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怎么过冼夫人的生日和祭日的

怎么过冼夫人的生日和祭日的

第1个回答  2013-12-20
军坡节被称为海南人的庙会,大年过后,农历二月到三月之间便是海南人闹军坡的时节。据史料介绍,海南的军坡节分为“公期”和“婆期”,而“公期”又分为“大公期”和“小公期”,是祭祀祖先和历史人物的传统民俗活动,主要是纪念民族英雄冼夫人。这个由民间自发兴起的传统节日相传已经有1300年的历史,纪念方式历代不变,既有神话色彩,又不失表现历史人物的丰功伟绩。
  每年一度的军坡节便是海南人民历代纪念冼太夫人最为隆重的民间节日,各乡各村军坡节的时间都不一致,各地根据冼夫人当年出征实际到达时间而定纪念日。各自供奉神主也不同,一般以一乡或一村为单位,每到军坡节,人们都要纺制当年冼夫人的百通小令旗,祈求一“令”传下,百事百顺,还要大摆酒席宴请亲朋好友。各村还要组织秧歌队,舞狮队,“装军”,“行公”,摹仿冼夫人当年壮观的出军程序和仪式,组织队伍举着刀枪举行阅兵仪式,一连数天。这时期,过火山、上刀梯、婆祖巡游、道士跳神舞、装神穿腮等举行一些独具海南的地方特色、富有神秘色彩的民俗活动,让人大开眼界。
  
  军坡节的一个重要习俗是大摆酒席,宴请亲朋好友,大吃大喝是免不了的。晚上,各乡各村都要请戏班剧团来演琼剧、临高木偶戏、放电影等,连续几晚,大过戏瘾,处处都显示出一派兴盛祥和的气氛,像征着海南人民结束了动乱不安、长期受盗匪欺凌、受强权压迫的悲惨历史,过上安居乐业的美好生活。节日壮观、恢宏的场面和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及文化活动令人叹为观止。
  军坡节经过一千多年的历史传承,时代演变,民间弘扬,如今已经发展为海南民间最负盛名、规模最大、最为隆重、独具海南民俗特色、且文化内涵非常丰富的民俗节日。
  琼中一带的黎族人民,每年农历六月二十日举行。传说这一天是当地堑对、乘坡等四村峒主公诞生日。当天,人们从四面八方涌来,在喧闹的锣鼓声中,把峒主公偶象抬到各村游行。游行的队伍每到一村寨,该村的男女老幼必盛装出迎。逢丰收之年,村人还特请附近有名戏班,前来表演琼剧助兴。
  关于此节有一由来,传说从前有位渔夫,他在河边捕鱼,鱼没捕着,却几次都捞到一根大树干,他有些不高兴地把树干扔到岸上,这时意外发现鱼篓里装满了鱼。当晚,渔夫梦见遭灭的乘坡峒主公,请渔夫帮忙,要渔夫请人把树干雕成自己的像,并说像雕好以后,如果人们都来供香,就抬他到各村巡视作军坡,这样渔夫可以不必每天辛苦捕鱼,而能发大财。后来,渔夫照此梦去做,果然灵验。于是便有了军坡节。
  从以上资料的介绍可以看出,海南黎族人民的军坡节与汉族人民的军坡节所纪念的人物不同,黎族人民纪念的是峒主公,而汉族人民纪念的是民族英雄冼太夫人。但是,两个民族的节日习俗却有相同的地方,同样要“装军”,请戏班来演戏,而且都有钢钎穿腮等富有神秘色彩的活动,据传说是为了表现强悍孔武,各村寨之间还形成了竞赛。
  原琼山市的新坡镇是冼夫人的故事广为流传的地方,千百年来形成了历史悠久、影响深远的“闹军坡“活动。每年农历二月初六至十二,新坡镇就热闹起来了。海内外感念信仰冼夫人的民众不辞跋涉之苦,从四面八方赶往新坡“闹军坡“。自古以来,海南闹军坡最为隆重的要算原琼山市的新坡镇梁沙婆期,梁沙婆指的便是冼夫人。新坡镇的闹军坡活动是岛内最大的民俗活动之一,影响遍及海内外。
  据清史记载:新坡“闹军坡“庙会期间,“数百里内祈祷者络绎不绝,每逢诞节,四方来集,坡墟几无隙地。另据今人陈雄记载:“1981年,来新坡墟闹军坡的人不少于15万人次,大小汽车有数千辆次,车辆在距新坡坡墟梁沙婆庙(冼太夫人纪念馆的前身)12公里处就无法行驶。新坡墟14口水井全部用干,所燃鞭炮,以车计算……1990年,军坡节期间同时举办了商品交易会,各类商品摊点达300个以上。军坡活动几天时间,交易额超过150万元,相当于全镇一年内商品交易总额……2001年农历二月军坡庙会7天之内,20多万人拥入新坡,欢天喜地闹军坡,虔诚叩拜冼夫人……“
  冼太夫人纪念馆(也就是冼夫人庙)是原琼山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新坡镇的冼太夫人庙初建于明朝,是海南岛50多个冼庙中规模最大、参拜人数最多的冼庙,由明代进士、湖广巡抚提督军门梁云龙创建。梁云龙自叙,他在指挥作战时曾在梦中得到冼夫人指点,从而转败为胜。为了答谢冼夫人,明万历三十年(1602),梁云龙用皇帝奖赏的黄金铸成冼夫人像,在家乡新坡建庙供奉。由于冼太夫人统治海南期间政绩辉煌,去世之后常常在海上陆地显灵护佑百姓,再加上梁云龙现身说法,虔诚敬拜,故而前往新坡冼庙顶礼膜拜冼夫人者几百年来不绝于路。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