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岁男童,腰痛排血尿肾结石,竟是饮料当水喝的后果!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1-06

作者\编辑部

编按: 夏天高温难耐,你也把含糖饮料当水喝吗?近日12岁男童因发现身体内有一颗将近1公分的肾结石,原因竟是因为平常只喝饮料来代替水。肾脏科医师洪永祥表示如果 腰痛、血尿 症状, 就是非健康的讯号,母亲应立即前往 小儿科或泌尿科 做检查!

这名12岁男童原被母亲误以为是做作业不专心,坐不住而有身体扭动的现象,没想到在男童肾脏与输尿管之间的位置,竟然有颗0.9公分的肾结石, 母亲宜注意小孩是否有不正常的身体扭动,可能是肾结石的征兆!

肾脏科医师洪永祥指出小孩若有:

1. 背部疼痛,腰痛,尤其是「往前往下」的疼痛

2. 合并血尿的现象(应立即就医)

都可能与肾结石有关!出现肾结石时,最痛的部位其实不是肾脏,而是输尿管变细,被结石刮而引发的抽筋反应「肾绞痛」!营养师建议:小孩应少喝含糖饮料,避开高油、高盐与高糖的食物,多多补充钙质才是正确之道!】

几天营养师刚好受邀参加了亲子天下的调查发布会,在发布会上也看到了偏食儿、零食儿状况十分严重,数据显示有57%的小孩有偏食习惯,且有47%的小孩每周会吃2次零食。

其中大多都是高油、高盐与高糖的食物,像是含糖饮料、洋芋片、饼干、糖果与巧克力等等,这都带来热量、钠的健康负担!目前,含糖饮料非常盛行,家长不注意或是没有危机意识,就很容易让儿童喝到许多含糖饮料!到底我们小孩子面临的含糖饮料问题有多严重?含糖饮料除了造成小孩肥胖以外,还有什么成长面向的风险呢?借由这次的分享,也要唤起爸爸妈妈们对小孩健康的重视!

超过1/4的儿童每天会喝1-2次的含糖饮料,是小孩身高的隐形杀手!

因为参加了发布会,我认真的再看了一下相关调查,发现小孩子摄取含糖饮料的问题远比我想像中的严重!在最新的国民营养调查中指出,有超过25%的学龄儿童(7至12岁)每天至少会喝1至2次的含糖饮料,有近10%会喝超过2次,让小朋友很容易获取太多的糖而导致健康及成长问题!

这次调查发布会上陈奕成医师也有再提醒一次,小孩摄取含糖饮料会提高血糖而抑制生长激素的分泌,以 25公斤的小孩子而言,只要摄取超过500毫升的含糖饮料,就会造成身体生长激素停机达2小时 。而且含糖饮料所造成的不只是生长激素问题,也会导致小孩子肥胖。

推荐阅读:台湾洗肾率世界第一高,原因是含糖饮料的盛行

2016年研究指出,小孩的「偏食」与「含糖饮料频率」有正相关,喝比较多的含糖饮料通常也具有偏食习惯,这是一个恶性循环而导致小孩肥胖和营养摄取不均。 在学龄期,小孩子需要充足的营养才能顺利的成长,因此爸妈们可别太轻忽含糖饮料带来的危险!

喝鲜奶喝不够,取而代之可能是含糖饮料

虽然是老调重弹,但营养师还是要呼吁要让小孩子喝到足够的鲜奶!好食课在帮助国民健康署推广我的餐盘,其中也强调早晚一杯奶,而每杯约是最小罐的新鲜屋。

但在亲子天下的调查中有61.9%的家长认为孩子每天要至少喝2杯的鲜奶,实际上也只有20.2%有喝到2杯,且有高达69.3%仅喝到1杯,这代表家长对鲜奶具有一定的「正确认知」,但却无法真的落实。

建议家长应重视孩子成长时充分摄取营养,而除了在正餐给予均衡的食物,也要注意饮品的选择!由于饮品具有取代性,因此只要让小孩养成喝鲜奶的习惯,就可以让鲜奶取代饮品,自然而然会与含糖饮料竞争胃部空间,降低含糖饮料的威胁,同时也从鲜奶中获得许多营养!

喝鲜奶补钙补蛋白质,小孩长高的关键

鲜奶最为人所知的是补充钙质,在国民营养调查里发现,幼儿的钙质摄取大概符合建议摄取量,但是进入到学龄后钙质摄取满足率瞬间掉到只剩50%,这和牛奶摄取频率非常有关!

6岁以下幼儿一天会喝到1.3杯的牛奶,但小学学童却只喝0.5杯,再加上进入小学后成长关键所需的钙质需求量是上升的,一来一往就加重小孩钙质摄取不够的状况!

除了钙质以外,有学者认为鲜奶中的蛋白质和其他的营养素可以帮助长高,因此小孩喝够鲜奶也不只是帮助小孩补充钙质,还有补充长高所需的营养素!

推荐阅读:给孩子喝饮料,并不是疼孩子!别做台湾洗肾王国的帮凶

想想看小孩最容易喝到含糖饮料的时间,是不是下午放学的时候,因此要呼吁爸妈要注意小孩子喝饮品的习惯,下午含糖饮料可以用鲜乳取代。

但父母也要以身作则,早上出门前陪小孩一起喝一杯鲜奶,回家后,晚餐到睡前也陪孩子一起喝一杯鲜奶,就能够让小孩摄取足够的钙质与蛋白质,补充完整的营养所需,也能取代含糖饮料,帮助促进小孩长高!

相似回答