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装逼如风,常伴吾身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28
文|可快

供稿TO 卓米诗词汇

李白这个人吧,长得是帅,性格好,有文化,写的文章不知道被多少人捧着。

另外呢,名门之后,有身份有地位;父亲包括他自己又有商业头脑,家乡有资源,就贩运盐铁,挣了不少钱。

其次,他武艺高强,有传言说他是剑圣裴旻之下,唐代武林第二人,少年侠客。

这么一个天之骄子,自然是有着开挂的人生,而他这开挂的一生里,做的最多的一件事就是装逼(当然人家这小伙子是真牛掰)。

我们常说“无形装逼,最为致命”,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围观李白大佬装逼成功的案例吧!

少年时,李白还只是人才,当然也如开挂一般,“ 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十五岁观奇书,作赋凌相如 ”。五岁我们大部分人还只是牙牙学语的奶娃娃,而李白已经能够背诵“ 四时六十甲子之类 ”。

关于他名字的由来,还有个“李白赋李花”的妙谈。

小白周岁“抓周”时,就表现出了与文学的不解之缘——他抓了本《诗经》。白老爹高兴坏了,直夸儿子有前途,必成大器,一定要给他取一个恰如其分的好名字,一个诗人的名字!

小白七岁那年春天,白老爹对老婆说:“近日春光正好,我想写一首春日绝句,可只想得出两句,你们帮帮忙,接一下呗!:春风送暖百花开,迎春绽金它先来。白妈妈苦思冥想,想了好一阵子,吟道:火烧杏林红霞落。没想到小白脱口而出: 李花怒放一树白 。

原来他正好看到了院中盛开的一株李树。白老爹哈哈大笑,不愧是我儿子,果然不同凡响,天赐诗才。如此佳句,开头一字不正好是自家的姓,最后一个白字,尤为惊艳,马上拍板:儿子就叫“李白”。

等他到了青年时,经过时间与生活的打磨,已经成为烨烨生辉的天才!

“ 锵金铿玉千馀篇,脍吞炙嚼人口传。须知一一丈夫气,不是绮罗儿女言。 ”

              --出自齐己《读李白集》

吞吐天地,口吐华章,一壶酒,一支笔,写尽大唐繁华,写尽人生意气,写尽天地变换!

不要迷恋哥,哥只是个传说!我们的李白哥还真就是个传说:

“龙巾拭吐,御手调羹,贵妃捧砚,力士脱靴”如此待遇,除了李白,千百年来还有谁人?

这样一个“造化钟神秀”的人物,这样一个时代的文化标志,盛唐的恢宏成就了李白的诗歌盛世,李白的华章也成就了唐朝的风流!

李白迷妹迷弟万千,可真正只写他帅气的外貌的,不多。

魏颢看来,自己的偶像目若星河,眼神炯然流光;就算张大嘴巴打个哈欠,也好像饿虎啸林,气势迫人。认真收拾一下,穿戴整齐,腰系玉带,头戴青巾,也是“云衫玉带好威仪”,风流倜傥迷煞人。

贺知章在长安初会李白,读罢《蜀道难》,拍案叫绝,再见李白一派风流,发髻高耸、长袍飘然,“身不满七尺,而心雄万夫”

(七尺用唐以后的标准衡量是2.33米,但以当时的实际情况来看,好像有点儿不太可能;用唐以前的标准衡量是1.75米,根据一些文献的记载,‘不满七尺’也不算很低的。)

风采潇洒出尘是外貌加成,诗歌瑰丽丰富是文采加成,如此这般,难怪贺知章这么一个大咖惊呼“谪仙”。

听别人吹得天花乱坠,你对李白的狂可能体会没那么深,下面就看大佬亲自下水成功装逼:

我李白是什么人呢?不过是几十年浸在酒缸里,籍籍无名的布衣一介罢了!

我看不惯世俗里人们为名为利的难看吃相,倒是佛教里禅静的内心追求和我自由无碍的心灵是一致的。

我看那青莲花洁净芬芳、一尘不染,就斗胆号个“青莲居士”,借孟夫子的话来说,也不过是个“谪仙人”。您堂堂湖州司马,屈尊降贵来问,白某人受之有愧,不敢不敢!

我这个小人物爱好佛寺所在的世外山川,平生常觅仙踪,追求“日月照耀金英台”的美好世界,同时也期盼佛教创造的西方极乐世界,因此呢,“金粟如来是后身”。

你看看人家李白,用一首看似谦逊,实则狂妄到没边的诗文怼得湖州司马哑口无言,只能摇头苦笑,结果还打心眼儿里欣赏这个小伙子。

谈到商人,我们第一个印象往往是唯利是图,满身铜臭,就算是一些有文化、有底蕴的大家族出来的,顶破天也就得个“儒商”称呼。

再看李白,老爹是矿主,大大的富商吧,他自己也时常会给生意搭把手,可他这个有钱的商人,却没有一丝一毫的世俗气、铜臭味,反而仙气凌然,文气郁郁,有“诗仙”“谪仙”美名千古流传。

仔细琢磨琢磨,我想不仅仅是他的诗文笔酣墨饱,他视黄金美玉如粪土的姿态与豁达重情的品格也是重要原因。

李白在《上安州裴长史书》这封求职信中谈到“故知大丈夫必有四方之志。乃仗剑去国,辞亲远游。南穷苍梧,东涉溟海。”

大丈夫岂能久屈于尺泽之中?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七尺男儿,有志于天下,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青锋一把,美酒一壶,畅游四方。

正如一位网友评论说“ 他放达的笔与脚步生动了大唐的山水 ”。这位唐朝的背包客,踏遍了大唐的山山水水,同时,也结交了大唐无数的名士豪庭、英雄侠客。

“不逾一年,散金三十馀万,有落魄公子,悉皆济之。此则是白之轻财好施也。”

他曾经自豪地向领导夸耀自己的事迹:一年之内,我花出去黄金三十多万两(折合成人民币就是七八百千万),以当时的物价水平来看,李白可谓是挥金如土,与我们的国民老公王思聪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

那我们就好奇了,这么多的钱,他到底是怎么花的?花钱买开心!遇到合眼缘的落魄士人或是寒门子弟,出于惜才之心,都会慷慨解囊接济一番。

“赠金”赠得人舒舒坦坦的——用平等的态度来与人交游,而并非站在施恩者的位置上,高高在上。你缺钱,而我又不在乎钱,正好交个朋友,“ 黄金白璧买歌笑,一醉累月轻王侯 ”。

“初,白游并州,见郭子仪,奇之。子仪尝犯法,白为救免。至是子仪请解官以赎,有诏长流夜郎。”

                          --出自《新唐书》

起初,李白在并州游学,曾经与郭子仪有过一面之缘,恰恰是这一次见面,郭子仪给李白留下了深刻印象。

当时郭子仪受冤坐在囚车之中,他面对的只有被开刀问斩这一条路。要是我们寻常人,老早就怕得狼狈不堪,屁滚尿流了。再观郭子仪,实在是条汉子!端坐于囚车之中,方正凌然,面无惧色。

黑压压的天空,黑压压的遭遇,压不垮,压不垮真汉子的铮铮铁骨!面不改色,目光如炬,坦然赴死,超凡脱俗。这正合李白的胃口!

干脆路遇不平事,振声拔刀,豪气干云地救郭子仪水火之中。世事皆有因果,李白这一率性行为,成就了他更加辉煌的人生。后来李白遇难,重情重义的郭子仪抛弃官位来保护李白,使得李白在有性命之危时,转危为安,只是被流放夜郎,继续着他牛逼哄哄的人生……

不是每个写诗的人都是诗仙,不是每个人都是李白!

诗歌史上最为特殊的人就是李白,他的一切都无法复制,尔等凡人终究只能默默看他装逼,看个热闹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