蒲履”。

用芒草编织的鞋子称为“芒鞋”

也是草鞋的一种。

我国古代大诗人杜甫在西行古秦州时

就有“麻鞋见天子,衣袖露两肘”之句。

足见麻鞋在唐代也广泛流行

宋元明清

摇摇欲坠的“三寸金莲”

宋朝鞋式沿袭前朝制度,朝会时穿靴,一般人士穿草鞋、布鞋等。南方人多木屐,宋朝诗人“山静闻响屐”中也有所体现。

明代服制对鞋的规定很严格

特定场合穿特定样式,庶民、商贾等都不许穿靴

清朝人们开始穿以布料制作的尖头靴,也有毡、缎等织物织成。

男子着便服以鞋为主,穿公服才着靴。



清朝人的高帮和低帮尖头靴

民间女子则以三寸金莲为俗。

说到鞋履文化,不得不谈到“三寸金莲”

反映了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对妇女的歧视和迫害

“缠足”始于南唐,盛于宋、元、明、清。



然而到了清朝,不裹小脚的满族妇女穿的花盆底鞋成了中国鞋履文化史上的一道亮丽的风景

这种鞋也叫旗鞋,鞋尖处饰有丝线编成的穗子,是满族特有的一种绣花鞋,木质高鞋底为显女子身材高挑挺拔,连慈禧也常穿此鞋。

鞋帮上多饰以蝉、蝶等刺绣纹样,木底靿身部分也常用刺绣或穿珠加以装饰。



旗鞋的一种

民国

记忆中的绣花鞋

清末,国人几乎是布鞋走天下

当时的中国还没有做现代西洋皮鞋的作坊

我国第一双现代皮鞋诞生于上海滩

一个叫沈炳根的修鞋学徒

靠着自己在布鞋作坊学到的制鞋技术,制作了皮鞋

沈炳根被后人尊称为“现代皮鞋始祖”



制作皮鞋的鞋匠

皮鞋在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开始在中国大城市流行起来,许多达官显贵、时髦男女都着西式皮鞋、高跟鞋出入舞场。

随着民国政府颁布法令,缠足陋习逐渐被废除,女性重新拥有脚的自主权,穿起正常尺寸的绣花鞋。

有一种皮底、绸缎面、手工制的绣花鞋,它浓郁的民族特色和精细的手工艺备受当时女子的青睐。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