尧渡镇的地理环境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6-05-31

尧渡镇位于安徽省东至县的腹心地带。东依葛公、洋湖两镇,南与官港镇、花园乡隔山为邻,西连香隅、东流两镇,北接张溪镇。
东至县中心城区主要位于尧渡镇,中心城区具体路段包括尧城路、东流路、敬慈路、滨河路、至德路、击壤桥、梅城路、孝义路、建设路、建德路、天台山路、集贤路、尧南路、林家咀、南门岭路、尧北路、官港路、尧渡老街、沿河路、西湖巷、河西路、环城北路、环城东路、环城西路、环城南路等。 2011年,全镇财政收入1.22亿元,比上年增长11.3%;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6.67亿元,比上年增长17.8%;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亿元,比上年增长23.7%;工业固定资产投入40600万元,比上年增长56.2%;农民人均纯收入7100元,比上年增长18.3%。2012年,全镇财政收入1.73亿元,比上年增长41.8%;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0.4亿元,比上年增长38.4%;社会固定资产投入5.07亿元,比上年增长26.7%;工业固定资产投入49369.6万元,比上年增长21.6%;农民人均纯收入8200元,比上年增长15.5%。
2014年,尧渡镇共完成生产总值56亿元人民币,约是1999年的11倍,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1.6亿元,是“十五”末的28倍,年均增长135.69%;实现财政收入7100万元,是“十五”末的8倍,年均增长68.18%;实现外贸出口总额3100万美元,是“十五”末的7.05倍,年均增长 63%;农民人均纯收入16447元,是“十五”末的2.14倍。 2011年农业总产值30853万元,比上年增长8.5%。粮食播种面积5万亩、总产2.3万吨,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油料种植面积2万亩,产量0.3万吨,油料作物以油菜为主。年产食用菌310万袋。年末生猪存栏2.3万头;禽类年末存笼17万羽。2012年农业总产值33000万元,比上年增长7%。粮食播种面积5万亩、总产2.4万吨,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油料种植面积1.95万亩,产量0.3吨,油料作物以油菜为主;扶持向阳蔬菜合作社流转土地120亩,新建标准化钢架蔬菜大棚100亩。年产食用菌350万袋。年末生猪存栏2.5万头,禽类11万羽。
2011年,尧渡镇共有山场总面积39.9万亩,有林面积32.1万亩,其中公益林11.5万亩,木材蓄积量79.8万立方米,集体林场32个。2011年人工造林2767亩,封山育林1000亩,四旁植树5.8万株。2012年植树造林2812亩,石质山及迹地更新植树25.5万株,四旁植树7.3万株。 2011年末尧渡镇有综合文化站1个、村级有文化活动中心30家、社区有文体活动中心8家。农家书屋39家,藏书6万册。社区志愿者队伍26支、民间艺术文体队伍16支、协会组织22个,露天休闲广场12个,年送戏下乡30余场次。
尧渡镇城南开发区2012年启动滨湖经济园区(建东村境内)建设。滨湖经济园区规划总面积595.80公顷,完成一期征地2250亩和建四、建八、建十路一期路网工程的地质勘探、方案设计、10万平方米的标准化厂房规划编制和建筑设计,及杨畈安置房自建点、江垅新农村建设点的规划设计编制工作。 小(一)型张坂水库、周山水库、前进水库集雨面积分别为400、525、1025公顷,总库容量分别为118、117.7、1110万方。
小(二)型汪村水库、汪村水库、董冲水库、虎形口水库、新岭水库、柴山水库、冲坞水库、刘湾水库、姚山水库、舒家山水库、花山水库、和尚岭、蟹子坑、油术、梓山、泉冲、操山、张山、西村、田垅水库、查坑水库等。
泽潭湖圩堤长2330米,起讫堤顶高程19.8—20.7米,可保水位19米,保护范围:面积550公顷,耕地167公顷(2500亩),人口100人;泽潭湖圩堤长2330米,起讫堤顶高程19.8—20.7米,保护范围:面积1320公顷,耕地347公顷(5200亩),人口2100人;跌水小水电站装机容量4/220(台/KW)。赤头电机排灌站装机容量6/480(台/KW);尧渡护城圩堤长6432米,起讫堤顶高程22.5—23米,可保水位20.5米,保护范围:面积1320公顷,耕地347公顷(377亩),人口2100人。 2011年末,幼儿园3所,在园幼儿509人,专任教师32人;小学14所,在校学生2362人,专任教师210人,其中中级职称教师179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1所,初中在校学生224人,专任教师26人,其中中级职称教师18人。
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2012年末,幼儿园4所,在园幼儿736人,专任教师37人;小学12所,在校学生2401人,专任教师224人,其中中级职称教师174人,其中中级职称教师22人。
建成农村留守儿童之家11家(尧渡中心学校本部、梅城、东山、查桥、马田、大庄、汪街、大碑、董冲、汪村、长岭)。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