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惑现代诗歌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5-28

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肯定对各类诗歌都很熟悉吧,诗歌节奏上鲜明有序,音谐韵美。你所见过的诗歌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困惑现代诗歌,欢迎大家分享!

学车前的困惑

作者:阮泊人

买货的人总要货比三家以上然后才确定购买

看看那一家真正的货美价廉有安全感

网购亦然与现场采购亦都一样

最终的原因就是怕钱花出去

收回来的竟然是垃圾

如此商家骂你笨

还会笑你那么容易上当

人的心理就是这样

要钱花到实处

正事亦办得漂漂亮亮

学车亦是跟买货一样

相差不了多少的程序

先要预防自己遭遇假冒伪劣

再要估测一下判断一下

自己是否昏了头瞎了眼死了心

因为交冤枉钱交不起

因为误入驾校欲退学时我是伤不起

因为浪费取得驾照的时间比金子都贵

在眼花缭乱,驾校林林总总的今天

有得选择有得欣赏有得投奔

因为我的一生

也许就要跟方向拉近距离

因为我的一生

驾照与电脑一样

也许就像惧怕不会五笔打字那样

连儿子要送我电脑亦不敢乐意应答照收

后来得到上苍一点拔

我的智力才聪,方能俘虏了电脑这心爱之物

不过,是自己出钱买了

才能立马晓得电脑

世上本没路,人走多了就成了路

鲁迅先生说此话之时代

不曾有什么驾照考的

那些司机只需有驾驶技术

照样把车开得快过飞机

科技进步,交通亦进步,驾驶员更须进步

天的造化人的造化车的造化钱的造化

这四个化将化解了我的心酸心事

不知是真是假的学驾照

价钱不一样而考取驾照长短时间亦就不一样

在东莞学车,去湖南考证

然后一年之后还可转回广西的牌照

正常的半年可得驾照

交费六千八

而两个月要考得驾照

交费八千八

如被补考某科目

那就死定了

就成了谎言或故事

相关阅读:

《当代诗歌的困惑》

说句实在话,我对现代诗歌还是比较欣赏的,从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卞之琳的《断章》,到戴望舒的《雨巷》;从北岛的《回答》,舒婷的《致橡树》,到顾城的《一代人》……第一次接触现代诗歌,大概在二十年前,当时我正在上高中。那时校园生活十分单调,学校广播站偶尔播放一些配乐诗歌朗诵,记得第一首就是席慕蓉的《青春》,“所有的结局都已写好/所有的泪水也都已启程/却忽然忘了是怎样的一个开始/在那个古老的不再回来的夏日/无论我如何去追索/年轻的你只如云影掠过/而你微笑的`面容极浅极淡/逐渐隐没在日落后的群岚/遂翻开那发黄的扉页/命运将它装订得极为拙劣/含着泪,我一读再读/却不得不承认/青春是一本太仓促的书”。当我听完这首诗歌,那动人心弦的意象之美深深吸引了我。于是,在极短的时间内,我迅速翻阅了现代诗歌在各个年代著名的篇章。我不禁感叹:在纷繁芜杂的滚滚红尘,竟有如此摄人心魄的动人歌唱;在远离尘嚣的彼岸,竟有如此宁静的心灵港湾。从此,这种纸上留白的方式也成为我寄托心境的手法,陪伴着我度过迷茫、躁动而又青春美丽的青年时代。但时至今日,面对二十年来当代诗歌发展的方向,我却感到非常困惑。自九十年代以来,我看不懂大部分诗歌,只有汪国真是个例外,我喜欢他的简单和真诚。本来,诗歌能够在省略日常生活图景的前提下,直奔我们精神和灵魂的主题,直接传达心灵内在的声音。但是很遗憾,面对当代诗人创作的诗歌,我听不到这种声音。

我只想提一个简单的问题,什么是诗?或者什么是中国现代新诗?这似乎很容易回答,有一定的文字排列,有意境,有底蕴,这就是诗。可这样的回答太笼统了。我记得梁实秋先生说过,新诗,实际上就是中文写的外国诗。自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中国传统文化遭到全面质疑,诗歌也不例外。中国现代诗歌创作手法基本上效法于国外诗歌,其中印度诗人泰戈尔对中国现代诗歌影响巨大,所谓中国诗歌新月派就得名于泰翁诗集《新月集》。泰戈尔创作诗歌没有过多的去挖掘人类的丑恶,而是在美的领域辛勤的开垦、耕耘。他没有用匕首或鞭子去警醒读者,而是用微笑去融化读者。我印象最深的是他的诗歌《日暮》,“我知道天年将会终止,/有朝一日,倦怠的/夕阳惨笑着向我投来最后一瞥,/牧童在道旁吹笛,/羊群在河滩吃草,/儿童在庭院里嬉戏,/鸟儿在树上唱歌。/我知道天年将会终止。/我对你有个恳求----/让我明了,在我西去之前,/仰望碧空的苍绿平芜/为什么对我呼唤。/为什么让我听见繁星的絮语,/那静谧的夜阑,/为什么日光在我心海卷起波澜。/这是我对你的恳求。/我离开人世的时候,/让我唱完我歌曲的叠句。/花篮里装满六季的花卉果实,/生命之光下睹你的丰姿,/把我歌曲的花环挂在你的颈子,/我离开人世的时候” 。品读泰戈尔的诗歌,感觉就是灵魂的洗礼,心灵的净化,那种安然、美妙和温馨难以言说。

时间到了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有一位东北诗人,叫阿红的,他有一首诗是这样的,“雨巷盼望孤独/故乡的依稀揉白了/模糊的坐标/全是橡树的风景/思念你/心的座/甚至去了/美丽的秋色/重回/北方的思念”。阿红寄给了某文学杂志社,杂志社编辑回复说,这首诗非常深刻,里面充满了玄妙的哲学含义,标志着新的诗歌阶段的出现。实际上这是阿红先生做的一个实验,这首诗不是他写的,而是电脑随机排列组合而成,那位编辑的点评纯属扯淡。诗歌在一定程度上竟然可以脱离创作主体,这是新奇的,也是非常可怕的。再后来又出现了先锋派诗歌、下半身诗歌和垃圾派诗歌等等。读这些诗歌,我感到非常吃力,不知道他们究竟想要表达什么?其中下半身诗歌我只读了两首,沈浩波的《一把好乳》,“她一上车/我就盯住她了/胸脯高耸/屁股隆起/真是让人/垂涎欲滴/我盯住她的胸/死死盯住/那鼓胀的胸啊/我要能把它看穿就好了她终于被我看得/不自在了/将身边的小女儿/一把抱到胸前/正好挡住我的视线/嗨,我说女人/你别以为这样/我就会收回目光/我仍然死死盯着/这回盯住的/是她女儿/那张俏俏的小脸/嗨,我说女人/别看你的女儿/现在一脸天真无邪/长大之后/肯定也是/一把好乳”。还有一位叫尹丽川的《为什么不再舒服一些》,“哎 再往上一点再往下一点再往左一点再往右一点/这不是**,这是钉钉子/噢 再快一点再慢一点再松一点再紧一点/这不是** ,这是扫黄或系鞋带/喔 再深一点再浅一点再轻一点再重一点……”。我真的不想再读第二遍,现在人们不管做什么事,首先不择手段地先抓住人家的眼球,毫不理会端上来的菜是香的还是臭的,整个字里行间不堪入目,不堪入耳。美在哪里?韵味在哪里?高深的思想内涵又在哪里?我耳目闭塞,知识浅陋,看不见也听不出。我只是一个旁观者,不懂诗歌创作理论,但我知道,目前眼下,这样的诗歌不是我想要读的。他们也许是天才,但我从来没有想到当代诗歌可以发展到不需要读者参与,只要在自己的小圈子里孤芳自赏、自傲,相互吹捧的怪异文体模式。赵丽华女士有一首诗歌《一个人来到田纳西》,“毫无疑问/我做的馅饼/是全天下/最好吃的”。这样的诗歌我也会写,《一个人来到德克萨斯》,“毋庸置疑/我钓的黄鳝/是全世界/最大的”,可不可以这样?她还有一首诗歌《我终于在一棵树下发现》,“一只蚂蚁/另一只蚂蚁/一群蚂蚁/可能还有更多的蚂蚁”。我细读了半天,也想了半天,还是茫然,后来,看了另一位诗人卢哲峰的点评,他说这首诗表达的是:我们的认识永远都有局限性,想认识这个世界的全部,只能是徒劳。我想了想,好像也说的过去,但还是感觉很牵强,是否附会在这里就不提了。

如今网络时代到来,诗歌简直是铺天盖地,到处都是,但能引起心灵震动、思想共鸣的好诗却很少。包括文学刊物和文学网站,编辑们所推荐的精品诗歌几乎全是晦涩难懂、不知所云的。某诗人的《守夜人》是这样写的,“钟敲十二下,当,当/我在蚊帐里捕捉一只苍蝇/我不用双手/过程简单极了/我用理解和一声咒骂/我说﹕苍蝇,我说﹕血/我说﹕十三点三十分我取消你/然后我像一滴药水/滴进睡眠/钟敲十三下,当/苍蝇的嗡呜﹔一对大耳环/仍在我的耳朵上晃来荡去……”我读了又读,还是不知道他到底要向读者传达什么?

也曾经拜访过两位诗人,不是什么大地方的,也就是小县城作协级别的。我直言相告,看不懂当代诗人写的诗歌。他们脸上马上显出不屑的神色,似乎我这样说,等于自贬身份,谈话自然进行不下去了。其实我自己也知道,诗歌的创作要革新,它必须一次次打破自身的界限来获得新的动力和新的艺术表现形式。但诗歌的自由性、无边无际性和不稳定性带来了一个问题,也就是诗歌如果没有边界、没有规约、没有底线,那它可能也就什么都不是。而如今弥漫在诗坛的是狂妄、孤傲和不可理喻,越看不懂的越是好诗,穿凿和牵强附会的十万八千里,彻底颠覆了我心目中的现代诗歌艺术表现形式,整体上看到的是一付神经兮兮的怪异目光,动不动就说你不懂得欣赏、水平太低。如果说你的诗在你心中是珍宝,但在读者看来是垃圾,没有读者作为互动的文学文本,它也就几乎实际上等同于垃圾。我想要说的是:我不是智慧的大臣,我没有必要硬着头皮说自己看到了皇帝老儿的那块遮羞布。

关于当代诗歌被边缘化的原因,某高校教授说有待于诗歌读者整体素质的提高。真是莫名其妙!你们做的馅饼无人问津,却要怪天下食客口味太刁。这是什么逻辑?在日益边缘化的当代诗歌面前,要么他们的诗歌确实太深奥、太玄妙了,是写给下一个世纪的人们来阅读、欣赏和品评的;要么他们写的东西根本什么都不是。我只想说,在这物欲化的经济社会中,我们听到的多是病态的胡言乱语,却堂而皇之冠以艺术之名。我实在无话可说!书至此,不再言诗!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